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是案头的山水,山水乃大地之书
趁风光正好,微风不燥
少年人
可愿同我们一起,共赴水上古镇之约?
这是全国唯一一座漂在水上的古镇,是被遗忘的世外桃源,这便是三江丹洲古镇。
▲图源:三江文化旅游
近日,丹洲景区推出研学活动,孩子们身着汉服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经典,在行走中触摸历史,在体验中探索文化……建于明朝万历十九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丹洲古镇,让人心向往之。
丹洲书院
踩着悠远时光,走进这处四合院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廊檐上的青苔、石板上斑驳的印记似乎诉说着这座书院悠久绵长的历史。
丹洲书院在旧县治东门内文昌宫,是古镇最大的一处建筑,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创办。书院保存较为完整,院内绿树成荫,其中最有名的是苏朝阳知事种植的桂花树。
书院讲堂之上书写着毛主席语录,书院一角存放着一根烧毁近半的木头,那是在用历史痕迹诉说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是丹洲人民永远铭记的“铁证”。漫过悠悠岁月,丹洲古镇在战火纷飞中历尽沧桑,革命烈火生生不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研学之旅我们一起走进古建筑,聆听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体会革命先辈的荣耀和艰辛。在学习中感受,在学习中成长。
天后宫
天后宫又称“闽越会馆”,现遗址大门门额仍清晰可见“天后宫”和“闽越一家”的刻字。该会馆由明末清初一位薛姓富商出资所建,并按福建漳州天后宫妈祖庙格局建造,是当时丹洲最漂亮的建筑。为什么是“当时”呢?原来历经300多年的风吹雨打,曾有的气势恢宏如今只剩下残破的历史碎片以及无尽的孤寂凄凉。
天后宫的变迁或许会让人想一睹它曾经风光的人失望,但对于研学的孩子而言,站在残壁下,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风雨的侵蚀、岁月的变迁,我们能做到的便是珍惜当下。那么亲爱的孩子,你可愿在研学之行中用双眸及纸笔记录它的模样?
古城墙
丹洲古城墙是明朝怀远县知事苏朝阳任职时带领人民建设的大工程。长879米、高5.3米、厚3.6米,共有450个城垛,设东西南北四个门,并配设门楼。
极目远望,古城墙映入眼帘,巍峨高耸,捍卫一方水土。东南西北,四方门楼,像护卫保卫着它的领土。同学们,你们看到砖瓦的裂缝了吗?那是岁月的摧残和流水的冲击,是古城墙挡住了特大洪水,它是战乱时屹立不倒的防御战士。
柚园
门前是柚树,屋后是柚园。沉甸甸的沙田柚高高挂起,压弯了枝头,满眼绿意盎然又夹着金黄。一个个沙田柚东一个西两个,像是古灵精怪的“圆娃娃”挂满枝头。
走在柚子绿荫下,在微风吹拂中,鼻尖漫过阵阵清香。这一路,可以动手学习柚子的种植和养护;这一路,可以聆听柚子种植知识和柚子文化;这一路,可以看到许多柚产品的制作……其实,柚子药用价值很高,还有柚子茶、柚子皮、柚子汁甚至还有柚子香料。这一趟研学旅程的尾声,就一起和柚子来一场双向奔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