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但它的毕业生薪资能吊打半数211!”近日,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直播中直言上海大学是“被校名耽误的就业黑马”。这所地处魔都的“双非”院校,究竟藏着哪些就业王牌?普通学生如何借势突围?圆梦小编结合张雪峰观点与真实就业数据,揭开上海大学的“隐秘优势”。
1. “上海”二字就是就业金字招牌
“企业招聘时,本地高校有天然地缘优势。”张雪峰指出,上海大学毕业生近水楼台:
名企校招第一站:华为、上汽、四大会计所等企业将上海大学列为重点校招院校,2023年校园招聘会超60%岗位仅面向长三角高校开放。
实习资源碾压外地985:大三学生人均2-3份世界500强实习经历,“陆家嘴金融圈实习通勤1小时”的便利让中西部高校难企及。
2. 被低估的学科“钞能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全国Top10):
芯片行业年薪30万+,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直接进校“抢人”。
电影制作(校友圈含金量高):上影集团、B站、小红书定向输送影视、新媒体人才。
金融学(地理位置加成):毕业生进券商、基金比例超部分财经211,校友遍布陆家嘴。
3. “产教融合”的隐藏福利
上海大学与宝武集团、商飞等企业共建16个产业学院,学生大二即可进入项目组实操。
张雪峰举了个例子:“商飞C919客机供应链管理项目里,本科生跟着导师做数据分析,毕业直接拿航空航天企业offer,这种机会外地学生花钱都买不到。”
张雪峰最后总结:“上海大学是用‘双非’的分数线,买到了‘超一线’的就业机会。”对于渴望扎根长三角、追求高性价比的考生,这所院校或许是你“鱼和熊掌兼得”的最优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