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来了

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来了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2024)赛事通知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

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

(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作为全国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赛事

历经9载

已发展成“百国千校千万人”参加的创新创业盛会

是无数青年展现创新才智、追逐梦想的舞台

快来@你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赛吧!

具体内容

赛道设置

⚫ 校级赛事下设2项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际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的有关事项另行通知)。

⚫ 高教主赛道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参赛要求

⚫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本科生组成员需均为本专科生,研究生组成员为研究生或本专科生。

赛事安排

(一)报名参赛(5—8月)

(二)初赛复赛(6—8月)

(三)总决赛(10月)

入围国赛团队集训备战,邀请有关专家对优秀作品进行指导和完善,参加全国总决赛。

激励措施

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报名成功的同学可认定第二课堂学分;大赛设金、银、铜奖和优秀奖,获奖总数不超过晋级校级复赛参赛项目数的50%,奖励按照《深圳技术大学I类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办法》执行。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从“四新”到“新质生产力”

今年有哪些新变化呢?

主要五大变化

变化一:主赛道参赛类型增加

四新 → 四新&人工智能+

⚫ 2023版: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四新”发展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参赛项目不只限于 “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四新”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 2024版:

增加新类型:“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 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 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四新”“人工智能+”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变化二:主赛道组别合并

初创组&成长组 → 创业组

⚫ 2023版:本科生组与研究生组: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

⚫ 2024版:本科生组与研究生组:创意组、创业组

2024版中,将以往的初创组和成长组合并为创业组,并且不再对工商注册时间做强制限定要求。创业组的股权结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参考了成长组的要求。

变化三:红旅活动关注范围拓展

⚫ 2023版: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聚焦“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求。

⚫ 2024版: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 城乡融合发展,结合地方实际需求。

关注范围的拓展:2024版相较于2023版,除了继续关注乡村振兴,还新增了对城市社区治理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注,反映出对整体社会结构优化的考虑。

变化四:产业命题赛道目标任务

⚫ 2023版:立足产业发展,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 2024版: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产业急需,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2024版更加明确地指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特征。高科技领域呈现出技术创新群发性突破、迭代加速等特点;高效能体现为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高质量表现为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变化五:产业命题赛道明确组别

⚫ 2023版:未明确组别

⚫ 2024版:

产教协同创新组: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四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推动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难题,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迭代创新。

区域特色产业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举办地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相关各类产业,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生态。

其他变化

1:创新创业教育 → 创新教育

2023版: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2024版: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2:服务国家创新发展 →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版:更创新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2024版:更创新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3:同期活动

2023版:同期活动。即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成立仪式、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数发布会、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等系列活动。

2024版:同期活动。即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框架体系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4:数字技术与教育 →

人工智能+数字技术

2023版: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2024版: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 、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 、 金融 、 消费生活 、 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5:合规 → 涉密

2023版: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024版: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THE END
0.我校举行2023年度表彰大会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 李敏 黄鹏 赖小波 金伟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 国佳 王卫红 谢书铭 唐冲 陈翔 钱乃婧 李官泽 李凯 方静 黄冯钦 滕贺圆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 jvzquC41yy}/|lrw0gjv0ls1kplp1:56;:5:5A90jvs
1.关于开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赛工作的通知参赛团队通过网络唯一报名地址: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用学信网账号密码登录后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赛事咨询。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公布,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jvzquC41yy}/lusw0gjv0ls1kgk0kwkq13625864;84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