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离开学校
家长一定要尽到监护责任
并让孩子掌握基本的
“知危险 会避险”能力
一.户外出行防走失
01
出行前,准备工作要周全
1. 尽量让孩子穿颜色鲜艳的衣物。
2. 让孩子随身携带写有家长联系方式的卡片。
3. 可提前为孩子介绍出行线路和沿途的地标建筑。
4. 最好有多名家长陪同,明确监护职责。
02
必须让孩子知道的三件事
1. 牢记家长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
2. 教育孩子与家长走散后原地等待,不跟陌生人走。
3. 学会识别穿制服的人(如警察、景区工作人员等),遇到问题及时求助。
二.山区游安全注意
首先,安全的前提是不前往未开发、未开放的区域游玩;不在沟谷、滩涂、山脚、泄洪道等区域游览、野营和露宿。
登山时迷路被困如何自救?
01
设法发出求救信号SOS信号
· SOS信号
SOS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信号,在摩尔斯电码中用三点三横三点来表示。
夜间可用手电发出三短三长三短的灯光求助,用手掌或布遮挡光源来控制灯光。
· 反光信号
白天可用镜面反射来替代灯光,发出求救信号。如手边没镜子,可用罐头盒盖、玻璃等替代。
持续的反射将规律性地产生一条长线和一个圆点,这是代码的一种。即使你不懂代码,随意反照,也可引人注目。
· 旗语信号
将一面旗子或一块色泽鲜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做“8”字形运动。
02
积极寻找水源
山谷底部、绿色植被下、草食性动物足迹频繁处很可能有水。在树木嫩叶上套上塑料袋,植物蒸腾作用也会在塑料袋内产生凝结水。
03
搭建临时庇护所
可因地制宜或利用折断的树枝、树干、石块等搭建临时庇护所,以应对恶劣天气或野兽袭击。
三.防范地质灾害
1. 留意灾害前兆,发现河水变浑、河沟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深谷里有轰鸣声等异常情况,请尽快撤离。
2. 若突遇泥石流、山体滑坡,不要顺着河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应向与洪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爬。
四.亲水活动危险防范
01
海边游玩多留神
海边游玩时,人们通常喜欢在岸边、礁石踏浪嬉戏,但如遇强降雨天气,或风大浪急的时候,美丽的海滩便暗藏风险。
海浪拍打到腿上的力度,会让人感觉腿无力、发软。此外,水边礁石上常有海草,比较湿滑,容易导致人跌落水中。
02
谨防离岸流
离岸流,是海岸边一股射束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它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向外海流去,流速极快,且表面平静具有迷惑性,只需几秒就能将岸边游泳者拖拽入深水,危险性极大。
遇到离岸流不要尝试逆流而返,要朝着与海岸平行的方向横向游离。
03
谨防溺水
不在河边、亲水平台、水塘等区域玩耍、野游;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
04
溺水别慌张
一旦溺水别慌乱,胡乱呼喊会增加溺水风险,世界游泳冠军杨丽娜示范正确自救法↓
五.出行注意交通安全
01
注意汽车盲区事故
驾驶人需要这么做:在启动车辆、倒车、转弯时,仔细察看车辆周围情况,慢起步、慢通行。行经城中村、住宅区、学校、停车场等交通复杂、人车混行的路段时,要仔细观察路面情况,减速慢行,并鸣喇叭提示行人注意避让。车辆有低速行驶警示音等功能的,建议打开,以提醒行人、非机动车注意。
02
注意“鬼探头”事故
学生需要这么做: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行人过街设施。在有信号灯的路口,要遵守信号灯指示通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观察来往车辆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中途倒退、折返。
家长需要这么做:带低龄儿童步行外出时,要牵牢孩子手腕,以免孩子突然挣脱发生意外。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必须有监护人、监护人委托的人或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
03
注意骑电动自行车事故
学生需要这么做:年满16周岁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骑行时需要佩戴安全头盔,在非机动车道行驶,不闯红灯、不逆行,也不要载人。骑行时不要分心,避免戴着耳机骑行。
家长需要这么做:对于未满16周岁的孩子,家长要管好电动自行车钥匙,不要让孩子骑车外出。家长骑电动车带孩子,要给自己和孩子都佩戴安全头盔。
转载仅作为生活或科普指导,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