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财富之源、就业之基、发展之本。
创新之父熊彼得认为,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创业者的功能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种新组合的范围比较广泛,既可以包括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和业务流程创新、市场端的创新和供应端的创新,还可以包括企业组织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产权创新等方面。
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创业与创新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大学生创业”概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概念在本书中可以视不同语境打通使用,本书主题“大学生创业素养研究”也即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研究”的简称。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在中国大地上的风起云涌,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旋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在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
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一整套任务措施。
近年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级教育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开课程、建基地、办大赛、强实践、孵项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另外,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都出台了很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一揽子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工商注册、融资贷款、企业管理、税收减免、法律援助、指导服务等全要素、全流程,在这些创业优惠政策的催生与支持下,每年都有几十万的高校毕业生勇敢迈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有的还成长为上市公司、标杆企业,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示范效应显著,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等重要政策措施,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综合各种调查统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社会中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群体的生力军。
另外,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归根结底,这些优劣势既表现于项目、资金、技术等外在方面,更集中表现于创业素养的积累与养成等内在方面,可以说,是创业素养的高低最终决定了创业的得失成败。
具体来说,大学生创业素养的优势在于对创业往往充满着激情与向往,创业意愿较高,创业兴趣比较强;创业目的和动机比较端正;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理论和方法,发展的空间较大。
劣势在于创业准备不足,创业认知、创业经验、社会阅历、综合能力、创业胆识仍比较薄弱,大多数在校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仍然把就业、升学等传统价值选择放在首要位置,对创业缺乏长期打算或系统准备,敢为人先、不怕失败的创业精神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也正因为如此,与国外大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创业成功率仍然较低,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我们认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就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前提是必须有高水平的大学生创业素养基础性研究,必须首先从理论上回答什么是创业素养、怎样培育创业素养、依靠什么来提高创业素养等根本性问题,对大学生创业素养开展系统性实证研究,然后才有可能把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提升与拓展落到实处,因此,在综合考察梳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试图在厘定和探讨大学生创业素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创业素养开展实证研究,并尝试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素养培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 中 国大学生创业素养研究 》
中国青年出版社
方伟 刘锐 /著
//内容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在中国大地上的风起云涌,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主题。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前提是必须有高水平的大学生创业素养基础性研究。本书在综合考察梳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试图在厘定和探讨大学生创业素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创业素养开展实证研究,并尝试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素养培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作者简介:
方伟,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法学博士,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驻会),《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社长、编委会主任。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干部),编写、发表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书刊、文章三十多部(篇)。
刘锐,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创业培训专家,金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负责人,课程体系建设成果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和参编多部高等学校及中小学生涯发展系列教材。曾获北京市就业突出贡献个人,北京市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就业创新奖,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方式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梁晓声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