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Lina,在海外助孕和身份规划领域扎根了11年。今天想和你聊聊格鲁吉亚护照这件事——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很多家庭在规划第二身份时,既想为未来铺路,又担心流程踩坑。比如上周,上海的陈姐就问我:“听说格鲁吉亚审核变严了?我表弟去年申请被拒了两次,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格鲁吉亚护照的吸引力这几年确实在攀升。根据2025年全球移民数据,该国投资入籍项目的申请量同比增长了37%,但拒签率也悄悄涨到了18%。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我就结合3个真实案例,从材料准备、政策变动、隐形门槛三个角度,帮你理清门道。
很多人以为格鲁吉亚的入籍条件“简单到没门槛”,其实政策里藏着不少细节。比如最基本的“居住要求”:
去年一位客户李哥就吃了亏。他选了投资房产的路径,但没提前准备完整的银行流水,结果移民局要求补充材料时,他匆忙提交的转账记录中出现了一笔来自第三方的汇款,直接被怀疑“洗钱风险”,导致申请延迟了8个月。
避坑重点:
若选择“特殊贡献”路径,推荐信必须来自格鲁吉亚官方认可的机构(比如当地文化部或科技协会)。
客户王姐去年10月提交了申请,所有材料都做了双认证,唯独漏了儿子的出生医学证明中“父亲信息页”的翻译公证。结果移民局以“家庭关系存疑”为由要求补件,差点错过2025年的入学截止期。
必须盯紧的3个细节:
公证时效:无犯罪记录、体检报告必须在递交前3个月内开具;
特殊人群附加材料:如有助孕需求的家庭,需额外提交助孕妈妈的医疗合规文件,并附上格鲁吉亚卫生部出具的伦理审查证明。
你以为材料过关就稳了?格鲁吉亚移民局近两年新增了“社会融入评估”。去年有23%的申请人因面试表现不佳被拒。
案例:从事IT行业的张先生,材料齐全、投资额达标,却在面试时被问到“第比利斯老城有多少座教堂?”他完全答不上来,移民官认为他“缺乏对格鲁吉亚的基本了解”,要求重新提交动机信。
应对策略:
提前学习基础格鲁吉亚语问候语(比如“Gamarjoba”是你好);
了解当地文化冷知识(比如为什么格鲁吉亚人用陶罐酿酒);
如果是助孕家庭,建议在申请材料中加入与助孕妈妈沟通的记录(如邮件往来),体现对当地医疗流程的熟悉度。
黄金窗口期:
避开圣诞节(1月)和东正教复活节(4月),这两个时段官员休假多;
每年3月、9月是移民局集中处理期,审核速度更快。
如果你同时规划身份和助孕,一定要注意流程的交叉点。比如:
助孕妈妈的医疗协议必须经过格鲁吉亚司法部备案,否则可能影响孩子的出生证明合法性;
孩子出生后,需在30天内向移民局提交亲子关系确认文件(部分医院可代办)。
写到这里,想起上个月在格鲁吉亚出差时,客户赵姐还特意带我去尝了当地的哈恰普里(奶酪面包)。她笑着说:“当初要是没听你们劝,多等半年再递交,现在估计还在国内焦虑呢。”
其实,无论是护照申请还是助孕流程,提前规划+专业支持才是避开风险的核心。如果你正在考虑这条路,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