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像一对老邻居,既亲密无间,又常常心怀各自的小算盘。两国的历史渊源深厚,曾经共同在苏联的庇护下生活多年。即使在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两国在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依旧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近些年来,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托卡耶夫总统上任之后,哈萨克斯坦的外交路线变得愈加多元,开始同时与西方加强合作,这让普京不免感到一丝不安。
2024年6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在与论坛负责人交流时提到,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边界极为漫长,且两国的76个联邦主体直接与哈萨克斯坦的区域相连。乍听之下,这话似乎是在强调两国地理上的紧密联系,表明合作与互信的便利。然而,结合当时哈萨克斯坦的外交动态,普京此言背后却透露出另一层深意:他在提醒托卡耶夫,虽然两国有着天然的地理联系,但地理现实并不能忽视,哈萨克斯坦不能过于偏离俄罗斯的轨道。
自2019年托卡耶夫接任总统以来,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开始寻求与西方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2023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亚五国期间,就与托卡耶夫就贸易投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哈萨克斯坦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上其在中亚的地理位置,使得西方国家对该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托卡耶夫显然也意识到,单纯依赖俄罗斯的支持并不够,必须寻找更多的发展伙伴。
这一变化并非一夜之间发生。早在2014年,普京曾公开表示,哈萨克斯坦从来都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只有在俄罗斯的框架内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番话令哈萨克斯坦人心中不满,而托卡耶夫上任后,便开始加紧调整外交战略。2022年初,哈萨克斯坦因燃料价格上涨爆发大规模骚乱,俄罗斯派遣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军队前来维稳。虽然托卡耶夫对俄罗斯表示感谢,但他也逐渐意识到,俄罗斯军队能够如此迅速进入哈萨克斯坦,意味着该国的安全过于依赖外力,局势不容乐观。从此,哈萨克斯坦“去俄罗斯化”的步伐变得更加明显。
尤其是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军事冲突后,托卡耶夫的立场更为明确。他公开表示不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也未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地位。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停止了向俄罗斯的军用物资供应,并在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避免被波及。与此同时,其他中亚国家也开始与俄罗斯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被卷入纷争。托卡耶夫甚至在多个场合强调与中国的合作前景,并提出建设多个不与俄罗斯相接的跨境物流中心。普京显然察觉到这一点,这种姿态被视作哈萨克斯坦在向俄罗斯摆脱依赖。
然而,普京并不是一个轻易放手的领导者。作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他深知中亚地区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为了避免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受到削弱,普京在2023年与托卡耶夫进行了多次会晤,讨论了多项合作事项,包括铁路建设和能源项目。尤其是普京支持恢复多年未能推进的中吉乌铁路项目,显示出他对中亚地区的战略重视。在2024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再次提到两国的边界问题,言外之意是在提醒托卡耶夫,地理上两国始终紧密相连,若过度疏远,必将带来麻烦。
尽管存在潜在的紧张和不安,但两国的互动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热度。2024年11月,普京访问哈萨克斯坦,两国签署了20多项协议,涉及能源、贸易、海关等多个领域,合作贸易额超过280亿美元。托卡耶夫也接受了2025年访问俄罗斯的邀请。进入2025年后,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互动变得愈加频繁,双方不仅在经济领域加强合作,也在区域安全、文化交流等方面展开了广泛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