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名片”越来越亮!202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Top100排名正式发布,我国高校迎来“集体丰收”——上榜院校排名普遍上涨,上海交大暴涨12个位次,清北稳守全球前20,香港地区高校更是多点开花,共同书写了中国大学的世界逆袭史。
清北稳守前20:中国高校的“定海神针”
在全球高校的“巅峰对决”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依旧是中国的“双王牌”,稳稳占据全球前20席位,成为亚洲高校的标杆。
榜单显示,清华大学位列全球第12名,北京大学位列第13名,排名与2025年持平。要知道,全球前20名长期被英美高校垄断,牛津大学(第1)、麻省理工学院(第2)、普林斯顿大学(第3)等传统名校占据前10,清北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稳住位次,足以证明其核心实力的稳定性。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清北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清华大学的工科、北京大学的人文社科,不仅在国内独树一帜,在全球学术界也拥有极高的话语权,成为各国顶尖学子向往的求学胜地。
华东五校集体发力:上交暴涨12名成最大黑马
如果说清北是“定海神针”,那么“华东五校”就是中国高校冲击世界百强的“尖刀班”。在2026年榜单中,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全部入围,且多数实现排名跃升,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的表现最为惊艳。
上交暴涨12名,跻身全球40强
上海交通大学此次以全球第40名的成绩入围,较2025年的第52名暴涨12个位次,成为内地高校中排名涨幅最大的院校。作为华东地区的尖端名校,上交在工科、医学、商科等领域实力雄厚,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学科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此次排名跃升可谓实至名归。
浙大力压复旦,港大跻身30强
在31-40名区间,我国共有4所高校入围,形成“内地3校+香港1校”的强势格局:
香港大学位列第33名,较2025年上涨2个位次,作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综合实力在亚洲始终名列前茅;
复旦大学位列第36名,排名与2025年持平,作为人文社科与理科并重的名校,其学术底蕴深厚,国际认可度稳定;
浙江大学位列第39名,较2025年上涨8个位次,凭借在计算机科学、农学等领域的突出成就,排名持续攀升,力压复旦成为华东五校中的“进步先锋”。
中科大、南大稳步向前
在41-100名区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全球第51名入围,较2025年上涨2个位次,作为我国理科领域的顶尖强校,其在量子物理、核科学等基础学科的实力全球瞩目;南京大学位列第63名,较2025年上涨3个位次,文理科均衡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香港高校成“生力军”:4校入围,港科大暴涨8名
除了内地高校的强势表现,我国香港地区的高校在此次榜单中同样大放异彩,共有4所高校跻身全球Top100,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第42名):排名较2025年上涨3个位次,以人文社科、商科见长,在全球华人学术圈拥有极高声誉;
香港科技大学(第60名):作为一所仅成立30余年的年轻高校,此次排名暴涨8个位次,堪称“全球高校逆袭典范”。学校以科技和商业管理为核心,在物理、工程、工商管理等领域成果显著,被公认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年轻学府;
香港城市大学(第75名):排名上涨5个位次,近年来积极布局内地合作,已在深圳、成都、苏州等地设立研究院,2024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招生,进一步深化了与内地的教育融合;
香港理工大学(第83名):排名上涨1个位次,以工科和应用型学科为特色,在全球工程领域拥有良好口碑。
全球排名
高校名称
所属地区
排名变化(较2025)
12
清华大学
内地
持平
13
北京大学
内地
持平
33
香港大学
香港
+2
36
复旦大学
内地
持平
39
浙江大学
内地
+8
40
上海交通大学
内地
+12
42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3
5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内地
+2
60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8
63
南京大学
内地
+3
75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5
83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
+1
我国高校在世界排名中的集体进步,绝非偶然,而是长期深耕的结果,也为学子们提供了重要的择校思路:
内地顶尖高校:科研硬实力是核心清北、华东五校的排名稳定与跃升,源于在前沿学科的持续投入。比如上交在人工智能、浙大在计算机科学的突破,让它们在全球学术评价中脱颖而出,选择这些高校的王牌专业,等同于站在科研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