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卡,曾经是许多人心中赴美的终极目标。
一旦拿到绿卡,就能在美国自由生活、工作、享受公共资源,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是一道“护身符”,足以保他们在美国高枕无忧。
但最近,美国移民局的一份公开警告,再次打破了这一幻想:
绿卡,不再意味着安全和自由。
绿卡不是“终身有效”的通行证
4月,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在社交媒体上罕见发布警告,提醒所有持有绿卡的永久居民:
即使你是合法永久居民,也不代表就拥有永久保障。如果被视为对国家利益构成威胁,你的身份可能随时被撤销。
官方原话是:“如果你是我们国家的客人,那就表现得像个客人。”
这句话不说则已,一出手就震动了整个华人移民圈。
在越来越高压的移民审查机制下,即使是拥有绿卡的合法居民,也要步步为营,谨言慎行。
社交媒体成审查重点,“一条动态”可能毁掉绿卡
除了口头警告,美国移民局也在实际行动中全面升级了审查手段。
2024年4月起,所有签证与绿卡申请人都必须如实申报所有社交媒体账号。
这不只是为了验证身份,更是移民局“国家安全”风控机制的一部分。
有绿卡人士就因为几年前在朋友圈发过一条讽刺美国政策的言论,在入境时被扣留二次审查,甚至差点被吊销身份。
移民律师明确指出:在现阶段,绿卡持有者必须对网络言行高度敏感,尤其是涉及政治、外交、极端宗教、暴力倾向等内容,哪怕是“开玩笑”,也极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副总统发声:绿卡不是永久通行证
副总统JD Vance也在近期的采访中直接表态:
“即使我可能喜欢某些绿卡持有者,他们也没有无限期留在美国的权利。如果国务卿和总统决定某人不该留下,那他就必须走人。”
这句话的潜台词很清晰——
绿卡的最终裁定权,始终掌握在美国政府手里。
回美途中被拦、被遣返,真实案例越来越多
不仅仅是政治言论风险,绿卡持有者在入境过程中也频频“翻车”。
有一位旅居牙买加3个月的中国绿卡持有者,在返回美国时被边检拦下,对方质疑他是否真的常住美国,并强行递上I-407。
所幸他拒绝签字并坚持自己的权利,才成功入境。但回忆那次经历,他直言:“那一刻我真感觉自己像个外人。”
这种“诱导签字”的现象并不少见,美福国际美国移民律师团队提醒:只有移民法官才有权撤销绿卡,绿卡持有者千万不要轻易签署I-407。
离境超过6个月?先办再入境许可
如果你是绿卡持有者,计划离境超过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切记要提前申请再入境许可(Re-entry Permit)。
再入境许可能够让你在境外停留最长两年,并保留绿卡身份。
如果因为工作、照顾亲人、留学等正当理由需要离境,但没有申请该许可,将面临极高的入境风险。
即使顺利返回,也有可能被视为“放弃美国居住权”,从而被取消身份。
信息不一致也是大忌,小错误可能毁掉身份
除了行为和言论,绿卡持有者在填写任何官方文件时,也必须做到信息一致、前后一致、数据准确。
例如:
海关申报表中写的是纽约地址,而移民系统中记录的是加州ESTA信息中的婚姻状态与绿卡申请时的不一致入境口岸填写的工作单位与I-485申请材料中填写的不同
海关申报表中写的是纽约地址,而移民系统中记录的是加州
ESTA信息中的婚姻状态与绿卡申请时的不一致
入境口岸填写的工作单位与I-485申请材料中填写的不同
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错误,极可能被系统判定为“欺诈或隐瞒事实”,直接触发二次审查。
全球通关计划建议申请,让你的出入境更顺畅
对于经常出入美国的绿卡持有者,律师建议申请Global Entry(全球快速通关计划)。
该项目由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运营,专门针对低风险旅客,通关时可使用专用通道,减少不必要的盘问与误判。
尤其是在移民政策风声鹤唳的当下,能减少一次“随机抽查”的机会,也是一种安心。
写在最后:拿到绿卡不代表结束,而是新一轮审视的开始
绿卡不是金钟罩,更不是护身符。
它是一种在美合法居留的权利,也是一份持续被审查的身份凭证。
在美国移民政策趋严的今天,合法身份已经不再等于永久保障。
守住身份、合理规划、谨慎应对,才是真正值得所有绿卡持有者长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