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麻省理工学院素以世界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享誉世界 ,位列2015-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工程学世界第1、计算机科学世界第2 。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称为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在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三所学校长期占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US News最佳研究生院等权威排名的前3名 ;而据相关资料统计,麻省理工还拥有16位图灵奖(计算机界最高奖)得主 ,仅次于伯克利(20位)和斯坦福(18位)位列世界第三 。
2015-2016年度,麻省理工学院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一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第二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世界第三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五 。截止2015年,先后有8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或学习过,在全球高校中位列第五名 ;另据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统计,麻省理工学院在21世纪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位列世界第八 。另有2位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过 。
中文名称
麻省理工学院
外文名称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所属地区
研究生
6,807 (2014年)
本科生
4,512 (2014年)
现任校长
Cynthia Barnhart
创办时间
1861年
主要院系
工程学院,建筑及城市规划学院,斯隆管理学院
创办者
校训
Mind and Hand(既学会动脑,又学会动手)
主要奖项
吉祥物
河狸(Tim the Beaver)
所属联盟
美国大学协会
简称
麻省理工 (MIT)
校园面积
168英亩(68公顷,1020亩)
类别
私立研究型大学
知名校友
官网
MIT是一所重视科学、技术和管理的世界一流大学,它在宇宙科学、原子科学、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居美国领先地位,并因与商业界和政府的密切关系而闻名世界。MIT是高强度的、有创造力的和企业家式的。尽管它拥有一流的文艺教育计划,但不容置疑的是,这些条件都不能当作投考MIT的主要原因,因为毕业生所得到的学位还是理学士,MIT的本质依然在于它的科学技术。
麻省理工学院的师生比例为1:7,这样高的比例在全美的大学里是少见的。由于学生人数不多,教授们会有足够的精力来关心学生的作业与发展。
1、文理相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虽然是一所著名的理工学院,但它并不忽视人文学科的教育。罗杰斯院长在1865年建校之初,为学院规定的宗旨之一便是"提供一般的教育,使其在数学、物理、自然科学、英语和其它现代语言以及心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任何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沃克院长加强了课程设置中的社会科学内容,康普顿院长通过建立人文学研究室又给了社会科学以新的重要地位。刘易斯报告否定了学院要象医科和法律学校那样仅为毕业班开设适应职业要求课程的传统看法,认为:“技术的和社会的问题如此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以致人文学和社会科学必然成为人的职业所需要的部分”。吉里安院长也指出“需要在科学与人文学之间创造更好的联系,从而能从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所形成的障碍中找出一条道路”。
因此MIT于1948年成立了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分院,后来又增设了政治学系、心理学系和哲学系,分院拥有一批人文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人文学系开设历史、文学、写作、人类学、音乐等人文课程,人文课是理工各科学生的第二主修课。内森·西林、西里尔·S·史密斯、威廉·C·格林都是MIT培养出来的著名人文学者。MIT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逊、乔姆斯基),在语言研究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社会科学方面,MIT也拥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专家学者。国家科学基金会在一篇论述在本世纪社会科学领域中最伟大成就的文章中,曾公布了一批杰出学者的名单,其中有11人为MIT现任或离任的教师。它表明科技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已为人们所承认。这种相互影响在MIT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历来体现的很明显。格雷院长曾预言:MIT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人文学科教育的做法,“很有可能对美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MIT,越来越重视文科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承担高级工作。在MIT,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本科生提供了一种平衡的教育。MIT认为仅发展熟练的技术是不够的,高等教育应使个体有能力和有效地参与集体文化。因而一种整合的教育计划仍是MIT本科教育的原则。在MIT,“越少是越多”指导着本科生课程的设置,给予学生基础知识以帮助他们进行终身的自我教育。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与专业主题比掌握一堆事实更有助于培养未来的专家。尽管内、外部的压力要求MIT拓宽课程,但MIT仍强调基本原理,不增加课程量。
2、实用知识教育--趋向于有用目标的动力中获益
工业社会,学生将从趋向于有用目标的动力中获益。这种教育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MIT开设的课程“适于培养机械师、土木工程师、建筑师、矿冶工程师和实用化学师”。学院还聘请了一些有创新意识的教授,如埃利奥特、爱德华·C·皮克林,他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这从学生的评价中也可见端倪:这里的教学方法对我们学生来说都是新颖的;我们告别了旧的、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方法;我们感到老师是通过让我们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去认识它,而数学、语言和历史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越来越多,MIT的教育重点也时刻在变,但“有用”始终是MIT的核心。也正是这一价值观使MIT把重心放在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的领域。
3、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利益而发现和应用知识
1873年以前,机械工程一直是MIT的第一专业,之后与土木工程易位。这是因为当时美国有成千上万英里的铁路需要铺设,还要开凿隧道、修筑桥梁、兴建公共设施,这都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工程技术人员。此外,在一战期间,MIT还广泛增设专业,MIT为报效祖国办起了培训陆军和海军飞行员、航空工程、无线电工程师以及其它人员的专业,广泛开展与战争有关的科研工作。一战后,为寻求资金支持,学校成立了工作合作与科学研究室。根据该室与工业界签订的合同规定,由学院派人帮助工业部门解决科研难题。对此,有些教授大为不满,认为重视实际问题会干扰理论研究,但这种做法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这个研究室逐渐发展成工业联络规划室和协作办公室,加强了与工业界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1940-1946年,MIT建立了微波雷达研究机构,1951年又建立了林肯实验室。这与1940年前经济萧条时期美国工业发展趋势也是大有关系的。在冷战日益加剧之时,国务院就前苏联干扰美国之音一事委托MIT在1950年年内完成一项“特洛伊”研究规划,这项研究促使MIT于1951年组建了国际研究中心,并于1965年成立了政治学系,这个系的不少研究工作与国家的重大决策有关。1972年,为寻求解决震撼世界的能源危机新途径,能源实验室在MIT应运而生,有65位教授和许多研究生参与了这项工作。
电影《决胜21点》是根据90年代时期麻省理工大学华裔学生马恺文(Jeff Ma)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主角因学费不足而去赌博,并横扫赌场的故事。
以下只列出大约麻省理工1/4的得主
一、需要参加的考试
We require the SAT Reasoning Test or the ACT Plus Writing with the writing test. We do not prefer one over the other. In addition, we require two SAT Subject Tests: one in math (level 1 or 2), and one in science (physics, chemistry, or biology e/m).
1、SAT1或者ACT或者ielts
2、SAT 2的两科
二、SAT分数要求
中间的50%的录取学生(第25和第75百分位数)分数范围:
SAT1推理测试 -数学[750,800]
SAT1推理测试 -阅读[680,770]
SAT1推理测验- 写作[680,780]
SAT1科目考试- 数学[750,800]
SAT1科目考试- 科学[730,800]
三、雅思或者托福
对于雅思考试,研究生最低要求7.0分
对于托福考试,研究所最低要求为80分
四、SAT2考试科目的选择
Math Subject Test: Math Level 1 or Math Level 2 choose between
Science Subject Test: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choose one among
A total of two subjects
数学1级或者2级二者选一
物理化学生物学三者任选一
共两科
五、成绩提交最晚期限
Testing must be completed by the November test date for Early Action and by the January test date for Regular Action. These dates change each year and are set by the testing agency.
六、分数的选择
If you take the same test (SAT, ACT, or an SAT Subject Test) multiple times, we will be using the highest score achieved in each section. For example, if you take the SAT Reasoning Test in 11th grade and score 750 math, 700 critical reading and 650 writing, and then take the SAT again in 12th grade and score 700 math, 650 critical reading and 700 writing, only your best scores from each sitting (i.e. 750 math, 700 critical reading and 700 writing) are used in our admissions calculations.
七、择生特殊要求
学校声明英语非母语者可以用托福(TOEFL)成绩代替SAT 1(Reasoning Test)或ACT。这对我们中国学生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大部分极具竞争力的的学生都是会参加SAT并得到好成绩的。学校要学生至少提供SAT Subject 的两门考试成绩,并且这两门一定分别与数学和科学有关。学校强烈建议学生参加面试。
尽快注册一个MyMIT账户
12月10日:面试截止日期
11月1日:Early Action 的提交截止日期
1月1日:Regular Action 的提交截止日期
1月/2月:尽快填写Midyear Report(如有)
2月15日:奖学金申请材料递交截止日期
3月下旬:录取结果公布,官网页面原文要求请参照页面底部
本科费用与奖学金:
本科学费 30600;
硕士学费 19000;
本科总费用 40950;
硕士总费用 29350。
以统计资料来分析,要申请上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大学部比研究所难两三倍。2008年共有13,396人申请(包括约3,500名美国以外的学生)麻省理工学院大学部的1040个名额(录取率创MIT历年来最新低)。麻省理工学院2006-2007学年的学杂费是$47,100美元。2006-2007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平均领到的奖学金为$27,800美元。麻省理工学院 MIT在2007年底有99.8亿美元的总资产。因为麻省理工学院MIT很有钱,家庭年收入低于$75,000美元的学生一律免学费,所以MIT经常被喻为世界上最有钱也最慷慨的大学。[1]
麻省理工学院的图书馆资源丰富,藏书量高达500万册,而图书馆包罗万象,无论是工程、管理、建筑设计、科学等的书籍应有尽有,十分适合学生研究时查阅。MIT于2002年并且实行了开放式课程网页,当时公布了500门课程(到2006年底,已开放2000门课程),以期建立全球统一的知识库,让全世界各地的使用者,可以透过网际网络了解各项专业知识内容,以获得宝贵的资讯,此项计划获得全世界各地学者的高度赞扬。麻省理工学院并不以营利为目的,非常清楚告知使用者,可自由运用相关等资源,但不可用来从事商业交易或是纳为自有财产,因为这些网络知识是共享的。
学校可授予的学位包括:城市规划硕士、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建筑学硕士、工程师、哲学博士、理学博士等。[1]
该大学的工程系是最知名、最多人申请入读和最“难读”的学系,并曾一连七届获得美国工科研究生课程冠军,其中以电子工程专业名气最响,紧跟其后的是机械工程。其余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也都获得好评。[1]
航空学和航天学、建筑、生物学、化学工程、化学、土木工程、地学和行星科学、经济学、电力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外国文学和语言学、人文学科、管理、数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气象学、核工程、营养和食品科学、海洋工程、哲学、物理学、政治科学、心理学、城市研究与 规划等。
申请截止日:每年1月1日
留学费用:41770.00 美元
托福分数要求:100.00
SAT分数要求:1426.00
高中平均分:3.89。
2、研究生条件
申请截止日:每年12月、1月、4月
留学费用:43581.00 美元
托福分数要求:104.00
大学平均分:3.50。[1]
[1]
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团队携20个顶尖项目来中国萧山寻商机。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团队到萧山的这场盛会叫“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该论坛致力于促进中美之间科技创新与创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内创业集聚地、金融资本与在美项目、创业团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合作的桥梁。
麻省理工学院在创业领域究竟有多厉害?统计表明,若将麻省理工学院看做国家,那么由麻省理工学院人创立的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总量,能够排到世界第11位。因此,麻省理工学院被称为“创业者的摇篮”。
“目前已成功在美国举行四届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及商业计划大赛,在中国今年是第二届。”负责论坛具体活动的杭州米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朱春芳介绍,该论坛已成为北美针对中美高新技术项目交流的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享有“全球创新风向标”美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