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啦!新加坡国大喜获诺贝尔奖得主做教授!

(Konstantin Novoselov)

于2010年获颁

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

安德烈·盖姆 (Andre Geim)

发现石墨烯(graphene) 材料

其实,自2015年起

已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先进二维材料研究中心的

国际科学顾问

如今正式进入国大

担任杰出教授

也会继续与之前任职的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维持学术关系

以进一步加强

新加坡各大高校

与欧洲高校之间的

学术联系

这教授来头有多大?

椰子给你扒一扒

科思厗厓教授获得诺奖时

年仅三十六岁

是1971年至今最年轻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也是1992年以来

所有诺贝尔获奖者中

最年轻的

从19世纪中叶起

石墨结构的特别之处

并从各方面开展研究

1947年,加拿大理论物理学家

菲利普·华莱士

首次探索了石墨烯理论

于是,科学家们

在电子显微镜下

观察到层叠在一起的

石墨薄片

如何通过化学剥离

获得单层石墨烯的问题

就提上了科学界的日程

1986年,3位科学家造出了

石墨烯(graphene)一词

它由石墨(graphite)的前5个字母

和一个表示烯类物质的

后缀(-ene)构成

石墨烯仅有

一个原子(atom)的厚度

是目前世界上

最薄却也最导电、

最具伸缩性及

最坚固的二维材料

这个新材料开启了

可用于电器、光学电子

和生物膜等方面

将让多个行业受益

通过机械剥离、

制造更薄的石墨结构的努力

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

但是科研人员劳而无功

因为加工到几十层结构的时候

就难以继续推进了

直到2004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

两位科学家独辟蹊径

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法

制出了单层石墨烯结构

惊动了当时科学界

2004年的一个星期五

两位科学家

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

然后将薄片的两面

粘在胶带上

撕开胶带

就能把石墨片一分为二

如此不断地反复操作

石墨薄片变得越来越薄

最后他们在显微镜下

观察到仅由一层碳原子

构成的薄片

这便是几代人

苦求不得的石墨烯!

这项成果问世后仅6年

两人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诺奖历史上都十分罕见

科思厗厓的璀璨生平

1974年出生于

苏联乌拉尔山地区的

一个工程师和教师家庭

这位70后的成长环境

透露着浓厚的技术氛围

他从小就喜欢

拆卸零件和做实验

他如今的成就

和自己的辛勤努力

密不可分

截至2018年,他共发表了

336篇经同行评议的论文

从2007年到2014年

论文被引用率

一直高居全球科研人员

第一梯队!

从他的年龄来看

能做出如此数量的

高质量研究成果

无疑是十分惊人的

不仅如此,他还获得了 曼彻斯特市荣誉自由勋章、 英国帝国骑士勋章 和荷兰狮骑士勋章

THE END
0.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到底准不准?中国作家残雪已从第四跌至第十一日前,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网站公布了诺贝尔文学奖赔率,中国作家残雪排在前列,这让作家残雪和她的作品一时间涌现在大家的眼前。 在10月6日公布的赔率排名上,加拿大诗人安妮·卡森名列第一,法属瓜德罗普作家玛丽斯·孔戴位列第二,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尔卡丘克、中国作家残雪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跟随其后。 jvzquC41{evbk7~eyd4dqv4{ervbf8hqpvkov8723;32285;1euovnsva778;9>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