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以色列又一次对黎巴嫩发动了无人机袭击,这次事件与以往不同的是,伤亡的并非黎巴嫩人,而是美国的一家五口。本以为以色列这次终究是惹到了不该惹的主,可美国的回应却令人大跌眼镜。
这次袭击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以色列无人机向市中心的一辆摩托车发射了两枚导弹。第一枚导弹击中了摩托车,造成了一名黎巴嫩真主党成员死亡,另一枚导弹误击了附近的一辆汽车,当时车内坐的是一家五口,一对夫妻和三个孩子,丈夫和孩子在袭击后身亡,母亲在袭击中受伤,情况危急。
黎巴嫩总统奥恩谴责这是“屠杀”,并呼吁国际社会向以色列施压,总理萨拉姆也敦促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以色列。而以色列军方承认袭击目标是真主党成员,但也表示“数名无关平民”丧生,对无辜人员伤亡表示遗憾,称此事正在调查中。
全世界都知道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不一般,这一次大水冲了龙王庙,以色列炸死了美国人,美国政府会如何反应呢?美国的反应是质疑这一家人的美国身份,美国国务院的发言人表示:“尽管目前情况尚不确定,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五名遇难者都是美国公民。”
那么这家人到底是不是美国人呢?袭击发生后,黎巴嫩当局率先确认并公布了遇难者的详细信息。他们指出,遇难者的母亲是黎巴嫩人,父亲和他的三名子女均拥有美国国籍。
许多国际知名媒体,如美国CNN、英国BBC、半岛电视台等,都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这些媒体机构通常会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来核实遇难者的身份背景。他们的报道中提到这家人早在2010年就通过家庭团聚计划获得了美国国籍,虽然长期居住在中东,但一直保留着美国护照身份。
早年在中文互联网上有一个有关美国护照的谣言流传了很多年,大致是说美国护照上写着——“无论你身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随时都是你坚强的后盾”,非常的霸气和振奋人心,可惜是假的。
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时有网友在论坛发帖,对比了中美护照的表述:说中国护照写的是“中国外交部请各国军政机关对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而美国护照上写的就是前文那句话。
之所以这个谣言很唬人就是因为中国的部分确实是真的,所以很多人就惯性的认为美国部分也是真的。后来这个段子越传越广,2011年左右在微博上又火了一把,甚至还出现了“升级版”,篡改中国护照的内容,说上面写着“请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并尊重那里的风俗习惯”。这纯粹是为了刻意制造对比和贬低效果。
但实际上美国护照上写的“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在此要求相关人士给予该美国公民/国民通行便利及在需要时提供合法的帮助与保护。”你看,实际表述和网传的“霸气宣言”根本不一样,其核心也是请求他国提供合法的协助和保护,而不是单方面的强硬声明。因为传言实在太广,美国驻华使馆发言人甚至都曾出面澄清,明确表示美国护照里没有那句话。
为啥这谣言能传这么久?很多人可能愿意相信这象征了“超级大国”对其公民的庇护力量,觉得“虽然没写,但美国就是这么做的”。其实以色列杀害美国人,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24年9月,一名拥有美国和土耳其双重国籍的26岁女子艾谢努尔·埃兹吉·埃伊吉,在约旦河西岸参加抗议活动时被以色列军队枪击身亡。
艾谢努尔·埃兹吉·埃伊吉
当时,埃伊吉正在约旦河西岸北部的一个村镇,参加反对以色列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和平抗议活动。据现场目击者称,他们看到一名以色列士兵站在屋顶上,随后听到两声枪响,一枪打中了一名巴勒斯坦抗议者的腿部,另一枪则直接击中了埃伊吉的头部,导致她不幸当场身亡。
以色列军方起初承认在该区域开枪,但表示目标是向“暴力活动的主要煽动者”开火,称有人向部队投掷石块构成威胁。不过,后续以军的调查又称,埃伊吉很可能是被“间接且无意击中的”,火力并非针对她本人。
事件发生后,白宫要求以色列进行调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初表示这是“悲剧”,承诺查明事实。后来他明确谴责,称埃伊吉的死亡是“无端且不公正的”,并强调“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参加抗议而被枪杀”,呼吁以军对在约旦河西岸的行动方式做出“根本性改变”。美国总统拜登最终也表示“感到愤怒”,称此事“完全不可接受”,并呼吁追究责任。
但事实上,过去有美国公民在类似事件中死亡后,美国并未真正追究以色列责任。2003年雷切尔·科里在加沙被以军推土机碾压致死,美政府接受了以方“意外”的结论。2022年巴裔美籍记者希琳·阿布·阿克莱赫在约旦河西岸被以军枪杀,美国虽批评但未改变对以政策。
美国是以色列最重要的盟友和军事援助提供者,尽管国内有批评声音,但美国政府整体上仍极力维护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即便在巴以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的背景下,美国虽一度对以军在加沙行动提出批评,但军事援助并未停止,所以这次的一家五口事件,美国大概率会延续以往口头上的关切、要求调查、最后等热度过去就不了了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