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最近在学校里的表现很不好,不仅淘气,还总是对同学们发脾气。班长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就劝他以后少发脾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结果刘亮理都不理,鼻子一哼就从老师身边走了过去。
“刘亮最近的脾气有点大,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影响了他?"老师问。
刘亮的妈妈想不出是什么原因让儿子变得脾气这么暴躁,她摇着头说:“什么事也没发生啊,不过他最近的情绪是不太好,在家里也总顶撞我们,真是气死人了。
妈妈说着就把刘亮叫过来大声训斥起来,说到动怒处,还拿起了一本书,使劲摔到了桌子上。
“你说你个小孩子嚣张什么,整天乱发脾气,你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吗?你是不是又欠打了?"
“刘太太,您先消消气。"老师把刘亮妈妈举动看在眼中,渐渐了解了刘亮脾气差的原因。
老师问: “刘太太,您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我?哎,说起最近我是有点烦心事......"接着,刘亮的妈妈就向老师倾诉了起来,一边说,还一边大发脾气。
老师听完后,说:“我知道刘亮最近情绪不好的原因了。”
“真的吗?因为什么?"
“因为他是受了您的影响。
刘亮马上点头说:“就是,最近我一回家你就劈头盖脸地对我乱发脾气,我这都是你遗传的!”
刘亮妈妈无言以对,刚想发脾气训儿子,想到刚才老师和儿子说的话,她就忍了下来
满含歉意地送走老师后,刘亮妈妈越想越觉得事实和儿子说的一模一样,她让儿子多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自己最近何尝不是忍不住发脾气呢。
孩子脾气不好,就容易惹父母生气,但是父母想过没有,在教育孩子控制情绪时,自己却对孩子大声训斥,表率作用却没有起到?
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脾气性格如何,孩子会直接“反射"出来。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吵闹、以武力解决问题的环境中,他肯定也会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日后在成长和社交中,也会体现出类似的处理方式。
其实,父母对孩子发脾气、责骂,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生气,而是受到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的影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因此才会把不满和失望发泄到了孩了身上。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如果孩子达不到这个要求,父母就会对孩子感到失望,因此大发脾气,把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而孩子在面对父母的期望时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遭受到父母的责骂时,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为了发泄心中的压抑和不满情绪,孩子的脾气也会随之变大,开始顶撞父母,谩骂同伴。
王选从小就聪明好学,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他也很努力,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名,但自从升入小学六年级后,学习的压力以及父母的过高期望让他倍感疲惫,每天在学习中都感觉力不从心
第一次考试失利后,父母不但没有安慰他,反而大声训斥他,这让他的压力更大了,每天都处于低落的情绪中,和他人交谈时总是忍不住想发脾气
渐渐的,王选的脾气越来越暴躁,见此情况父母就说:“你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王选说:“那你们就不能也控制一下脾气,别总是对我发脾气?"王选的父母没想到他会变成现在这样,对他感到越来越失望,开始了新一轮的训骂。
事例中的王选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和影响,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当他指出父母脾气也不好时,他的父母不但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开始了新一轮的训骂",这样做,只能让孩子的性格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实,当父母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做点感兴趣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用这些方法逐渐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果实在忍不住,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孩子,待自己消气儿之后,再来解决孩子的问题。如果事例中的王选父母能明白这一点,当对王选的成绩下降感到生气时,如果自己先平复一下心情,再询问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和孩子交流,并一起寻找解决方法,相信王选在感受到父母“友好"的态度后,也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在面对“有脾气"的孩子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和孩子打成一片,尽可能多地了解他的思维和想法,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几分责骂。这样一来,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才能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可见,为了不让孩子变成“脾气王",父母控制自己的脾气,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很重要的。
管教妙招
0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在教育孩子不要乱发脾气的同时,也要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是不是过于急躁,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