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送完小孩去上学,在社区图书馆看文献
刘悦的雅思成绩。
澎湃新闻:你申请博士时有哪些条件?刘悦:申请博士的时候,我还在上班。申请博士的话要准备雅思考试和写研究计划,所以对马来西亚那边留学的情况也不太清楚,为了节省时间,我就找了中介,让中介帮忙处理办签证和递交材料的流程问题,但申请材料还是要自己写的。当时,马来西亚这边需要的材料和申请香港学校差不多,需要本科和硕士的成绩单、学历学位证明和语言成绩。不过,马来西亚的学校对语言成绩要求比较低,我申请港校硕士时,雅思至少要6.5分,这边申博好像只要5.5或者6分。至于其他方面比如科研项目、实习,需要提交的材料是差不多的。我只申请了排名比较靠前的三所公立学校,最后,马来亚大学录取了我。中介费因人而异,我所找的中介收费大概2万人民币左右。其实很多在读的学姐学长也做过这种中介,他们收费会便宜很多,几百到几千元的都有。“需要明确读博的初衷”澎湃新闻:为什么你会选择马来西亚读博?刘悦:我之前最想在国内读博,但我在香港的硕士是一年制的,在国内也没有很熟的导师或者学术圈里的熟人,我又是跨专业考生,没有发过教育学相关的文章,难度比较大。另外,国内的博士名额确实很少,之前联系一些相关教授,也面谈过,他们明确说名额很少,一个博导大概两三年才有一个博士生的名额,而且可能只是一所211学校。另外,国内考博不确定因素太大,我也快30岁了,出于综合考虑,就想申请国外的学校。也有资金上的考虑。马来西亚博士一般没有奖学金,但即便是不带奖,读教育学三年博士,学费是37000马币左右,大约5.6万人民币,也并不多,我比较能够接受,而且当地消费水平也还行,我能够负担。澎湃新闻:了解过东南亚博士回国的求职情况吗?刘悦:我们在各种微信群里也会讨论回国后,东南亚博士学历的认可度,我自己也会查。据我了解,不少名校也有录用马来西亚毕业博士当教师的。但是他们大多数还是选择回本校,同学中在职的高校老师偏多。澎湃新闻:身边的人怎么看待读博这个选择?刘悦:周围大多数人都是支持我的,我爸妈在经济上、精神上都支持我;我老公支持我读博,但不想让我出国太远,他很尊重我的决定,也不会给我什么阻力。最大的阻力可能是我自己。家庭上,我有两个小孩,哥哥刚上小学,妹妹在读幼儿园,需要陪伴;另外还有职业上的,我感觉35岁是进高校的年龄坎,我得很努力拿到毕业证,再加上马来西亚博士的认可度不高,大部分人觉得我只是“水”一个学历。所以我需要问自己:读博的初衷是什么,别人的认可有没有那么重要,在认可度不高的情况下,我可不可以找到一个自己愿意接受的岗位?“双减后遇到困境,倾向于更稳定的职业”澎湃新闻:在读博之前,你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刘悦:主要是教育行业,我的职业发展很大程度是跟着我的小孩去成长的。一开始进入教育行业,也是因为我的大宝在上早教课。后来,我有了二胎,二胎断了母乳后,就辗转就职过几家教培机构,其中有一家,不管是同事氛围、还是发展空间,我都比较满意。但在2021年七八月份,受双减政策影响,作为当时的项目组长,我发现,已经有好几个变相裁员的绩效方案下来了,虽然主要针对组员,但我看风头不对,就选择了跳槽,去了一家做线上早教研发的外资企业。但同样是担心受政策影响,后来这个项目也被砍掉了。那段时间,我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当时压力很大,感觉一下子迷茫了,不知道在教育行业,我还能往哪个方向走。再后来,伴随着我儿子读小学,我开始对小学的教育感兴趣,就想过考编,去公立小学当老师。澎湃新闻:作为二胎妈妈,你的困境在哪?刘悦:有一部分焦虑来自对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在教培机构时,我常因为上晚班而焦虑,发现一旦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没办法花足够时间在小孩身上,这让我很纠结。我生小孩比较早,那时是追求自己提升和事业发展的最好年龄。而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段,如何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平衡也让我很焦虑。澎湃新闻:读博是为了进入体制内吗?刘悦:我刚毕业时,对体制内的工作没太多兴趣,一方面觉得体制内要打理人际关系,怕应付不来;另一方面也不想过“能一眼望到底”的生活,我喜欢体验不同的事物。但后来,因为双减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慢慢开始觉得体制内工作也还不错,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觉得现在小学、幼儿园这种公立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会有想改变他们的想法。我学了这么多年家庭教育理念、方法技巧,但理论并不能完全解答我的困惑,学的东西比较散,我就想着,要不就再读一个这方面的学位,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方向的研究。不过,也不是说我除了体制内工作其他都不考虑了,现在高校竞争越来越“卷”,我读完博士以后也不一定能在高校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找不到的话,我觉得自己还有在教育行业的经验积累,带孩子也有一些想法,也可以去做家庭教育等领域,我不会把自己框住。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