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当中国开始对外开放,许多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涌现出了一股出国热潮。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与繁荣,不仅许多曾经出国的国人选择了回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向往在中国生活,许多人纷纷选择定居在中国。
然而,中国历史悠久,人口庞大,始终不缺少人口。当然,21世纪中国最需要的是人才,因此,中国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
2004年8月,中国推出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开始向外籍人士发放永久居留证,这张证件通常被称为中国绿卡。
“绿卡”这个词,在许多曾经历过出国潮的中国人中一直为人热议。在电视节目《北京人在纽约》中,便生动地讲述了当时中国人在美国生活的艰辛。剧中的男女主角原本是中国的高知家庭,妻子是医生,丈夫是音乐家,但他们来到美国后,却只能住在潮湿的地下室,女主为别人打毛衣,男主为别人洗盘子,他们为了争取一张美国绿卡,努力工作希望能够获得美国的永久居留权。
美国绿卡的申请程序非常复杂,通常有几种途径:通过亲属申请、职业学业移民或投资移民等,但这些途径都伴随有严格的条件和不定期的审核。
那么,中国的绿卡又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呢?首先,杰出人才可以申请,如为中国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或在某些领域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的外国人。其次,推荐制适用于一些重点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第三,长期在中国工作或投资的人士也有资格申请。最后,通过亲属关系也可以获得绿卡。整体来说,申请条件与美国绿卡相似,但具体的细则可能有所不同。
2016年2月,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这份文件成为推动外国人永久居留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此前,几名外籍足球运动员成功归化中国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与那些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外籍科学家相比,仅仅因为踢好足球就获得绿卡是否合理呢?尽管中国男足的表现不甚理想,但在大众的接受度上,侯永永这个名字引起了不少关注。他的母亲原本是中国河南洛阳人,家人移民到挪威。侯永永凭借其出色的足球才华得到了国安队的关注,在被问到是否愿意归化时,他表现得非常热情,毫不犹豫地表达了愿意的态度。但如果从成就角度来看,侯永永并没有什么特别杰出的表现,观众对他的好感,更多来自于他拥有中国血统,并且能流利地唱中国国歌。
有传闻称,侯永永效力国安后,获得了北京户口、工体附近的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一辆车以及高薪。而他自己,中文水平只限于简单的日常用语。
寒春是首位获得中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士。她是一位美国的核物理学家,参与了原子弹的研究,并且是少数几位参与广岛原子弹研制的女性科学家之一。2004年,当她已经83岁高龄时,获得了中国绿卡。寒春是《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参与了曼哈顿计划的工作,后因核武器的使用而受到极大震撼,选择退出。她开始支持反战,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最终于1948年加入中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她在中国的贡献是帮助改良牛种和推动农业机械化。寒春于2010年去世,她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奉献了一生。
寒春是第一位获得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士,但她并非中国国籍的第一位外国人。中国的第一位外籍国籍获得者是马海德医生,他因对中国的特殊贡献而成为中国公民。马海德于1933年从德国来到中国,在流行病学领域展开工作。随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了解,马海德与斯诺一同深入陕甘宁边区,参与了红军的医疗建设。他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长达数十年的贡献,最终使得他获得了中国国籍。
马海德还参与了新中国的卫生建设,特别是麻风和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获得了“甘地国际麻风奖”。在去世前,他把骨灰撒入了流向延安的延河,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对这些为中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外籍人士,颁发永久居留证或给予中国国籍,几乎没有人会反对。
那么,拥有中国绿卡或中国国籍的外籍人士,他们的身份证和中国公民的身份证有何不同?他们的“民族”一栏又该如何填写呢?
曾有一位二战时期到中国避难的犹太女士在节目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的父亲在二战时期带着家人来到中国避难,虽然原本持有德国护照,但在艰难的逃亡过程中,他们丢失了护照,战后她成了无国籍的犹太人。最终,她选择留在中国,2004年拿到了中国绿卡。在她的中国身份证上,“民族”一栏填写的是“外国血统”。她表示,中国没有强迫她选择某一民族,而是给予了她自由,认为这一举措非常民主。
而现在,持有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士身份证上有时会没有“民族”一栏,取而代之的是原国籍。不过,对于某些高级别的入籍人士,身份证上会有民族一栏,具体填写的民族有可能是“外国血统”,也可能是更精确的国籍,如德国血统或英国血统,甚至是“乌克兰(入籍)”等。同时,如果这些人士属于我国现有的民族之一,如“俄罗斯族”、“朝鲜族”、“蒙古族”等,也可以选择自己的民族。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也可以选择汉族。侯永永便选择了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