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邮 编:210023
电 话:025-89682354
公众号:njuru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简 况
南京大学俄语专业创建于1944年,1978年成为我国高校俄语专业中的首批硕士点之一,1980年被国家教委确认为国家培养俄语人才的五个基地之一,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教学指导分委会副主任单位、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2014年,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批准依托南京大学俄语系设立“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2017年,该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2020年,俄语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被列入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
师 资
俄语系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助理研究员1人,南京大学毓秀青年学者(博士后)1人。11人获博士学位。教师队伍语言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态度严谨、务实。所有教师都在俄罗斯长期学习或工作过。俄语系常年聘有1-2名来自俄罗斯知名高校的专家授课。前辈教师中有俄罗斯普希金奖章获得者2人,俄罗斯高尔基奖章获得者1人,中国俄语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人,中国俄语教育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
教 学
俄语系坚持精品教学模式,培养层次齐全。
俄语系每年招收本科生20名左右,本着“一流生源、一流培养、一流就业”的方针,俄语系不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既注重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自我完善能力,打造语言功底扎实、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高素质俄语人才。为了顺应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在强化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俄语系加大经贸、文化、传媒、科技等方面的授课内容。优秀本科生可以免试保送攻读硕士学位。
2025届本科生毕业留影
俄语系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8人,博士研究生2-3人。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俄罗斯文学、俄语语言与文化(含俄语修辞学)、俄罗斯学。
2025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留影
俄语系每年邀请俄罗斯知名教授为研究生集中授课。例如,从2012年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化史”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康达科夫教授连续多年开设主题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与文化”、“文化历史语境中的俄罗斯文学”等系列讲座。2016年,康达科夫先生受聘为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又如,2009年、2014、2022年,俄语系邀请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杨琴科教授分别开设了主题为“俄语教学法回顾与思考”“俄语语言与文化”“俄罗斯语言学研究的现状与新趋势”的系列讲座。再如,2021、2022年,俄语系邀请莫斯科大学兰钦教授开设系列讲座,题目分别为“俄罗斯文学经典的诗学特征:从普希金到契诃夫”“文化语境与俄罗斯文学经典解读”。
康达科夫受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俄语系学生在历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八级统测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国际、国家和地区的各类专业大赛上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近年来,俄语系学生获得过包括“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俄语组金奖(冠军)、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一等奖、全球俄汉翻译大赛一等奖、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外语口译(俄语)大赛二等奖、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俄语)邀请赛暨中俄高校俄语口译邀请赛二等奖在内的近百个奖项。
李东泰:“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俄语组金奖(冠军)
徐亚楠: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一等奖(研究生组)
李骋宇: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一等奖(高年级组)
田雨冬:全球俄汉互译大赛(汉译俄组)一等奖
田雨冬:全球俄汉互译大赛(俄译汉组)一等奖
陈晓蕾:第三十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俄译汉一等奖
高宁馨:第三届长三角地区高校“理解当代中国”俄语翻译演讲大赛研究生组一等奖
谢一萍:全国草婴文学翻译大赛二等奖
谢子轩:2018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二等奖(研究生组)
谭璐:中国俄罗斯年全国高校专业俄语语言文化知识大赛二等奖
刘思艺: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俄语组)二等奖
孙佳宁: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俄语)邀请赛暨中俄高校俄语口译邀请赛二等奖
于泽姣: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大赛二等奖
科 研
围绕区域国别(学)研究,俄语系现有俄罗斯文学(含文学翻译)、俄语语言与文化(含俄语修辞学)和俄罗斯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俄罗斯文学(含文学翻译)是本学科的优势研究方向。俄语学科带头人、俄罗斯文学方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王加兴教授的研究重点是俄罗斯文学理论和文学修辞学,其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张俊翔教授致力于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和文学城乡关系书写研究;段丽君副教授擅长研究俄罗斯女性文学;赵丹副教授以研究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见长;赵杨副教授近年来侧重于研究新俄罗斯小说中的“文化重建”理念与文学传统的关系;杨正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俄国文学与俄罗斯文化;汪磊副教授主攻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等20世纪俄罗斯文学大家的创作。
俄语语言与文化(含俄语修辞学)方向在俄语语言文化学、俄汉语言文化对比、俄语语言学理论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徐来娣教授的学术兴趣涉及俄语语言学、俄语语言与文化、社会语言学;范洁清副教授侧重于俄语词汇学的研究;孙飞燕老师对阿赫玛托娃诗歌的修辞特色进行深入探究。
俄罗斯学方向发展稳健,以对象国综合性研究为主线,涵盖俄罗斯的教育、大众传媒、历史与社会文化、中俄比较研究等多条线索。王加兴教授近年来着力探索俄罗斯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聚焦中俄教育合作与交流;张俊翔教授长期致力于俄罗斯大众传媒语言、中俄传媒的比较分析;王旭老师着重新闻学、社会学、区域国别(学)研究,研究视角聚焦中苏文化交流史及新闻史。
近年来,俄语系教师基于对俄罗斯文明、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的译介开始涉猎俄罗斯学的多个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已经推出了由周启超、王加兴主编的《跨文化视界中的巴赫金丛书》,由王加兴主编的《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译丛》(第一辑)、《新时代俄罗斯学研究: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举办了“跨文化话语旅行中的巴赫金”国际研讨会(2014)、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2017)、洛特曼的“思维世界”:纪念尤里·洛特曼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22)。
洛特曼的“思维世界”:纪念尤里·洛特曼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
“跨文化话语旅行中的巴赫金”国际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
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
交 流
俄语系与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等俄罗斯高校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均有数名本科生被纳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国家奖学金项目和优秀本科生交换项目,或者通过校际交流项目被公派到俄罗斯高校学习。近年来,中国外交部每年均从俄语系挑选学生作为后备人才派往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习。
俄语系新年联欢会
“中俄历史记忆与红色精神的当代传承”国际“云”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
2016级本科生在国外交流学习
2017级李骋宇在俄罗斯留学
2018级本科生在俄罗斯留学
2021级本科生李亦秋在俄罗斯留学
就 业
俄语系毕业生能胜任外交、外事、外贸、旅游、财经、传媒、出版、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工作。毕业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目前,中国和俄罗斯不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多个俄语国家被纳入其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俄语系毕业生整体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
近年来,俄语系已有近20名毕业生被外交部录用,多名毕业生进入上海合作组织、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省市级外事、公安、海关等部门工作,另有不少毕业生进入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视、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普联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就业,或者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以及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名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