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有一些人因出生地的缘故,拥有双重国籍,例如叶飞、洪水、赵南起等人。其中,洪水的经历尤为传奇,因为他不仅是中国的少将,还是越南的少将,堪称双国籍、双将军,独一无二。
洪水的故事充满了波折与挑战。他历经艰难的长征,曾三度被中共开除党籍,但这些磨难并未击倒他,反而使他更加坚定信念,见证了两国革命的壮大。尽管如此,洪水的人生中也有些遗憾。虽然他在中国被拟授为中将,但因为胡志明的一封紧急电报,他的军衔被降级,这无疑是一个遗憾。
洪水原名武元博,出生在越南一个地主家庭。在法国留学时,他结识了胡志明,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进步的洪水放弃了优渥的家庭背景,选择站在无产阶级一方,开始投身革命事业,紧随胡志明的步伐。1924年,洪水来到中国广州,加入了胡志明创办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
两年后,洪水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学员。值得一提的是,洪水的入学受到了周恩来的特别关注,入学当天,陈赓还亲自去迎接他。毕业后,洪水曾在校内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教导团。这个部队长期驻扎在广州,并在1927年的广州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起义中,洪水所在队伍的任务是攻占广州公安局,解救被关押的黄埔学生。尽管敌人布置了强大的火力点,洪水不畏艰险,带领队伍成功突破敌人的防线,为起义取得了局部胜利。然而,最终起义因敌人的反扑而失败。洪水随后加入了红11军,转战东江地区,后来又辗转至泰国。
此后,洪水在中央苏区工作,担任红34师政治部主任、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执行委员等职务。尽管职位较高,但他并未一直顺风顺水,反而经历了多次波折。1934年夏,因支持毛主席的游击战思路并反对“左”倾的堡垒对堡垒方针,洪水被博古和李德等人打成“高级特务”,并被开除党籍。
在长征前后,洪水几度被开除党籍,期间他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最初,他因支持毛主席的策略而遭到排挤,但在朱德和刘伯承的帮助下,最终得以参加长征。在长征途中,洪水曾因支持中央而被张氏集团视为异己,险些遭遇处决,所幸被朱德和刘伯承及时救下。此后,洪水的党籍恢复,成为红军的一员重要人物。
1936年,洪水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成为林彪、罗荣桓等革命名将的同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但洪水因种种原因又一次被开除党籍。那时,他在山西五台地区担任县动委会主任,带领民兵开展抗日斗争,但由于与当地军阀阎锡山的关系复杂,最终被调回延安。
然而,这一切并未影响洪水的革命热情。1945年,越南迎来八月攻势,洪水回国支援。此时,他改名为“阮山”,并担任越南南方抗战委员会主席。随着越南反攻的推进,洪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1950年,中国派遣军事顾问团到越南时,洪水曾希望与旧友重聚,但由于他的中国背景,他很快被调回中国,开始在中央统战部工作。
在1955年,洪水曾被考虑授予中将军衔,但由于中越关系的微妙性,最终仍然维持少将军衔。尽管如此,毛主席曾在国庆检阅时关心过洪水的情况,并为他争取到了更高的行政级别。1956年,洪水因肺癌晚期而被允许回到越南,中央也表达了对他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