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全球学术与科研评价体系最全排名榜单(多维度细分收藏版)!

综合类大学排名体系全球四大权威综合大学排名全球高等教育领域有四个最具影响力的综合大学排名系统,它们从不同维度评估大学的整体实力,为学生择校、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QS 世界大学排名:•由英国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发布,自 2004 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大学排名之一•2025 年排名涵盖了 105 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 1500 所大学,评价指标包括学术声誉 (40%)、雇主声誉 (10%)、师生比 (20%)、教师论文引用率 (20%)、国际化程度 (10%)•2025 年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连续 13 年蝉联榜首,帝国理工大学跃升至第二名,北京大学排名由全球第 17 位上升至第 14 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THE):•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该排名注重大学的教学、研究、知识转移和国际视野等多个方面•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牛津大学排名第一,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分列第二、第三位•评价体系包括教学 (29.5%)、研究环境 (29.0%)、研究质量 (30.0%)、产业 (4.0%)、国际展望 (7.5%) 五大指标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ARWU):•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于 2003 年首次发布,2009 年起由软科发布•该排名以评价方法的客观、透明和稳定著称,全部采用国际可比的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评价指标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教师数、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数、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被 Web of Science 科学引文索引 (SCIE) 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 收录的论文数、师均学术表现等•2025 年排名中,哈佛大学连续 23 年蝉联全球第 1,清华大学位列第 18,蝉联亚洲第 1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 每年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其排名指标包括学术声誉、国际学生比例、教师论文引用率等多个方面•在 U.S. News 2025-2026 排名中,清华大学排 11、北京大学排 25、浙江大学排 45、上海交通大学排 46 等 6 所高校进入全球前 50•2025 年 6 月 17 日,U.S. News 官网正式发布了 2025-2026 年度全球最佳院校排名,今年的排名覆盖了来自全球 104 个国家的 2,250 所大学其他重要综合排名系统除了上述四大排名外,还有一些在特定区域或评价维度上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排名系统。CWUR 世界大学排名:•CWUR 排名不依赖于学校提供的数据,而是基于公开的信息来源,评估指标包括教育质量、校友就业、研究成果等•2025 年 CWUR 排名中,哈佛大学全球第一,清华大学位列 37,中国内地有 337 所高校上榜,数量居世界第一,9 所进入全球百强•评价指标包括教育质量 (25%)、校友就业 (25%)、教师质量 (10%)、研究成果 (10%)、论文引用 (10%)、影响力 (10%)、高质量出版物 (5%)、专利 (5%)莱顿排名 (Leiden Ranking):•由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CWTS) 发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名之一,特别是在评估大学科研表现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该排名完全基于公开的科学计量数据,主要包括科研产出、研究影响力、研究卓越性、研究广度、合作情况和开放性•莱顿排名的评价方法强调透明性和可比性,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开的科学计量数据库,避免了主观评价和问卷调查可能带来的偏差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 (RUR):•由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机构发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名之一,特别是在俄罗斯和东欧地区具有较高的认可度•采用全面而独特的评价体系,包括教育质量 (25%)、研究影响力 (25%)、国际化程度 (25%)、财务状况 (25%)•2025 年 5 月 31 日,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机构正式发布了 2025 年 RUR 世界大学排名,今年的排名覆盖了全球 2,000 多所大学SCImago 机构排名:•由西班牙 SCImago Lab 发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排名之一•采用全面而复杂的评价体系,包括研究 (50%)、创新 (30%)、社会影响 (20%) 三大维度•2025 年 4 月 9 日,SCImago Lab 正式发布了 2025 年 SCImago 机构排名,今年的排名覆盖了全球近 10,000 个科学与教育机构,包括 5000 余所大学科研产出与影响力评价体系自然指数科研产出榜自然指数 (Nature Index)是全球最权威的科研产出评价体系之一,由自然出版集团 (NPG) 于 2014 年推出,旨在追踪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评价方法:•自然指数主要统计各机构在全球 82 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并根据论文作者的贡献度进行加权计算•采用 "论文计数"(Article Count, AC) 和 "分数式计量"(Fractional Count, FC) 两种统计方法•"论文计数" 统计机构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论文数量,"分数式计量" 则考虑了不同作者在论文中的贡献比例评价范围:•自然指数主要关注自然科学领域,包括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四大类学科•涵盖的期刊主要来自《自然》系列、《科学》、《细胞》等国际顶级科学期刊应用价值:•自然指数为评估科研机构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提供了客观、透明的指标•帮助科研机构了解自身在全球科研格局中的位置和竞争力•为科研政策制定、科研资源分配和科研合作提供参考依据2025 年最新情况:•2025 年自然指数数据显示,中国科研机构在多个领域的科研产出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美国的科研机构在生命科学和物理学领域仍保持领先优势•欧洲的科研机构在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表现出色ESI 高被引科学家与科研机构评价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 是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基于 Web of Science (SCIE/SSCI) 数据库的论文数据建立的分析评价工具。评价内容:•高被引科学家:根据科学家在 ESI 学科领域和时间范围内的高被引论文数量,确定全球前 1% 的科学家•科研机构排名:根据科研机构在各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量等指标,对全球科研机构进行排名•热点论文:近期发表且被引频次快速增长的论文,通常为各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评价方法:•ESI 每两个月更新一次数据,基于过去 10 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标准化的统计方法,消除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科研机构或科学家的论文被引频次与全球平均水平的比值,评估其科研影响力应用价值:•为科研机构评估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帮助科研机构识别优势学科和发展方向•为科研人才评价、引进和培养提供客观依据•为科研项目评估和科研经费分配提供参考2025 年最新情况:•2025 年 ESI 数据显示,中国科研机构在多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美国的科研机构在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领域仍保持领先优势•欧洲的科研机构在数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表现出色期刊评价体系期刊评价是科研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研人员选择投稿期刊、评估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提供参考。科睿唯安《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由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每年发布,是全球最权威的期刊评价工具之一•基于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引文数据,对全球学术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5 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 (Eigenfactor)、论文影响分值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等•影响因子是最常用的期刊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为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的被引频次除以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论文总数•2025 年 JCR 报告显示,《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以 508.7 的影响因子位居全球第一,《Nature》和《Science》的影响因子分别为 69.5 和 63.7Scopus 期刊评价体系:•由爱思唯尔 (Elsevier) 开发,是全球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之一•提供 CiteScore、SCImago 期刊排名 (SJR)、SNIP 等多种期刊评价指标•CiteScore 是 Scopus 的核心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为期刊连续三年发表的论文在第四年的被引频次除以该期刊连续三年发表的论文总数•SJR 指标考虑了期刊的被引情况和学科领域的影响,采用类似 Google PageRank 的算法进行计算•SNIP 指标则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引用行为差异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是国内广泛使用的期刊评价体系•将 JCR 中的期刊按照学科领域分为四个区 (Q1、Q2、Q3、Q4),其中 Q1 区为各学科领域排名前 25% 的期刊•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学科影响力和学科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分区•2025 年最新分区显示,中国科技期刊在多个领域的表现有所提升,特别是在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领域期刊评价的局限性:•期刊评价指标主要反映期刊的整体影响力,不一定完全代表单篇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引用习惯和影响力存在差异,直接比较不同学科期刊的评价指标可能导致偏差•过度依赖期刊评价指标可能导致科研人员过于关注发表高影响因子期刊,而忽视研究的创新性和实际价值学科领域专项评价体系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由英国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发布,是全球最受关注的学科排名之一。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要指标包括学术声誉 (40%)、雇主声誉 (10%)、论文引用率 (20%)、H 指数 (20%)、国际研究网络 (10%)•学术声誉基于全球学者的调查,评估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基于全球雇主的调查,评估学科领域内的就业声誉•论文引用率评估学科领域内的论文被引情况,反映研究影响力•H 指数评估学科领域内的高被引学者数量,反映研究影响力和学术产出•国际研究网络评估学科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和研究网络评价范围:•2025 年 QS 学科排名覆盖了 55 个学科领域,分为艺术与人文、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五大类•2025 年的 QS 学科排名对全球 10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700 多所大学在 55 个学科领域的表现进行了独立的比较分析2025 年最新排名情况:•艺术与人文领域:剑桥大学在艺术史、语言学、历史学、古典文学与古代史、哲学等多个学科排名全球第一•工程与技术领域:麻省理工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化学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排名全球第一•生命科学领域:哈佛大学在牙科学、药剂与药理学、解剖和生理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一•自然科学领域:麻省理工学院在物理学 & 天文学、化学、数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一,哈佛大学在环境科学排名全球第一•社会科学与管理领域:哈佛大学在会计与金融、商业与管理研究、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排名全球第一中国高校表现:•清华大学在环境科学学科排名全球第 2 位,较上年上升 10 位•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在学术声誉指标中排名全球第 1 位,在该学科中排名全球第 11 位•清华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学科排名全球第 3 位,同济大学在土木工程学科排名全球第 8 位•新国大有六门学科跻身全球前五:艺术史 (第 2 位)、土木与结构工程 (第 3 位)、社会政策与行政 (第 3 位)、化学工程 (第 4 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 (第 4 位)、电机与电子工程 (第 4 位)泰晤士高等教育学科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学科排名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科排名之一。评价体系:•采用与世界大学排名相同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五大一级指标和 18 项二级指标•评价指标包括教学 (29.5%)、研究环境 (29.0%)、研究质量 (30.0%)、产业 (4.0%)、国际展望 (7.5%)•教学指标评估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研究环境指标评估研究资源和研究支持条件•研究质量指标评估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产业指标评估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情况•国际展望指标评估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合作情况评价范围:•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学科排名对全球 1,488 所大学在 11 个学科领域的表现进行了评估•涵盖的学科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工学、理学、医学与健康、法学、商业与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艺术与人文学2025 年最新排名情况:•理学领域:加州理工学院在理学、物理学排名全球第 1 位,哈佛大学在化学排名全球第 1 位,麻省理工学院在数学、地球和环境科学排名全球第 1 位•工学领域:麻省理工学院在工学、计算机科学、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生命科学领域:哈佛大学在生命科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医学与健康领域:哈佛大学在医学与健康、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等多个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护理学排名全球第 1 位•社会科学领域:哈佛大学在社会科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多个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斯坦福大学在心理学排名全球第 1 位中国高校表现:•清华大学在工学领域排名全球第 12 位,亚洲第 1 位•北京大学在社会科学领域排名全球第 13 位,亚洲第 1 位•香港大学在法学领域排名全球第 17 位,亚洲第 1 位•香港中文大学在教育学领域排名全球第 19 位,亚洲第 2 位•香港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排名全球第 21 位,亚洲第 3 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简称 GRAS) 由软科发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科排名之一。评价体系:•采用客观、透明和稳定的评价方法,全部采用国际可比的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学科国际权威奖项、学科顶尖学者、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师均学术表现等•学科国际权威奖项指标评估学科领域内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等国际顶级奖项的校友和教师数量•学科顶尖学者指标评估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数量•科研成果指标评估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学术论文指标评估被 Web of Science 科学引文索引 (SCIE) 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 收录的论文数量•师均学术表现指标评估师均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评价范围:•2025 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覆盖了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体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 55 个学科2025 年最新排名情况:•工学领域:麻省理工学院在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清华大学在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理学领域:哈佛大学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地质学排名全球第 1 位•生命科学领域:哈佛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医学领域:哈佛大学在护理学、口腔医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社会科学领域:哈佛大学在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中国高校表现:•清华大学在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电子科技大学在通信工程领域排名全球第 3 位,在遥感技术领域排名全球第 4 位,在仪器科学领域排名全球第 14 位,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排名全球第 14 位•中国地质大学在地质学领域排名全球第 11 位,学术声誉指标排名全球第 1 位•湖南大学在仪器科学领域排名全球第 17 位•中山大学在临床医学领域排名全球第 47 位,稳居全国前五U.S. News 全球最佳学科排名U.S. News 全球最佳学科排名由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 发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科排名之一。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要指标包括全球学术声誉 (12.5%)、区域学术声誉 (12.5%)、论文发表 (10%)、书籍和会议论文 (2.5%)、标准化引用影响 (10%)、总引用次数 (7.5%)、高频被引文献数量 (12.5%)、高频被引文献百分比 (10%)、国际合作 (10%)、高频被引文献的国际合作 (5%)、高频被引文献的国家合作 (5%)•2025 年 U.S. News 排名新增了生态学、绿色和可持续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四大专业领域,并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调整评价范围:•2025 年 U.S. News 全球最佳学科排名覆盖了自然科学、工程学、生命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体包括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环境 / 生态学、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经济学与商学等 50 多个学科2025 年最新排名情况:•自然科学领域:哈佛大学在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麻省理工学院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生命科学领域:哈佛大学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临床医学排名全球第 1 位•社会科学领域:哈佛大学在经济学与商学排名全球第 1 位,麻省理工学院在计算机科学排名全球第 1 位中国高校表现:•清华大学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环境 / 生态学等学科排名全球前 10 位•北京大学在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排名全球前 20 位•浙江大学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排名全球前 30 位•上海交通大学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排名全球前 40 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物理学、化学等学科排名全球前 50 位学者与科研机构评价体系高被引学者评价体系高被引学者评价是评估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评价体系: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由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每年发布,是全球最权威的高被引学者评价体系之一•基于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引文数据,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排名全球前 1% 的科研人员•采用 "学科标准化" 方法,消除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引用差异•2025 年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显示,美国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最多,中国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增长迅速,特别是在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Scopus 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由爱思唯尔 (Elsevier) 和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发布,是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基于 Scopus 数据库的引文数据,通过引文数量、h 指数、经合著者修正的 hm 指数、不同作者位置论文的被引次数,以及综合指标 (c-score) 等参数,遴选出世界排名前 2% 的科学家•覆盖 22 个领域和 174 个子领域,数据来源于 Scopus 数据库的客观学术指标•2025 年 9 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共同发布 2025 年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该榜单从全球近 800 万名科学家的科研表现数据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 2% 的科学家,覆盖 22 个领域和 174 个子领域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由爱思唯尔 (Elsevier) 发布,旨在表彰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学者•遴选标准为研究者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发表论文的被引总次数在本学科所有中国 (大陆地区) 的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2025 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涵盖了中国 38 个学科的 1651 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研究数据来自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旗下的 Scopus 数据库高被引学者评价的局限性:•高被引学者评价主要基于论文被引频次,可能无法全面反映研究的创新性和实际价值•不同学科领域的引用习惯和影响力存在差异,直接比较不同学科领域的高被引学者可能导致偏差•高被引学者评价可能受到自引和互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高被引学者评价主要反映过去的学术表现,不一定能预测未来的研究成果科研机构评价体系科研机构评价是评估科研机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评价体系:自然指数科研机构排名:•由自然出版集团 (NPG) 发布,是全球最权威的科研机构评价体系之一•基于自然指数数据库,统计科研机构在全球 82 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采用 "论文计数"(AC) 和 "分数式计量"(FC) 两种统计方法•2025 年自然指数科研机构排名显示,中国科学院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也位居前列•中国科研机构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美国科研机构在生命科学和物理学领域保持领先优势SCImago 机构排名:•由西班牙 SCImago Lab 发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机构评价体系之一•采用全面而复杂的评价体系,包括研究 (50%)、创新 (30%)、社会影响 (20%) 三大维度•研究维度评估机构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包括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比例等指标•创新维度评估机构的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包括专利数量、专利被引次数、技术转让收入等指标•社会影响维度评估机构的社会贡献和影响力,包括社会科学研究、公共政策影响、社区参与等指标•2025 年 SCImago 机构排名覆盖了全球近 10,000 个科学与教育机构,包括 5000 余所大学•2025 年 4 月 9 日,SCImago Lab 正式发布了 2025 年 SCImago 机构排名,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位居前三CWUR 世界大学排名:•由世界大学排名中心 (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CWUR) 发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名之一•评价指标包括教育质量 (25%)、校友就业 (25%)、教师质量 (10%)、研究成果 (10%)、论文引用 (10%)、影响力 (10%)、高质量出版物 (5%)、专利 (5%)•教育质量基于大学校友获得重要国际奖项、奖项和荣誉的数量•校友就业基于大学校友在全球 500 强企业担任高管的数量•教师质量基于大学教师获得重要国际奖项、奖项和荣誉的数量•研究成果基于大学教师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2025 年 6 月 2 日,世界大学排名中心公布了最新 2025 世界大学排名,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位居前三莱顿排名 (Leiden Ranking):•由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CWTS) 发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名之一,特别是在评估大学科研表现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完全基于公开的科学计量数据,主要包括科研产出、研究影响力、研究卓越性、研究广度、合作情况和开放性•科研产出基于 Web of Science 收录的论文数量•研究影响力基于论文的被引次数和被引率•研究卓越性基于在各学科领域前 1% 高被引论文的比例•研究广度基于大学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分布情况•合作情况包括国际合作和国内合作的比例•开放性基于开放获取论文的比例•2025 年莱顿排名预计将于 10 月 29 日发布,根据 2024 年数据,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位居前三国家创新指数国家创新指数是评估国家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评价体系:全球创新指数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GII):•由康奈尔大学、INSEAD 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联合发布,是全球最权威的国家创新指数之一•2025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评估了 132 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采用 80 多个指标,分为制度、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与技术产出、创意产出等七大领域•2025 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瑞士、瑞典、美国、英国、荷兰位居前五,中国排名第 12 位,是唯一进入前 15 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在知识与技术产出、创意产出等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但在制度和市场成熟度等领域仍有提升空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icators, WIPI):•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发布,是评估全球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2025 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全球专利申请量、商标申请量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持续增长•中国在专利申请量、商标申请量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方面均位居全球第一•美国在国际专利申请 (PCT 申请) 方面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紧随其后全球竞争力报告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由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 发布,评估全球经济体的竞争力,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多个维度•2025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美国、新加坡、荷兰、德国位居前五•创新能力是评估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包括研发投入、科研机构质量、创新企业数量等方面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是评估中国各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报告•2025 年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中国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创新指数的局限性:•创新指数主要基于可量化的指标,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创新的质量和实际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新环境和发展阶段存在差异,直接比较不同国家的创新指数可能导致偏差•创新指数可能受到数据可得性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创新指数主要反映过去的创新表现,不一定能预测未来的创新能力专业领域专项排名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排名计算机科学领域排名是评估计算机科学研究机构和学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评价体系:CSRankings:•由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Emery Berger 创建,是全球最权威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排名之一•基于研究人员在计算机科学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进行排名•覆盖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理论、跨学科领域等多个子领域•人工智能子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计算机系统子领域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等•计算机理论子领域包括算法、计算复杂性、密码学等•跨学科领域包括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计算经济学等•2025 年 CSRankings 显示,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等美国高校在多个子领域排名靠前•中国高校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子领域的表现突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在多个子领域进入全球前 20 位AI Index:•由斯坦福大学人类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 (HAI) 发布,是评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报告•2025 年 AI Index 报告是第八版,涵盖了研发、技术性能、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经济影响、科学和医学、政策、教育和公众舆论等主题的图表和数据•报告显示,2025 年人工智能系统在新的基准测试如 MMMU、GPQA 和 SWE-bench 上取得了高达 67.3 个百分点的分数提升,许多系统现在的表现已经达到或超过人类水平•美国在 AI 研发、技术性能和经济影响等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中国在 AI 论文数量和专利申请方面位居全球第一•2025 年 4 月 8 日,斯坦福大学正式发布了《2025AIIndex》报告,报告总共 400 多页,涵盖了多个主题的图表和数据人工智能指数报告:•由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和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发布,是评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报告•2025 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全球人工智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AI 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加•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方面位居前列•中国在 AI 论文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和 AI 人才数量方面位居全球第一,但在高质量论文和原创性研究方面与美国仍有差距计算机科学领域其他排名:•U.S. News 计算机科学排名:由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评估全球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QS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排名:由英国 QS 公司发布,评估全球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泰晤士高等教育计算机科学排名: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评估全球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2025 年这些排名显示,美国高校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仍保持领先优势,但中国高校的表现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子领域 工程与技术领域排名工程与技术领域排名是评估工程与技术领域研究机构和学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评价体系: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工程学):•由软科发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科排名之一•2025 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在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清华大学在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评价指标包括学科国际权威奖项、学科顶尖学者、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师均学术表现等•中国高校在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等学科的表现尤为突出QS 工程与技术领域排名:•由英国 QS 公司发布,评估全球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2025 年 QS 工程与技术领域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化学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评价指标包括学术声誉 (40%)、雇主声誉 (10%)、师生比 (20%)、教师论文引用率 (20%)、国际化程度 (10%)•中国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的表现突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多个子领域进入全球前 20 位泰晤士高等教育工程与技术排名:•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评估全球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工程与技术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在工学、计算机科学、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评价指标包括教学 (29.5%)、研究环境 (29.0%)、研究质量 (30.0%)、产业 (4.0%)、国际展望 (7.5%)•中国高校在工学领域排名全球第 12 位,亚洲第 1 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在多个子领域进入全球前 50 位U.S. News 工程学排名:•由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评估全球工程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2025 年 U.S. News 工程学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等美国高校位居前列•中国高校在工程学领域的表现突出,清华大学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环境 / 生态学等学科排名全球前 10 位工程与技术领域其他排名:•SCImago 机构排名 (工程学):由西班牙 SCImago Lab 发布,评估全球工程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莱顿排名 (工程学):由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CWTS) 发布,评估全球工程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自然指数工程学排名:由自然出版集团发布,评估全球工程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2025 年这些排名显示,美国高校在工程与技术领域仍保持领先优势,但中国高校的表现日益突出,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子领域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排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排名是评估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研究机构和学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评价体系: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生命科学与医学):•由软科发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科排名之一•2025 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哈佛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评价指标包括学科国际权威奖项、学科顶尖学者、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师均学术表现等•中国高校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学科的表现尤为突出QS 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排名:•由英国 QS 公司发布,评估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2025 年 QS 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排名中,哈佛大学在牙科学、药剂与药理学、解剖和生理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评价指标包括学术声誉 (40%)、雇主声誉 (10%)、师生比 (20%)、教师论文引用率 (20%)、国际化程度 (10%)•中国高校在牙科学、药剂与药理学、解剖和生理学等学科的表现突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在多个子领域进入全球前 50 位泰晤士高等教育生命科学与医学排名:•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评估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生命科学与医学排名中,哈佛大学在生命科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评价指标包括教学 (29.5%)、研究环境 (29.0%)、研究质量 (30.0%)、产业 (4.0%)、国际展望 (7.5%)•中国高校在医学与健康领域排名全球第 12 位,亚洲第 1 位,香港大学在法学领域排名全球第 17 位,亚洲第 1 位U.S. News 生命科学与医学排名:•由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评估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2025 年 U.S. News 生命科学与医学排名中,哈佛大学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学科排名全球第 1 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临床医学排名全球第 1 位•中国高校在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学科的表现突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在多个子领域进入全球前 50 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其他排名:•SCImago 机构排名 (生命科学与医学):由西班牙 SCImago Lab 发布,评估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莱顿排名 (生命科学与医学):由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CWTS) 发布,评估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自然指数生命科学与医学排名:由自然出版集团发布,评估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2025 年这些排名显示,美国高校在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仍保持领先优势,但中国高校的表现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子领域会议与奖项评价体系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是评估学术研究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不同学科领域有不同的顶级会议:计算机科学领域顶级会议:•人工智能领域:NeurIPS (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ICML (国际机器学习会议)、ICLR (国际学习表征会议)、AAAI (美国人工智能协会会议)、IJCAI (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计算机视觉领域:CVPR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ICCV (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ECCV (欧洲计算机视觉会议)•自然语言处理领域:ACL (计算语言学协会会议)、EMNLP (自然语言处理经验方法会议)、NAACL (北美计算语言学协会会议)•计算机系统领域:SIGCOMM (计算机通信应用、技术、架构和协议会议)、OSDI (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研讨会)、NSDI (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研讨会)•数据库领域:SIGMOD (数据管理国际会议)、VLDB (超大规模数据库国际会议)、ICDE (数据工程国际会议)•算法与理论领域:STOC (计算理论研讨会)、FOCS (计算机科学基础研讨会)、ICALP (自动机、语言和程序设计国际会议)自然科学领域顶级会议:•物理学领域:APS March Meeting (美国物理学会三月会议)、APS April Meeting (美国物理学会四月会议)、ICTP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会议)•化学领域:ACS National Meeting (美国化学学会全国会议)、IUPAC Congress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大会)、Europhysics Conference on Chemical Physics (欧洲化学物理会议)•生物学领域:ASCB Annual Meeting (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EMBO Meeting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会议)、ISMB (智能系统分子生物学国际会议)社会科学领域顶级会议:•经济学领域:AEA Annual Meeting (美国经济学会年会)、EC (经济计算会议)、ACM SIGecom Conference on Economics and Computation (ACM SIGecom 经济与计算会议)•心理学领域:APA Annual Convention (美国心理学会年会)、ICSP (国际心理学科学大会)、EASP (欧洲社会心理学协会会议)•管理学领域: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管理学会年会)、INFORMS Annual Meeting (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研究所年会)、AMA Annual Meeting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年会)会议评价的局限性:•会议评价主要基于会议的声誉和影响力,不一定完全代表单篇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不同学科领域的会议文化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直接比较不同学科领域的会议可能导致偏差•过度依赖会议评价可能导致科研人员过于关注发表高影响力会议,而忽视研究的创新性和实际价值国际顶级学术奖项国际顶级学术奖项是评估科研人员学术贡献和影响力的最高荣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奖项:诺贝尔奖 (Nobel Prize):•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是全球最著名的学术奖项之一•设有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诺贝尔奖被广泛认为是各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2025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显示,美国科学家在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方面表现突出菲尔兹奖 (Fields Medal):•由国际数学联盟颁发,是数学领域最著名的奖项之一•每四年颁发一次,授予年龄不超过 40 岁的数学家•被誉为 "数学界的诺贝尔奖"•2025 年菲尔兹奖获得者包括四位杰出的数学家,分别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这是中国数学家首次获得菲尔兹奖,标志着中国数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图灵奖 (Turing Award):•由美国计算机协会 (ACM) 颁发,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著名的奖项之一•被誉为 "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2025 年图灵奖授予了三位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计算机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中国国务院颁发,是中国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每年授予不超过两名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2025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位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他重要学术奖项:•阿贝尔奖 (Abel Prize):由挪威政府颁发,是数学领域的重要奖项•沃尔夫奖 (Wolf Prize):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业和艺术奖•邵逸夫奖:由邵逸夫基金会颁发,设有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奖•克拉福德奖 (Crafoord Prize):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设有数学、地球科学、天文学和生物科学奖•拉斯克奖 (Lasker Award):由拉斯克基金会颁发,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奖项学术奖项的局限性:•学术奖项的评选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评委的主观偏好、学科领域的代表性等•奖项的数量有限,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所有优秀科研人员的贡献•过度关注奖项可能导致科研人员过于追求短期成果和高可见度研究,而忽视长期、高风险的创新性研究最佳论文奖最佳论文奖是评估学术论文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不同学科领域和学术会议设有不同的最佳论文奖:计算机科学领域最佳论文奖:•NeurIPS 最佳论文奖:由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 (NeurIPS) 颁发,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最佳论文奖之一•ICML 最佳论文奖:由国际机器学习会议 (ICML) 颁发,是机器学习领域的重要奖项•CVPR 最佳论文奖:由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 (CVPR) 颁发,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奖项•ACL 最佳论文奖:由计算语言学协会会议 (ACL) 颁发,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奖项•SIGCOMM 最佳论文奖:由计算机通信应用、技术、架构和协议会议 (SIGCOMM) 颁发,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重要奖项自然科学领域最佳论文奖:•Science 最佳论文奖:由《科学》杂志颁发,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奖项•Nature 最佳论文奖:由《自然》杂志颁发,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奖项•PRL 最佳论文奖:由《物理评论快报》颁发,是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奖项•JACS 最佳论文奖:由《美国化学会志》颁发,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奖项•Cell 最佳论文奖:由《细胞》杂志颁发,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奖项社会科学领域最佳论文奖:•AER 最佳论文奖:由《美国经济评论》颁发,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奖项•JPE 最佳论文奖:由《政治经济学杂志》颁发,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奖项•QJE 最佳论文奖:由《经济学季刊》颁发,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奖项•AMJ 最佳论文奖:由《管理学会杂志》颁发,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奖项•ASQ 最佳论文奖:由《行政科学季刊》颁发,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奖项最佳论文奖的局限性:•最佳论文奖的评选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评委的主观偏好、研究领域的热点等•奖项的数量有限,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所有优秀论文的价值•过度关注最佳论文奖可能导致科研人员过于追求短期成果和高可见度研究,而忽视长期、高风险的创新性研究

END

高引学者智库

聚焦全球各个国家的主要科学组织,硬核解读,追踪重大科学突破,挖掘组织背后故事与趣闻。为科学家、科研机构及创新企业提供全链条科技申报与成果管理服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相互交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