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高山,仞于云间,根在其基
灿烂文明,不湮岁月,缘于传承
一百二十二载悠悠时光
扎根西北
培育国之栋梁
在西北大学校庆日
你我同心,守望母校荣光
让我们翻开历史档案
回溯流年,倾听122年璀璨岁月的回响
1902年
新政初始,兴设学堂
发轫西北,以厚民生
在变法图强的清末
西北大学之源头——
陕西大学堂、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建立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1902年,清光绪帝御笔朱批“著即督饬,认真办理,务收兴学实效”,开办陕西大学堂,吴树棻任总办。此为西北大学的 “陕源”,是高等教育在陕西乃至西北的发轫。同年,西北大学的 “京源”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设立,后几经分合、重组,至1928年改为国立北平大学。
1912年
“荡舟激流,势难中止”
西北大学诞生于战火与纷乱之中
在内忧外患迭起之时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1912年,中华民国秦军政分府大都督张凤翙合并陕西高等学堂、陕西法政学堂、陕西实业学堂、陕西农业学堂、陕西客籍学堂等五所学堂,创建西北大学, 开启了我国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
1913年
首创《学丛》,意义非凡
从农学到工业,从思想到制度
西大面向世界,重视交流
民主与科学,在西北扎根生长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1913年,我国综合大学创办最早的学术刊物之一——西北大学《学丛》诞生,开设论说、讲演、杂纂、纪事四大栏目,现见有170余篇学术论文和学术报道,内容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农学、国际科学技术会议报道等, 首次向偏僻的西北地区系统传播科学民主新思潮。
1924年
传播学术,输送新知
时隔百年,鲁迅先生等振奋人心的讲演
仍镌刻在西大光辉校史中
薪火相传,照耀后人之路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1924年,国立西北大学与陕西省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遍邀国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 鲁迅先生等受邀在此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演讲,演讲记录整理为《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此次讲学成为鲁迅先生一生中唯一一次西北之行。
1937年
战争频仍,不改兴学之志
历尽曲折,求索救国真理
在渭水之滨,秦岭脚下
守住战时高等教育的堡垒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继爆发后,高等教育面临国破校亡、根基沦丧的空前灾难。1937年,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西迁来陕,组建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
并序联黉,联辉合耀
汉江千里源嶓冢,天山万仞自卑隆
对症民族之苦,传承民族文明
饱含为国育人的责任情怀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1938年3月,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南迁汉中,全校千余师生行程近千里、历时月余,到达城固、南郑、勉县三县,更名为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绛帐重开, 坚持办学。 由此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 同年7月3日至9月2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考古委员会主持对张骞墓实施了发掘和增修。10月,西北联合大学第45次会议提出以“公诚勤朴”为学校校训。
1939年
承西北联大一脉,广纳贤士
不忘建校初心,坚守科教使命
警报声中,坚守最纯粹的办学之心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1939年8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为 国立西北大学,继承西北联大的教学体制,仍为西北地区唯一之大学和高等学府,以“研究高深学术、陶铸健全品格、培养专门人才”为职责,在战争的警报声中西大仍坚持办学,培养出众多教授人才。
1946年
历经艰险,回迁西安
西大人步履不停,克服重重困难
西南城角,新的征程自此开始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1946年,国立西北大学告别了寓居8年的城固, 全部迁回西安,落脚于西北大学“陕源”之一——陕西农业学堂的校址(今太白校区)上,复校并发展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百事俱兴,重树新风
俊彦荟萃,名师云集
学校全方位蓬勃发展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北大学迎来新生,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教育部曾以“西北大学情形为最好,进步最快,一切生气勃勃,有条有理”,号召全国各院校 “向西北大学看齐”。
20世纪70、80年代
正本清源,着力发展
西大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
合作办学
走出一条地方院校的兴学强校之路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1978年,西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 全国重点大学,西大人看到了中兴的希望。20世纪80年代,西北大学与石油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国家旅游局、国家医药管理局等20多个部门 开展联合办学,转变办学思想,冲破体制束缚,积极开展横向合作。在联合办学的助力下,西北大学的办学规模和层次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在改革中走出一条新的、充满希望的路。
1996年
内涵建设,自强其身
西大全面推进学科建设与改革
坚定信念,力争机遇
跻身“211”高校之列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2005年
荣光无数,百年如初
巍巍西大,世纪庆典
建校百年,是一个世纪风雨兼程的终点
亦是续写未来的新起点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2009年
集中力量,师生瞩目
通过不懈努力达成省部共建
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徐徐铺展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2017年
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
站在新的发展平台上
西北大学正阔步前进
展示特色与风采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2017年9月,西北大学地质学以认定方式入选 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西北大学入选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办学水平得到一众认可肯定。西大始终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不断加速发展。
2022年
发端于风雨飘摇的晚清末年
苦斗于动荡不安的民国初期
中兴于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
新生于共和国百废待兴的火红年代
腾飞于改革开放的全新时期
兴盛于新时代的伟大征程
西北大学发展的每一步
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沧海桑田,百廿西大高歌向前
滑动查看西大历史档案▼
从历史中走来, 在时光中沉淀
如今,122岁的西北大学
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22年以来
西北大学培养了20余万英才
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
“作家摇篮”“经济学家的摇篮”
人文渊薮,桃李满园
从这里走出了 29位两院院士
4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1位国际科研机构院士
王戍堂、侯伯宇教授创立的
“王氏定理”“侯氏理论”
被誉为“中国的骄傲”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 前1%
2024年首次跻身 世界400强
……
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近年来, 西北大学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再创佳绩
高水平论文先后在《科学》《自然》发表
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成果入选“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获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
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
学校已与近 30个国家及地区的
1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122年艰苦奋斗,122年自强不息
西大从光辉岁月中走来
庄重古朴,开放包容
张开怀抱迎接新生力量
2024年9月
我们迎来 3447位本科生、 4819位研究生
汇聚而来,赴一场与西大的约定
“公诚勤朴”铭记心间
传接荣光,有我担当
在这里,我们遇见新旧交织的世纪学府
触摸历史留下的痕迹
抬头仰望浩瀚的宇宙
与遥远的“Xida”星共振脉搏
在这里,我们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西北大学博物馆中
与历史课本里的文物相遇
在丝绸之路考古馆
踏上一场关于“一带一路”的探寻之旅
在这里,我们追求更广阔的人生
在丰富的通识课程体系下
体验妙趣横生的“花式”课程
感受独特的课堂氛围
(点击图片跳转往期推送)
在丰富的讲座论坛上
与学术大咖面对面交流
奠定扎实基础,厚植发展潜力
(点击图片跳转往期推送)
在巴黎奥运会担任志愿者热情服务
在书本中、实验室里、田径场上探索无限可能
展现青春活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这里,我们书写四季生长的故事
赏玉兰清雅,感夏风习习
忆清秋木叶,听冬雪初霁
携手走过一年又一年
在这里,我们拥有最暖心的大学记忆
记得食堂里热气腾腾的“特供佳肴”
记得节日里最独特的绿豆糕和月饼
带给我们家一般的温暖
(点击图片跳转往期推送)
记得校庆晚会热烈的气氛
记得毕业礼成时
手中一方坚实温润的蓝田玉印章
春秋更迭,璀璨流年
西北大学的故事历久弥新
122年,是风雨兼程的来路
亦是腾飞的奠基
弦歌不辍,信心满怀
我们共同书写无限未来
写尽千山,落笔是你
亲爱的西大,122岁生日快乐!
为西大送上温暖的祝福~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西北大学博物馆“汉并天下”瓦当、井真成墓志铭入选中学历史教材
全国共34个丨西北大学获批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九九重阳节 共话西大情丨他们欢聚一堂!
干饭人必看!西大麻麻请你吃饭啦~(内含惊喜抽奖)
@NWUers,西大专属传统色PPT模板来啦!
权威发布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西北大学(6116)报考点网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