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每年有大量学生赴海外求学。然而,他们在海外面临着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经济压力、职业规划等多重挑战。了解他们的真实困境,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支持策略、提升其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了中国留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业和职业发展情况,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包括正在海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和具有留学经历的人群,覆盖了23个省市级行政区域和海外33个国家及地区。主要群体为18至39岁的青年学生,留学阶段集中在本硕阶段。
CHINESE OVERSEASSTUDENTS前言出国留学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坚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体现。我们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不仅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内涵发展,还必须做好出国留学人员,特别是留学生的各方面管理和支撑工作。《中国留学生白皮书》是由新华网发起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面向正在留学或曾有留学经历的中国留学生展开,旨在了解他们在海外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情况。本研究整合已有文献和多方一手调查数据,不仅调查了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整体状况,还聚焦于他们在海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办法。这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留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并为未来计划留学的学生及其家长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目录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二、研究方法三、研究对象四、留学全周期规划(一) 留学前:培养独立思辨能力 探索实现成长的多元可能(二) 留学中:通过专业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三) 留学后:积累优势,把握需求五、回顾与建议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135994481919497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全球化浪潮中,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跨越国界,赴海外求学。他们不仅追求知识和学位,还在这一过程中拓宽视野、丰富经验、增强竞争力。然而,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诸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经济压力、职业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都可能影响他们的留学体验和未来发展。在国际形势和教育模式不断演变的当下,洞察中国留学生的海外生活情况,理解他们的真实困境,对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支持策略、提升其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留学人员相关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彰显了对留学生群体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2023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欧美同学会成立 110 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传统,爱国为民,自信自强,开拓奋进,开放包容,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时代洪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人生华章。”(1)2022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支撑。在这一背景下,留学不仅成为培养具有先进理念和技能的多元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提高我国人才的跨文化适应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独特价值。随着我国留学群体的扩大和留学目的地的多样化,关注并了解他们在海外的真实学习生活状况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关心支持和赋能留学生发展的建议显得十分必要。中国目前是全球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2)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最新统计数据,2021 年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的中国学生约有 102.1 万人(3)他们在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人文交流、参与全球治理、彰显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与作用。近年来,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等面向中国留学生群体发布了多份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行业报告。基于已有文献,这一群体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留学目的地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发达国家,不少学生选择到马来西亚、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第二,留学年龄低龄化。目前,中国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本硕阶段,即 18 至 25 岁左右的青年学生。然而,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孩子在更早的教育阶段,如小学或中学时期,就前往海外接受教育。第三,留学目的个性化。从攻读学历学位项目以实现学术深造的目标为主,逐步发展为目标是满足学术深造、职业发展或拓展视野等多维度的需求。第四,经费来源多样化。从政府公派和高校资助为主,逐渐发展到政府、高校、家庭资助以及个人自费等多种途径。尽管我们对上述留学整体情况和趋势有所了解,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学业、职业发展情况以及他们面临的现实挑战,仍存在许多个性化特质,我们的了解还有待深入。由此,本研究团队撰写并发布《中国留学生白皮书》,旨在提升社会各方对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关注与了解,推动完善对留学生的支持和服务,增强留学生对祖国的信赖和归属感。同时,该报告也为深化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进程、加强民间外交、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提供智力支持和建议参考。二、研究方法首先,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团队设计并发布了《中国留学生白皮书》,广泛收集一手数据。在进行了一轮小范围试测并吸纳专家团队的建议后,进一步优化并正式对外发布问卷。问卷设计融合了半结构式复选题和李克特 5 级量表,内容覆盖了样本人群的基本信息、海外学业情况和职业发展情况等关键领域。新华网在其中文官方网站上公开发布了该调查问卷(1), 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问卷发布 5 天内,浏览量已达到 88.2 万次,截至最终统计时浏览量已达 115.1 万次。与此同时,本次活动的技术支持方海马中际集团依托其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专长,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以上各项措施确保了研究的深入性和数据收集的广泛性,为得出准确、全面的结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为了更为直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留学体验,本研究还采用了访谈法。通过一对一的深度访谈,研究团队深入了解留学生出国学习的个人动机、适应情况、面临的困难挑战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思考。这为掌握留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因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团队随机选取了部分问卷参与者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确保受访对象覆盖不同的留学国家、年龄分组、学历水平以及学科领域等,具备一定的样本代表性。每人每次访谈大约持续 40 分钟,采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开展。经受访对象同意后,研究团队对访谈全过程进行了录音,在结束后导出访谈文本并对其进行关键词提取和文本分析。这些通过访谈获得的一手资料与调查问卷数据相结合,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和解释,进一步丰富了研究结果的内容和维度。为保证受访者的隐私,相关个人信息在本报告中均已做模糊处理。三、研究对象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主要包含两类人群,即正在海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具有留学经历的人群。受访者覆盖了我国 23 个省市级行政区域和海外 33 个国家及地区,其基本信息数据如下:从年龄分布来看,在样本人群中,18 至 25 岁的青年学生是中国留学的主流群体,占比达到 39.07%。海外留学人群集中于本科至硕士研究生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通常对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抱有更高热情和需求。26 至 32 岁的人群,即处于博士研究生阶段或初入职场的人群,占比达 28.55%。这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更高的学术追求和职业初期发展阶段选择出国深造。33 至 39 岁年龄段的人群占比达 22.01%,此年龄段人群大多已经步入职场或曾有求职就业的经历。与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得知,他们一部分选择在留学后归国长期发展,而另一部分则选择在职业生涯中期通过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或进行职业转型。由此可见,留学不仅是在校青年学生的重要选择,同样也是职场人士继续教育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对而言,18 岁以下和 40 岁以上的留学人群较少,分别只占 3.83% 和 6.54%。除了目前调研数据量不足以覆盖这一群体等客观限制因素之外,另一主要原因在于选择在本科前出国留学的学生群体规模相对较小,而 40 岁以上的人群由于家庭和职业等因素对留学的兴趣较低。因此,本研究主要面向 18 至 39 岁之间、正在或曾经在海外留学的青年人群,以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高的代表性、科学性和分析价值。从留学年级分布来看,硕士阶段意向留学群体占比最高为 62.17%,本科阶段占比为 29.44%;本科及以上学段的留学生较为成熟,更能适应海外的留学生活。在国内高考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赴海外攻读本科学位成为了许多学生提升自身教育背景的另一条路径。从留学目的地来看,部分英语国家因其教育质量、文化影响力以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英国以 37.87% 的占比领先,主要因为其硕士学制较短;其次是澳洲,占比 24.34%,美国紧随其后,占比为 17.98%;此外,亚洲国家新加坡也受到了不少留学人群的欢迎,占比为 7.47%。本研究较为准确地捕捉了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关键特征。尽管存在留学低龄化趋势,但青年学生仍是留学人群的主体,样本人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分布符合现实情况。英国和美国仍是热门留学目的地,这准确反映了中国留学生的选择偏好。超过半数的样本人群选择归国发展,符合我国对高素质海归人才的需求和吸引力。虽然本问卷的样本量有限,但综合上述分析来看,本研究获取的相关数据与官方信息及同类报告相匹配,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因此,这些数据可以作为中国留学生群体的缩影,反映当前中国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为研究活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后文将进一步解读中国留学生的学业情况和职业发展情况,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深度分析,从而洞察海外留学群体的现状和困境,理解新时代中国留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留学全周期规划四、留学全周期规划根据对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主要包含的两类人群进行访谈,撰写团队对广大留学群体在留学前、留学中、留学后普遍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一)留学前:培养独立思辨能力 探索实现成长的多元可能1. 留学生家庭基本情况(1) 本科学历家长群体占主体 , 有留学背景的家长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总体趋势来看,在留学生家长群体中,拥有留学经历的家长比例逐年增加。截至 2024 年 9 月,具备留学背景的留学生家长比例达到 17.04%,比 2023 年增加 3.6个百分点。这表明那些曾经有过海外教育经验的父母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国门,接受国际教育,从而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此外,留学生家长的最高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2024 年(截至 9 月)的比例为42.08%;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占比为 14%。这些数据显示,拥有较高学历的家庭更倾向于对子女的教育进行较大的投资。(2)30-60 万元区间的留学费用预算成为留学家庭的主流选择数据显示,2024 年(截至 9 月)大多数留学家庭的年收入集中在 30 万元及以下,占比为 42%;其次是 30-60 万元(包含 60 万元),占比为 31%;60 万到 90 万元(包含 90 万元)的占比为 14%;90 万元以上的占比为 13%。2024 年(截至 9 月)留学家庭的留学费用预算主要集中在 30-60 万(包含 60 万)这个区间,占比为 38.96%,其次是 30 万及以下和 90 万及以上这两个区间,分别占比 26.00% 和 18.96%。而 60 万到 90 万(包含 90 万)这个区间的占比相对较低,为 16.08%。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子女出国留学,整体上留学费用预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这也反映出家长对教育投资越来越重视,并希望通过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来提升孩子的竞争力。(3) 超过半数的留学生认为留学实际开销基本与预期相符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近三年,本科留学阶段“超出预期”的比例和“和预期基本相符”的比例小有波动,而“少于预期”的比例在逐年升高,从 28.89% 升至35.01%;硕士留学阶段的“超出预期”的比例小有波动,“和预期基本相符”的比例逐年下降,“少于预期”的比例再逐年升高;这些数据显示出,尽管大部分留学生在留学期间的实际花费仍高于或等于他们的预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实际花费低于预期的情况正在增多。这可能是因为留学生对于留学成本有了更准确的认识,或者他们在留学过程中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