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留学女生第天跳楼!被假警察逼到精神崩溃,山东已立案!诈骗校方

早在3月18日,诈骗团伙已通过精准获取的个人信息联系上她。对方自称“上海虹口分局杜警官”,声称小文名下电话卡涉及跨国洗钱案,导致一名老妇人自杀 。为增强可信度,骗子发送伪造的“逮捕令”和“犯人照片”,并通过视频通话展示伪造的警服和办公场景 。当小文向母亲求助时,对方立即威胁:“已签订保密协议,泄露信息将面临更严厉处罚”,并要求其下载带有屏幕共享功能的软件实施实时监控 。

面对母亲“这是诈骗”的反复提醒,小文陷入极度恐惧。3月22日下午,她向母亲发送最后一条消息:“他们说要跨国抓人,我该怎么办?”随后失联。当晚10时,校方通知家属:“有学生坠楼,请速来确认身份。”

这起案件并非孤立事件。上海市反诈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受害留学生平均年龄仅22岁,最短在出国1天后即遭遇诈骗 。诈骗手段呈现专业化、流程化特征:

1. 身份伪造:冒充移民局、海关等公职人员,利用精准个人信息建立初步信任 。

2. 心理操控:通过“逮捕令”“通缉令”制造恐慌,同时扮演“检察官”进行情感安抚,形成双重精神压迫

3. 技术监控:要求下载特定软件获取手机控制权,切断与外界联系渠道 。

4. 资金勒索:以“自证清白”为由要求转账,金额从数万元到百万元不等 。

值得警惕的是,这类诈骗常被称为“虚拟绑架”,骗子通过诱导受害者拍摄“被绑架”视频,同步向家属索要赎金,形成双向诈骗 。

家属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小文的留学之路本就波折重重:

教育机构推诿:诸城方正教育机构最初承诺对接某海外高校,临开学却以“招生不足”为由,将其转入山东艺术学院项目。机构工作人员称“仅负责咨询,不承担后续责任” 。

校方服务缺失:山东艺术学院国际本科项目宣传中承诺“实时跟踪”“行前指导”,但实际仅协助对接学校,对学生境外生活、安全问题未提供有效支持。校方工作人员称“住宿需自行解决”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刘凯指出,若能证明校方在宣传与实际服务间存在重大差异,家属可通过民事诉讼追究违约责任。例如,若招生简章明确“境外全程管理”却未履行,可能构成侵权责任 。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在2025年8月发布的安全提醒中强调:“使领馆、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结合多起案例,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反诈认知:牢记“三个凡是”——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转账的是诈骗;凡是要求下载屏幕共享软件的是诈骗;凡是以“保密协议”限制与家人联系的是诈骗。

2. 完善预警机制:留学前参加反诈培训,保存使领馆、学校紧急联系方式。建议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 。

3. 强化境外支持:校方应建立境外学生定期联络制度,与当地警方、中国使领馆形成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目前,山东诸城市公安局已于4月对该案立案侦查,反诈中队正在推进跨国协作 。但家属表示:“四个月过去,我们仍未得到任何进展通报。”这种漫长等待折射出跨境电诈案件侦破的复杂性。

此案引发舆论对留学生安全保障体系的深刻反思。有网友指出:“留学机构不应只收钱不负责,校方也不能将学生‘放养’在境外。”更有法律人士呼吁,应建立留学服务机构资质审查制度,明确境外安全保障条款,从源头降低风险。

THE END
0.中国女生留学9天自杀自白书曝光,疑似遭遇诈骗新闻频道对方还让小文下载了一个可以监控她行动的手机软件,连续4天24小时通过电话短信和软件监控她的行动,“精神控制她,甚至管她上厕所,我女儿肯定是被他们逼得没办法了,所以才选择跳楼自杀!”李先生接受采访时几度带着哭腔,他说怎么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女儿是个很善良的人,所以她相信了他们的骗术,从自白书里看,她甚至因为误以为自己害死了jvzquC41pg}t0lmkpc4dqv4uqeobnpi132612:;;146379=441:99=:956e20qyon
1.20岁女生赴马来西亚留学第9天跳楼自杀,家属称其生前遭电诈留学生频繁遭遇电诈,被骗期间通常会被对方通过软件实时监控,大使馆发布提醒 记者注意到,此前媒体曾有jvzquC41iq4dsvriq0ipo8kqtws.6?77563uj{jcf/>72A6977<27;7353>.3660jvsm
2.电诈盯上留学生!20岁女生赴马第9天崩溃跳楼财经头条20岁女生赴马来西亚留学第9天跳楼自杀,家属称其生前遭假警察电诈,目前,山东警方已立案。今年3月,山东女生小文赴马来西亚留学,不料被诈骗分子jvzquC41el4tkwf0eqs/ew4ctvodnnx1xkkx1?6674>4;:81x396;63297:u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