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女生留学第天从楼坠亡,楼下的留学梦碎!父亲哭诉“最后悔送她出国”,谁的漏洞酿悲剧诈骗小文

“我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送女儿出国。”山东诸城的顺风车司机李先生,在2025年8月的一个深夜对着记者哽咽。五个月前,他19岁的女儿小文拖着行李箱走进吉隆坡机场,眼里还闪着对留学生活的憧憬。谁也没想到,第9天,她从租住公寓的39楼坠落,生命定格在语言班开课的前夜——而将她推下深渊的,是一通冒充“上海警察”的跨国诈骗电话。

一、骗局启动:从“通讯局”到“杜峰警官”的致命陷阱

3月18日,小文抵达马来西亚的第5天。中午,手机响起,对方自称“马来西亚通讯局”职员,严肃告知她名下有一个中国号码涉嫌群发诈骗短信,即将冻结她所有通讯卡。从未办过该号码的小文慌了神,电话随即被转接至“上海市虹口公安局”。 一名叫**“杜峰”的警官**登场:“你已被列为跨国金融诈骗案主犯,同伙供出了你!”对方发来手铐照片和“通缉令”,声称因她泄露信息,一名老妇被骗后自杀,“你手上沾了人命!”。 为自证清白,小文按指示下载了远程控制软件 Webex。此后四天,她的手机被实时监控。假警察威胁:“敢泄密,立刻跨国逮捕你父母!”她给母亲发信息求助时,每打一行字就匆忙撤回,最后只留下一句:“别告诉爸爸,他们会连累你们!”。

二、最后一小时:25.8万“保证金”与消失的证据链

3月22日下午2点,骗局进入终章。 “杜峰”突然“心软”:“我赌上警察生涯帮你!”他要求小文支付25.8万元“保证金”换取“审查宽限期”,承诺结案后退还。小文颤抖着联系母亲:“上海警察说我害死人,要交钱证明清白……”母亲急吼:“那是诈骗!别信!”但女儿已深陷恐惧:“他们说下午不转账,就来马来西亚抓我坐牢!”。 通话戛然而止。 傍晚6点,父母再拨电话,已无人接听。四小时后,留学中介通知:“有学生坠楼,速来确认!”。 在吉隆坡整理遗物时,父亲在女儿手机发现5000字自白书,详述了四天炼狱。更致命的是,诈骗团伙通过Webex远程删除了关键聊天记录,跨国电子证据链几近瓦解。

三、追问责任方:谁该为“断链”的安全网负责?

小文之死撕开了留学产业链的灰色地带。 她高考失利后通过诸城当地教育机构报名,本应进入山东某大学留学项目,却因“招生不足”临时调剂至山东艺术学院国际班。半年英语培训后,由第三方公司送往马来西亚。父亲李先生的质问字字泣血:“山艺还没完成输送义务!孩子连校门都没进,他们不该担责吗?” 然而涉事机构电话始终“打错”,山艺负责人沉默失联。 更值得深思的是预警机制的缺失。 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早在2023年就多次发布“公检法诈骗”提醒,但小文这类新生是否被告知?上海反诈中心数据显示,留学生受骗者平均仅22岁,有人甚至抵马第一天就中招。当诈骗分子精准狩猎心理脆弱、环境陌生的年轻人,学校、中介、家庭的安全教育是否真正触达风险核心?

四、跨国追凶困局:屏幕背后的“幽灵”何时现形?

案发后,山东诸城警方于4月立案,马来西亚警方同步调查。但五个月过去,进展寥寥。 诈骗团伙的反侦察手段极其专业:通过Webex操控手机抹除痕迹,使用虚拟号码和境外服务器,资金流向不明账户。李先生6月带女儿手机再赴大马配合侦查,仍无突破:“我们只想快点结束,给孩子讨个公道!” 此案暴露跨境电诈侦办的天然短板:

赃款经多层洗钱后踪迹难寻;

主犯藏身境外,身份锁定困难。 讽刺的是,小文去世两个月后,江苏省公安厅公布同类案件:骗子以Webex屏幕共享监控受害人,幸而当事人在ATM机旁看到反诈海报惊醒报警。同样的剧本,却是生死殊途的结局。

五、幽灵仍在游荡:下一个“小文”如何避免?

小文的5000字自白书里,有一段扎心独白:“他说老奶奶因我死了,我整晚睡不着……”诈骗分子深谙如何摧毁一个善良年轻人的心理防线——用虚构的“人命债”诱发愧疚,用“跨国抓捕”恐吓孤立无援的留学生。 但此案真正该被记住的,远不止个体遭遇。 数据显示,冒充公检法诈骗已位列中国高发电诈类型Top3。公安部反复强调:“公安机关没有安全账户!不会网络办案!”可悲剧仍在重演。 若留学机构在行前培训中加入反诈模拟课;若学校对新生实施“防诈隔离期”监护;若银行对留学生账户设置大额转账延迟……或许小文们能多一道防火墙。

尾声:39楼下的未竟之问

吉隆坡那栋公寓楼下,小文的父母带走了女儿骨灰。母亲喃喃:“马来西亚是伤心地,我们再也不会来了。” 而屏幕另一端,诈骗分子已更换下一个目标。 此案唯一“进展”,是李先生手机里新增了十几个媒体和警方的未接来电。他仍在等,等一个让女儿瞑目的答案。 此刻,某国出租屋内,新的“杜峰警官”正对着电话咆哮:“你涉嫌犯罪!马上转账!”——跨国诈骗链条的齿轮,从未因一个生命的消失而停止转动。

THE END
0.20岁女生赴马来西亚留(学第)9天跳楼自杀,家属称其生前遭假警察电三联· 生活周刊 2025 年 5 月报道的一名在丹麦留学被骗上百万的受访对象称,自己在 2024 年 11 月接到一通自称是中国驻丹麦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称她的个人信息被泄漏,要向上海虹口市公安局报警才能解决。受访对象出于对 " 个人信息安全 " 的警惕,而一步步走进对方的电诈骗局,被实时监控 4 个月累计转账上百万jvzquC41yy}/ujw0eqs/ew4copkxu8;948=5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