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福布斯榜单不仅延续了按学校类别(双语、外籍)和全学段(幼、小、初、高)的细分排名,还将【教学条件】升级为【教学质量】,更首度增设【创新与多维发展】,为家长提供多维度的选校参考。
评选核心围绕五大维度——学术成就、教学质量、基本信息、国际认证、创新与多维发展,通过40个量化指标,对全国3000余所学校学部进行综合评估,评选出【中国国际化学校百强榜】。
上海的国际教育资源依旧是“地表最强“的,在双语高中百强榜单中,上海独占30席(其中7所TOP10),北京24所、广东15所紧跟其后,北上广三地学校占比超60%。
包玉刚学校又拿第一了,这已经是它连续第二年坐头把交椅,作为IB教育的标杆,包玉刚不仅学术实力雄厚,更以全人教育理念和创新双语模式闻名全国。
除包玉刚外,平和、WLSA、光华剑桥这些老牌名校也稳稳在前十,平和双语稳居全国第三,WLSA跃居第六,光华剑桥、世外、惠立等校紧随其后,星河湾双语也跻身前十。上海家长选学校,确实底气十足。
今年榜单的最大惊喜来自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
上海新纪元双语这所学校很多家长可能之前没怎么听过,但今年这所学校凭借10枚牛剑offer和1枚麻省理工MIT录取一战成名,从默默无闻到一举跃居全国第18位,成为本年度最耀眼的“黑马校”。
好学校不只在北上广。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学校表现都很不俗。
无锡市协和双语学校实现幼小初高全学段入选全国百强的佳绩,2025届IB毕业生创下校史新高:33名IB学子收获190份全球顶尖大学录取,人均拿6份名校录取书,70%进了全球前30的大学,奖学金加起来537万人民币——这办学实力,放全国也是顶配。
长沙的康礼克雷格学校也很争气,初中排名全国第8,高中排名比去年蹿升了15位,成为华中地区响当当的代表。
在华南地区,广州市斐特思学校则以全国第15名的成绩蝉联广州地区冠军,实现了连续四年霸榜的佳绩。
短短三年间,广州市斐特思从全国第49位一路攀升至前15,2025届毕业生不仅首获“爱因斯坦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录取,更实现100%学生获QS前20大学录取的惊人成绩。
榜单最大变化是——覆盖全学段,幼儿园到高中全评了一遍(不过幼儿园只推荐不评分,毕竟娃太小难量化),结果很明显——能提供K12全程教育的学校,还是很有优势的。像无锡协和、广州斐特思这种“幼儿园直升高中”的学校,家长不用中途折腾转学,教育理念也连贯,孩子成长更顺。
上海包玉刚和北京鼎石领跑双语初中百强榜,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成为非一线城市进入全国前10的代表。广州斐特思初中部全国排名11,小学部更跻身全国第7。
评选结果显示,课程多元化正成为国际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除传统的IB、AP、A-Level三大课程体系外,日本课程学校异军突起。
在首次发布的日本学校专项榜单中,上海日本人学校(虹桥、浦东校区)包揽前二,青浦协和、朝阳义塾、东光明等校也榜上有名。
这说明家长需求变多元了。有人奔英美,也有人瞄准日本留学;有人拼学术,也有人走艺术路线。比如有些日语学校开始搞“动漫实习”,韩语学校和K-pop经纪公司合作——国际教育正在跟兴趣、职业接轨,这是对学生来说也是好事。
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榜单中,竞争同样激烈。广东凭借广深成为上榜数量最多的地区,上海10所外籍学校上榜。
上海美国学校以98分(满分100)高居榜首,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和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97.9分并列第二。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西、浦东校区)双双跻身全国前十,上海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位列第十。
惠灵顿集团成为大赢家,国内6个分校全部上榜,上海惠灵顿国际高中跃居全国第二,天津惠灵顿位列15,杭州惠灵顿排名23。
这些纯外籍学校凭借成熟的国际课程体系、顶尖的硬件设施和纯粹的国际化环境,继续吸引着符合身份要求的家庭。
从榜单还可以看出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区域集聚效应强化
上海、北京、广东三地国际教育继续领跑全国,新一线城市也正在加速追赶,武汉、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上榜数量增长,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正形成教育资源高地效应。
课程创新步伐加速
除传统课程外,日本课程、艺术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等特色项目蓬勃发展,满足多元化需求。以升学为导向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也更受到青睐,如上海光华启迪采用的2-8人小班制教学。
全人教育理念深化
顶尖学校不单纯追求升学率,而是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广州斐特思初中部将艺术教育与体育运动纳入核心课程;包玉刚坚持“全人教育”理念;平和双语打造“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这些探索代表了中国国际化教育的未来方向。
给家长的选校建议
对于任何排名榜单家长都要理性看待。选学校不能被排名牵着走,榜单帮你圈出了“好学校”,但具体哪所适合我们家的娃,还得看:
①匹配优于排名:选择最适合孩子个性、学习风格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学校,而非盲目追求榜首名校。比如,学术强的娃,选光华剑桥这种A-Level强校更出彩;全面发展的,IB体系的包玉刚、平和可能更对路。
③重视课程适配度:根据目标留学国家选择课程体系。美本方向可关注WLSA上海、星河湾双语等AP强校;英联邦方向首选光华剑桥、领科等A-Level名校;还没想好方向?IB课程兼容性强,还适配多国联申。
④提前了解身份限制:外籍学校门槛要看清楚,仅招收外籍/港澳台学生,如上海美国学校、德威、惠灵顿等,家长需提前确认入学资格,别白忙活一场。
教育不是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长跑,榜单再热闹,也抵不过孩子走进心仪校园时,眼里闪烁的那束光。说到底,最好的学校,永远是那个能帮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