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海外学期交换项目是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为帮助同学们提前了解和更好规划交换学习,做好拥抱多元、探索世界的准备,“从光华,走向世界”系列报道将以大洲为单位,甄选部分学长的分享,通过亲历者的视角和感悟带你领略在世界各地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
从光华
走向世界
美洲篇(一)
向你讲述光华人行走美洲的故事
本期带你走访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
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
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
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德索泰尔管理学院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
美国|费城
陈晨
2016级光华本科生
2019年春季学期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交换
几个月的经历或许无法让我完全读懂大洋彼岸一个国家的多元文化,甚至无法彻底了解一所兼具厚重历史底蕴与创新现代精神的商学院,但有关改变世界的新认知,是交换项目给我最好的礼物。
2019年春天,我带着对未知的憧憬与好奇,从光华起航,踏上了费城这片奇妙的土地,开始了在沃顿商学院为期一学期的交换之旅。
交换期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门名为《公司重组》的课程。教授在课堂上系统地讲授了在美国法律下公司重组的流程、估值方法、剩余价值分配顺序和重组手段。虽然在学期开始时,我对这门课程艰涩的内容难以完全理解,但在一个学期的小测、模拟谈判、刷夜赶due,最终顺利完成漫威重组的小组期末案例报告后,才领会到课程一开始教授所说的“You will enjoy a good journey” 的真正含义。同时我也发现每天走过的Perelman Quadrangle正是由当年主导了漫威重组的沃顿校友、投资家Ronald Perelman捐赠修建。在那个当下,以及很多的其他在沃顿的时刻,我都深刻地感受到沃顿的知识体系和市场交易是如何地紧密相关,也感受到曾经坐在我所在的课堂学习的人,在走出这里后是如何去影响世界。
宾大以其文化多样性著称,国际学生办公室经常组织丰富的活动来帮助交换生快速融入宾大的多元环境。我们曾在Blue Cross RiverRink一起滑冰、一同欣赏宾大乐团的交响音乐会、共同观看费城76人的比赛。我也参与了沃顿中国峰会的组织和筹备。通过这些活动机会,我有幸和世界各国的朋友们以及在宾大的华人华侨学生们建立真挚的友谊。
沃顿的许多知名校友会不定期回校举办讲座。课堂里也常有相关行业的校友作为客座嘉宾和学生们讲述以及传授一线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企业也会通过课堂和活动直接进行招聘,Huntsman Hall的五十多间小教室里常常能看到正在进行的面试。
时至今日,我仍想感谢这段交换经历,让我从知识到方法,从见闻到能力,从推翻到重构,从渴望完成到接纳挫败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改变。在宾大交换的意义绝不只是履历上光鲜的一小行字,它是我会永远珍惜、回味和怀念的时光。
美国|芝加哥
吉祥
2017级光华金融硕士
2018年秋季学期赴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交换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的每一步,都会被记录下来,在未来的某一个时点,串联起来,为你创造“幸运”!这段短暂而难忘的交换经历早已融入我的世界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激励我,陪伴我。
芝加哥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高楼大厦,被誉为“摩天大楼的故乡”、“世界建筑博物馆”。初到芝加哥的感受是,城市虽不像北京、上海繁华现代,但downtown高楼林立,每一座楼都极富设计感,特别是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一排排摩天大楼构成了这座城市炫目的天际线的景象让我不禁赞叹。
芝加哥市不同区域差别很大。中心城区漂亮整洁,而一些边远区域和城郊结合部则比较破旧荒凉,治安也相对较差,枪击、抢劫事件大都发生在这些地方。芝加哥的治安问题一直是选择交换学校时同学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来芝加哥以前,我就多次收到同学、师长们的告诫,警示我这边的治安状况。芝加哥的犯罪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在城市南部。芝加哥大学校园内及downtown所在区域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交换时,建议大家注意活动范围,减少深夜外出,出门穿着朴素,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在Booth(布斯商学院),担任 MBA 课程的老师大多是在学界、业界有着资深背景的教授或是校友。在读期间,我旁听了经济学界泰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ugene F. Fama 教授的课程,尽管他已到耄耋之年,却仍然坚持站在讲台上,用他风趣幽默但又犀利深刻的风格给同学们授课。Fama教授的课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而且考试难度非常大,同学们都会在他的课前课后做好非常充分的预习和复习才能应对课堂的内容和考试。也因为各学科繁重的课业,学校图书馆提供24小时服务,方便同学们随时自由安排学习,学校也贴心地提供24小时的校车服务,保证同学们的通勤安全。
交换期间,Booth会帮助交换生匹配一到两位buddy,并有小助手督促大家见面交谈,通过每周与不同国家同学的交流不光扩大了交友范围,也促进了大家彼此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受此活动的启发,我和其他几位交换生同学一起张罗了一次与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的联谊活动,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还被 Booth 商学院院报 Chicago Business就此活动做了整版报道。
乔布斯曾说过“很多经历的作用只有在未来回望的时候才会发挥出它的价值”。当我回到祖国,坐在电脑前翻看交换时的照片,回忆短短的交换之旅,初入异国的文化冲击和不解,融入当地学习生活后在那里的体验到的包容和多元都让我更加珍惜这段难得的经历。感谢学院提供如此宝贵的机会!
美国|纽约
王修臻
2017级光华MBA学生
2018年秋季学期赴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交换
"To learn is not to have, it is to be"。这段交换时光的意义,不仅在于学到的课堂知识;更在于我们遇到的人,走过的路,看过的广阔世界,帮助我们走向更好的自己。
我在Stern选修的五门课都让我受益匪浅。其中Digital Media Innovation这门课让我不仅学习了前沿的digital media,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是 Greg Coleman, 是一位互联网行业的资深高管,历任yahoo! 的 VP,和 Buzzfeed 的 President。每次课他都邀请至少两位嘉宾,有美国不同行业的知名人物,也有很成功的创业公司创始人来到课堂。而老师和每位嘉宾的分享都像是一门人生哲学课程。在第一堂课,老师就会问我们:“what’s your thing, 你内心最想要的是什么,你最想追寻的东西是什么?找到这个东西,对人的职业生涯以及一生都很重要”。对每一个分享嘉宾,老师都会问:“what’s your thing,是什么驱动着你们走到今天的位置,选择现在的工作。”我们会发现,每个成功的人,都是依靠对某件事情执着的热爱,和对自己清醒的认识,而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老师也会问:“你们人生中最不堪的日子是什么?”。我们也会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人生中都是有高有低, 成功或者找到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门课有几个嘉宾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位是CNN President, Jeff Zucker。Jeff Zucker 思维非常敏捷,言语犀利幽默。当他谈到他转换职业生涯只因发现自己内心最热爱的是新闻工作的时候,我们不禁感叹他的果敢和坚定。还有一位是 Kara Swisher, 记者出身的她妙语连珠、语速奇快、反应敏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法,班上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她,也羡慕她那种拥有不设限的自由人生的模样和经过岁月历练的机敏和睿智。课后我开始在 Podcast 收听她做的节目 Recode Decode, 听她和各路名人访谈对话,包括希拉里,以及 Elon Musk, 酣畅淋漓。通过这门课,我也在不断问自己,“what’s my thing”,从迷惑到有些许明朗,这其中的变化都蕴含在这门课程里。
我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了管理的前沿知识和理论,在生活中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感受了美国的公益常态。我去了两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一个是纽约的 High Line Park, 一个是 Intrepid Air and Sea Museum。前者是一个由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的空中公园,后者是由一条退役的航空母舰和潜艇组成的博物馆。一个是由公益组织 Friends of High Line 提请纽约市政府保留和改造这条火车道而避免了拆毁,从而建成了一个可以见证历史的城市空中花园;一个是由基金会购买了退役航空母舰而避免了其被政府报废,最终变成了对公众进行教育的博物馆。共同点是基金会和公益组织在保护历史和文化遗产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且这些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决策。我体会到社会是需要理性思考,即需要考虑的不是简单的拆掉什么,而是我们要保留什么,通过保留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要传递什么。公益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不是只有捐钱或者献爱心才叫公益。其实促进整个社会更加理性,更加平和的行为,也是一种公益;为儿童和青年从包容的角度提供更多开阔眼界的知识,也是一种公益。
美国|西雅图
赵晗
2016级光华本科生
2018年秋季学期赴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交换
站在这段旅途的终点,当我开始打开回忆的扉页,阅读过去四个月的点点滴滴,太多精彩的故事和新鲜的体会令我难以忘怀。或许是一堂课程,或许是一次旅行,又或许是一段故事。正是这些点滴时刻,构成了我记忆的拼图 “西雅图交换之旅”。
还没来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时候,早就听说了西雅图人热情,无论餐馆或是公交,所有的人都会给予你一个微笑,在这样一个晴天不算太多的城市,每一个微笑都会化成一抹灿烂的暖阳,慰藉冬日里的每一天。
除了陌生人,更多的善意和温暖来自身边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校园里有一个名叫FIUTS的组织,在还未开学的时候就安排了各种团建活动,在各种玩耍当中,我认识了很多来自各个国家的交换生,也在短暂的时间里,了解了校园的历史文化和西雅图的地标美景。我们在周末的camping中一起学跳美国的square dance,在西雅图的市中心一起寻找世界上第一家星巴克。在每一次新的旅途中,都有新的相遇与新的收获,和各国小伙伴的交流,让我了解到了更多国家的文化,收获了友情,更增长了见识。
缘分总是妙不可言,大二的时候,我参加了光华举办的国际日活动,在众多的学校之中,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就是华盛顿大学,我记得有一位名叫Ben的交换生,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了华大的美景,春天盛开的樱花和阳光绿荫,都让我对这座校园充满了向往。巧合的是,这次交换我竟然和Ben修同一门课程,在那门课上,我还偶遇到另外两个之前在北大交换的小伙伴,之后我们像是老友重逢一样,一起参加学院的各种活动,一起去探索各种美食。我想,能够拥有这样一段缘分,是我交换中最幸运的事。
当然,交换最主要的目必然是学习。了解国外学校的课程设置,理解当地学生的学习生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提升自我的目的,是我们交换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华大,我选修了几门风格不同的课程,既有和专业相关的金融市场,也有完全陌生的创业管理和人力资源概论。课程的内容不同,学习的方式不同,教授讲课的风格也各有特色。在金融课程上,全班只有不到十名同学,老师会更注重引导大家思考,抛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再一步步地导向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大家的学习过程更有收获,也能把重点的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在人力资源课堂,教授更注重活跃的讨论,和各抒己见的表达,因为管理本来就是一门艺术,每个人自然也有不同的看法,教授会给予大家自由表达的机会,经常会有不同的声音和不同想法的碰撞。而在创业管理的课堂上,我们得到了将理论和现实结合的宝贵机会,教授本身就是一个连续创业者,而他也会邀请他的其他好友来到课堂,分享真实的创业项目,让每一位同学为项目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样的结合对涉世未深的我们来说,真的是一次十分宝贵的经历。
当然,华盛顿大学也是一座美丽的校园,这里有着与“哈利波特”取景地颇有几分相似的图书馆,也有各种城堡一样的教学楼,园中的树木,草丛,喷泉赋予了校园别样的美丽。学习之余,抬头欣赏一下窗外的美景,也不失为一种放松的好方式。天气好的时候,大家会三三两两坐在草坪上看书学习,聊天讨论,享受阳光下的一份舒适与惬意。
几年前,有一部名叫《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电影在国内火了一把,我想大多数人对于西雅图的印象可能停留在电影中的某个景象,或是阴雨绵绵,或是草木丛生。然而真正来到这里学习生活,才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名字背后的深意,这座城市的确是一幅位于西边的美丽画卷,拥有着她独特的气质和迷人的图景。
感谢光华为我提供这次宝贵的交换机会,感谢华盛顿大学师生的热情款待,感谢这四个月充满新鲜和惊喜的日子,感谢西雅图和华大的一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段时间的美好回忆,开启我另一个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珍藏在这里的体验和收获,继续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
美国|洛杉矶
李泽远
2016级光华本科生
2018年秋季学期赴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交换
学海无涯 求道南加
行者无疆 游历南加
相逢是缘 体验南加
学海无涯 求道南加:夯实学术基础,拓展学术视野是交换生活的第一要务。
在南加州大学交换期间,我选了16 学分的课程,学习到很多先进的投资和管理案例。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结合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国情讲授,我也得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并思考中美之间的差异。在房地产课上,老师采用折现现金流的方法对房产进行估值,实践中所估价值与美国房产的实际售价所差无几,而在中国,房产大多有巨大的溢价。我就这一问题与老师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国购房可以获得的落户、教育等方面的隐性价值被算进了房产的价格中,而在美国购房后的迁移不便反而构成了一种减值。在财务分析课上,我开始站在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看待问题,而不仅仅是从中国的角度思考全球价值分工。在衍生品课上,我了解到了对冲基金策略的最新发展,明白了中国投资者的观念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慢慢地,我开始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思考中国经济,也开始考虑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看法。这种思考角度的变化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行者无疆 游历南加:每一段旅程都成为了弥足珍贵的记忆。
外出游历是交换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游历从不同意义上讲作用同样重大。我在美国期间,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游历了10座城市,当然也给我的交换经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除了南加大以外,我还去了美国的许多大学参观,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北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城大学等等。美国高等教育的图景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每所学校有不同的文化。我深入各所大学,蹭住在朋友宿舍,旁听大学课程,和当地的学生一起在食堂用餐,在图书馆自习,这些学校便也不再是大学排行榜上一个个冷冰冰的名字,而是真正鲜活了起来,变得有了灵魂。
相逢是缘 体验南加:结识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也使交换生活最终变得尤为充实。
本学期我除了修习三门专业课之外,还选修了戏剧表演和吉他两门课,提升自己的综合艺术素养。事实证明,我没有选错。在戏剧表演课上,我认识了20名同样是话剧小白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小伙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增强团队凝聚力,并在舞台上呈现出一出出令人忍俊不禁的话剧。在吉他课上,我掌握了一门新的乐器,和课友们交流分享了最喜欢的音乐,也在课上学会弹奏了许多具有浓厚美国风情的歌曲。
对于美国人而言,体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橄榄球是美国人最喜爱的运动,南加大送了我们每个交换生一张免费票。为此,我特意提前学习了橄榄球规则,在现场与其他人一道为主队呐喊助威,感受到了浓厚的校友文化。在宿舍楼里,我和来自各国的交换生一起玩桌球和乒乓球,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借机向他们宣传了中国和北大光华。跨文化交际带给了我许多难以忘怀的体验,着实令人痴迷。
感谢学院给我们这样宝贵的派出机会,如果将来有机会,我还愿意继续出国深造,并回国反哺祖国和母校。作为光华的学生,尽管已走出校园,但一生都是光华人。
加拿大|蒙特利尔
龙应婕
2015级光华本科生
2017年秋季学期赴麦吉尔大学德索泰尔管理学院交换
一次交换,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成熟。
在麦吉尔大学交换的日子里,虽没有在北大那么忙碌和紧张,但在这不紧不慢的节奏下,依然是充实而富有收获的体验。在大三上学期这样一个重要的节点上,横跨太平洋、横跨十二个时区来交换,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仿佛是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看到更多,听到更多,更是思考更多、学习更多;同时,也正好有时间、有心境能够静下来好好思考,我想要的生活是怎样、未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在麦吉尔大学期间,我选修了四门商科的专业课,分别是金融专业的《国际金融》、《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会计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以及管理专业的《运营管理》。这四门课的老师个性迥异,各自有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老师们经常展开对于中国情况的讨论,每一次讨论的态度都非常客观,且覆盖的角度很全面。记得很清楚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课上老师让我们阅读的一篇讨论中国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情况的文章。一直以来,我对于中国Fintech 的发展是很自豪的,尤其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携带现金的时代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我从未听说、也很难想象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有普及率如此之高的移动支付平台。从前想到这些时,我认为是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促成了 Fintech 欣欣向荣的发展。而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更多地认识到促进新技术发展的背景,包括了国内早期支付方式的不发达和金融理念的弱普及性。坐在异国的教室里,就本国的国情展开讨论,听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基础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感觉思维更加开阔,思考出发的角度更加全面和多样;同时由于身处国外,真正亲身体验到了许多,对于很多观点也能够产生共鸣与赞同,而这些都是从前在国内从未做到过的。同时,这样的经历也促使我多读书、多了解、多体验,才能有客观、思辨的思考。
麦吉尔大学的作业有一特点就是对格式与页数有着严格的限制,这点其实非常令人头疼,但我认为非常必要和有益。以前做过的许多作业,因为没有页数或者字数的限制,难免有恶性竞争的现象,有时为了显得字数多会堆砌很多无观点的内容,错失了完成作业真正的意义。这学期每次写报告时,起初总会超出老师对页数的要求,然后再花大半天时间对初稿进行删改、精炼,这不仅能将报告整体的结构调整得更有逻辑,还能在选择性保留过程中逼迫自己思考出最贴近主题的部分,同时英语写作水平也在修改句式达到精简效果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慢慢地,在写初稿的过程中就能够斟酌措辞,简洁地表达观点,并条理清晰地将所有必要部分写上,直至完成一篇没有一点废话的报告,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语言形容。交换过程中,我也和清华、复旦、上交的同学们一起上课、组队完成作业,能和友校的同学们结交、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也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经历。
回想过去这四个月的交换生活,觉得真是一段奇妙的经历。平日里有些闲暇的时间,会约三俩同学一起泡一杯咖啡或红茶,读读书、看看电影,再静下心来写上一篇书评或者影评,感觉生活中充满了小美好。我走访了六个城市,感受了各地颇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不顾尴尬地不停拍拍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游客照;还不顾后果地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追星,收获了长这么大最尽兴的一次旅程。
蒙特利尔,它淳朴,素净,平易近人,但又不失小浪漫与小情调,让你不得不爱。交换经历不仅给我留下了别样的学习体验与丰富的知识积累,也让我变的更加独立与成熟、对生活的体悟也更加深刻。
加拿大|温哥华
李津宇
2016级光华本科生
2018年秋季学期赴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交换
伴随着回国飞机慢慢滑行、起飞,属于一个原本陌生的城市和一所原本陌生的学校的 120 天的记忆,渐渐在脑海中清晰浮现。在一个有烟火气的城市生活过,在一个有温度的学校学习过,是对四个月生活最好的总结。
真正踏上温哥华的土地,才感受到这个城市真切的烟火气。这是一个快中有慢,稳步向前的城市。从夏末到初秋,满目的绿色从翠绿变成深绿再开始泛黄,不变的是清新盈面的空气和潮湿的泥土味。市中心高楼大厦与低矮建筑交叉排列,错落有致,远远望去,总有一种城市的气度和胸怀——高低相间勾勒出的城市剪影,既有都市商业经济的凝练,又有宜居安然的生活气息。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地处温哥华郊区,自然也少不了绿色植被的装点。从宿舍区通往大片教学区的中间, 有一条“森林小道”,周围尽是高耸的树木,树叶像极了枫叶的形状,却又不是枫树。风吹过,树叶交叠, 沙沙作响,更加凸显出树下的这一条蜿蜒小路,深秋到来,树叶层层叠叠地落下,积满了小路旁边的泥土, 又覆盖上乌青色的小路地面,走过去,沙沙作响,踩出一片暗藏的生机。校园里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树木, 夏日成荫,秋日飞黄,树木之间总是“神出鬼没”的各类小动物,最常见的该属松鼠了,旁若无人地在林间小道上踱步,突然一个箭步飞上树干,全然不顾周遭来来往往的学生。还有叫不上名字的鸟类,或悠闲漫步, 或展翅低飞,和校园里的人群混在一起,一派和谐。
UBC的很多课堂严禁使用电子设备,甚至是用电脑记笔记、看课件都不被允许。初到时,我对这项规定很不理解,后来听老师解释道,即使自制力再好,面对网络的诱惑,终究会有所分心。不允许用电子设备查看课件,一方面杜绝了电子设备的诱惑,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件内容的及时记忆;同时还能消除学生面前冰冷的电子屏幕,便于老师与学生课堂的眼神交流和实时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交换期间,让我印象最深的一门课程是《战略管理》。这门课是小班教学,一个班级大概40人,没有固定的教材,反而是将杂志The Economist作为必读材料,课件内容会及时根据杂志上的新闻热点进行变动。老师将授课内容融入多种案例中,例如用苹果公司的变迁历史讲公司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用波音公司的机型订单讲行业五力模型分析,用世界两大保健品品牌的对比讲同业竞争……这样的课堂少了呆板的知识灌输,多了生动的课堂讨论,能够帮助学生从身边感兴趣的、常见的话题出发,逐步触及教学内容,留下更深的印象。当然,作为交换生,这门课是极具挑战的:不仅仅是因为别开生面的案例教学,还包括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代沟”——对于当地学生而言熟知的品牌和品牌事件,在我们看来却分外陌生,如果不提前在课下做足准备,课上突然开启的讨论很容易把我们排斥在外,即使卯足了劲想要追上当地学生讨论的进度,也受限于成长背景、认知视角等诸多因素, 这也是上这门课最让我头疼的地方。当然也启发我新到一处要多了解当地的商业情况,做好充分调研和课前准备。同时,作为一门 case based 课程,课堂参与占总成绩的比重达到30%,这就迫使你不得不与小组同学经常反复沟通交流。课后作业需要依靠不同的小组完成,包括案例分析和创业模拟。案例分析是“close case”,也就意味着所有信息必须来源于案例本身,不可借助外界渠道搜集资料,所有的分析必须在原文中找得到依据,同时分析字数要严格限制在规定字数以内。创业模拟则是基于外部网站,以周模拟年,在网站上以手机生产销售商的身份进行创业,根据同业内(与课内其他小组) 竞争情况,每周调整手机屏幕尺寸、生产量、销售量、销售价格、销售折扣、销售区域市场大小、广告和促销力度、雇佣人数和雇员管理等任何商业模式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样的平台无疑更加贴近真实的商业环境,让我们切身体会创业决策的各个方面以及牵一发动全身的决策重要性,也对管理本公司和同业竞争态势有更深入的了解,让我受益匪浅。
回首四个月的交换生活,有苦有乐,却十分享受。感谢这段时光让我有幸触碰一座陌生的城市,深入一所陌生的学校,感受一片未知的天地。我在这段经历中收获的,不单单是关于一个城市、一个学校的记忆,还有潜移默化的成长。
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
交流的故事,未完待续
下一期我们将带你走进美洲的下一程!
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海外交换项目
PKU GUANGHUA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
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海外交换项目旨在为光华学生搭建海外学习交流平台,通过提供长短期海外学习交流机会,推动学生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胜任力的商界领袖。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光华管理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百余所世界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并不断扩大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截至到2022年9月,光华已与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134所世界知名商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各个学位项目的学生提供丰富的海外学习和交流机会。光华本科项目已于2010年达到满足100%学期派出的名额,MBA项目也已通过长短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海外学习的100%全覆盖。过去十年中,光华境外学习交流人数累计约5000人次。光华学生海外交换项目引领学生走向广阔世界,开阔视野、拥抱多元。
你关心的
可以去到哪些院校交换?
如何被选派到心怡的院校?
如何获取更多的项目信息?
申请是怎样的流程?
申请时需注意什么?
交换项目怎么评选?
国际日
一年一度的光华国际日将为你揭晓答案!
光华1号楼301室
交换项目咨询
项目咨询:光华全球事务办公室
近期发布:
从光华,走向世界 | 学生海外交换项目系列报道: 欧洲篇(二)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