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于2005年成立了国际教育交流中心;2010年成立了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两个机构开始合署办公。2016年,两机构整合为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交流学院)。2017年,学校增设了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共同承担学校对外教育交流和合作工作。同年,学校采用产教融合机制与广西维伯教育集团合作建立了一带一路国际学院,旨在通过“海外校区”计划和跨国跨校园联合培养等形式创新来开展来华留学教育,共建旅游教育国际社区。
2019年6月,为聚焦国际交流与合作业务,集中优势资源做好留学生教育与培养,学校对负责国际化办学工作的机构进行再次重组,分别设置了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学院;并在此两个部门和两个学院基础上设置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实为一个部门,负责外事活动和对外交流工作,代表学校与国际组织、国(境)外教育科研机构、行业组织联络沟通,负责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项目事宜,负责招聘管理外籍教师、因公外事出访接待和国际顾问委员会秘书处等行政事务,负责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交流和合作事务及港澳台胞的管理。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学院负责海外校区建设、海外教育、留学生教育和语言项目的教育管理。2023年10月,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将国际化办学部门重新整合为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新增负责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秘书处,并设置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党支部。
2025年7月,学校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桂林旅游学院威斯康星国际学院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合署办公,并设置中共桂林旅游学院威斯康星国际学院委员会。
合作办学
学校先后与加拿大、美国、英国、新西兰、西班牙、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泰国、印尼、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办学项目。2009年至2016年,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应用技术学院合作举办酒店与旅游运营管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2017年,教育部批准我校与世界大学学科(酒店管理)连续多年排名第一的EHL酒店管理商学院(原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开展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开办以来,招生状况良好,教学管理规范,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办学水平及学生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评价良好,是我校国际化办学的标志性成果,有力推动了我校国际化办学进程,进一步促进了广西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2021年,该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2023年,学校顺利通过EHL酒店管理商学院再认证审查,成为中国大陆两所获得EHL酒店管理商学院“认证会员”身份的公办本科院校之一。2021年9月,学校开始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2024年QS全球排名137)开展海外硕士联合培养项目。2024年以来,学校开始与英国坎布里亚大学、英国创意艺术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乌兹比克斯坦“丝绸之路”大学、保加利亚瓦尔纳自由大学、越南河内大学、河内越美专科学校、印尼希望之光大学、泰国梅州大学、泰国清迈大学、泰国川登喜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海外合作院校超过30所。
2025年5月,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桂林旅游学院威斯康星国际学院获教育部批复设立,这标志着我校在国际化办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我校加快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旅游大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里程碑意义。
海外教育
2015年以来,学校累计招收留学生1000余人,学历生规模创历史新高。留学生来自哈萨克斯坦、印尼、俄罗斯、越南、泰国、柬埔寨、尼泊尔、孟加拉、伊朗、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2018年被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留学生管理分会评为“留学生管理工作优秀单位”,“留学桂旅”品牌取得成效。学校与印尼特里莎克蒂旅游学院合作设立海外校区中印尼旅游商学院(中印尼旅游研究院)。印尼校区项目运行7年来成效显著,2018年入选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复评项目,2019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并得到印尼高教部、印尼旅游部的高度认可;项目成果入选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18年11月,阿拉木图校区丝绸之路旅游中心挂牌标志着哈萨克斯坦校区成立。2019年5月,学校与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大学达成协议,协助该校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双学位课程。2021年1月,学校与柬埔寨滨海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原七星海城市发展集团)开始合作共建柬埔寨校区(国际旅游产业学院),按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开展深度合作。因学校持续支持巴基斯坦的中文教学工作,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授予学校“中巴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2023-2024)”。
深耕东盟
2017年,在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东盟中心、桂林旅游学院联合国内和东盟18个旅游院校及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标志着学校的国际化办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联盟目前已有24个成员单位,在围绕旅游教育合作办学、创新校企合作、共建智库、支持东盟旅游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而共同努力。
学校作为亚洲开发银行“高端旅游人才培训优秀合作伙伴”和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承办了5期“亚开行东盟旅游高端人才培训班”和18期东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累计为东盟国家培训旅游人才3000余人,促进了学校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提高了学校在东盟旅游教育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学校积极探索海外语言教育新模式,与文莱拉克萨马拉商学院共建文莱汉语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常态化汉语旅游人才培训教学工作,累计培训1300多人次文莱汉语旅游人才。获批中国—东盟文化旅游技术创新学院、中国—文莱烹饪现代工匠学院。学校建立了东盟旅游研究基地,专门开展东盟国家旅游业态研究。基地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研究项目近20项,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学刊》等国内外旅游研究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出版多部专著、教材以及《东盟旅游蓝皮书》系列出版物;基地还初步建立了东盟旅游产业数据库,搜集梳理东盟国别涉旅数据。
师生交流
2016年以来,我校派近600人次学生到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院校交流学习,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外语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累计派出教师151人次赴国(境)外考察、调研与学习交流;累计引进外籍教师15名,先后开设近20门双语课程,举办了30多期“国际名家讲堂”,为我校教师与海外的教师开展学术与教学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还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国内行业顶尖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学生搭建了高质量的境内外实习和就业平台。
国际组织合作
桂林旅游学院将国际化办学作为学校重要的办学战略,坚持对接国际旅游教育领域一流平台和一流标准。学校是联合国旅游组织在中国大陆的重点支持单位及附属成员单位、亚太旅游协会教育类会员单位、亚洲开发银行“高端旅游人才培训优秀合作伙伴”、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发起院校、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旅游研究基地、世界旅游联盟会员单位、中国—东盟文化旅游技术创新学院和中国—文莱烹饪现代工匠学院建设单位。
2018年,学校成立了由国际旅游组织专家、国内外旅游、教育和文化领域权威人士、知名学者及企业家等组成的国际顾问委员会。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院长田桂成担任顾委会主席,萨里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原院长大卫·埃尔瑞,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生导师保继刚,美国休斯顿大学希尔顿酒店与康瑞得餐饮管理学院原院长约翰·鲍恩,新加坡悦榕集团高级副总裁张齐娥等担任委员。2025年,第二届国际顾问委员会续聘了保继刚、田桂成教授,并新聘了英国萨里大学李刚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金鑫教授和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海粟为专家。顾问委员会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学科学院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办学、学报办刊能力以及学校的发展战略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