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清华,不出国也不傻陈婕留学读研美国留学唐永

(美国加州,奥克兰唐人街)

1990年8月,22岁的陈婕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父母告别,只身前往美国纽约。

她拖着两个沉甸甸的行李箱,里面有母亲捎上的毛毯,怕她生病带的药,还有各类生活必需品。这段30多年前出行的细节,陈婕有些淡忘了,但离别的伤感和对美国生活期待的矛盾心情,她至今还记忆犹新。

1984年,中国首次打开自费留学的大门,紧接着国内就掀起了一股“留学热”。1983年自费出国人数仅一千多,但在四年后,留学人数就突破了十万大关。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剧照)

“当年出国其实想得非常简单,就是知道美国是个好地方,大家都想去。”陈婕告诉南风窗,她当时没有做长远的打算,想着先读个两三年再看。

陈婕在北京出生长大,从小书香门第,父母都曾留学苏联,哥哥也于八十年代初公派留学。所以“留学”一词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再加上本科考进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身边几乎人人都有留学梦。

大洋彼岸的天堂

1990年代初的中国,已经与国外有了较为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肯德基和星巴克纷纷登陆北京,街上偶尔有日本车呼啸而过,天安门广场上还能看到西方面孔前来参观。

陈婕和丈夫石斌也会听听美国之音,看看欧美的影视剧。当年的美剧《神探亨特》和《鹰冠庄园》是她的最爱,剧中加州的阳光沙滩,警察飙车追击嫌犯的惊险画面,还有主角家里的独立浴室,都激起了她对美国的无限憧憬。

“有些学长去美国做访问学者回来后,都很兴奋地说那边‘跟天堂一样’。”石斌也深有同感,他说,“当时国内一家四口能住40平方米的房子,就已经是不错的条件了,但美国的普通人家里都有一栋别墅,这听起来就是新世界。”

1986年,石斌从清华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外企工作,薪资已经超出普通工作好几倍。“那个时候美国的平均收入是中国的300倍,是根本无法比较的。”在国内工作几年后,石斌也决定辞职前往美国读研,于1991年和陈婕在康涅狄格大学汇合。在他看来,当年留学生其实也没有考虑,到底是为了钻研学术还是移民定居,因为“出国”二字本身就足够吸引人。

(电影《中国合伙人》剧照)

“你能出国不出,是不是傻?”这话曾是他父亲对他的“鞭策”。

陈婕也笑道:“那个时候如果你有出国机会,不出国的话,可能会觉得你脑子不对。”

“新世界”的魅力不仅吸引着上层精英,也让“寒门学子”唐永蠢蠢欲动。

1988年,唐永从湖南的一个偏远小镇,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当时镇上凤毛麟角的名牌大学生。在上大学前,“留学”对于唐永来说还过于陌生,当时身边人能去到省城长沙,就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更别提出国。唐永的父母也都是镇上的普通上班族,收入微薄,供他读大学已经竭尽全力。

刚进大一,唐永就发现身边大部分人都有出国的想法,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准备托福、GRE等出国考试项目。“当时学校的风气就是如果能去美国留学,然后留下来工作,那就应该在收入和各方面都会很好。”但考虑到家里的条件,他并没有马上决定出去,只是有了念头,也知悉了申请方式。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毕业后,唐永先是南下,到汕头海洋公司工作,但人刚到,就被通知项目被砍,资金链断裂。几天后,他只得折回北京,在学校实验室打工。当时他拿着勉强糊口的工资,还时不时需要父母的接济。但那时,唐永在美国读研的校友,已经有每月1000美元的收入。对于他来说,这几乎是天文数字。几番考量后,唐永也决定出国读研。

有着中科大的硬实力背景,唐永在申请路上还算顺利。对当时出国的急切,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管学校好坏,只要给奖学金免学费,哪怕是半奖的,基本也都出去了。”

1997年春,一个薄薄的暗黄牛皮纸信封寄到了他所在的实验室,看到寄件方是几行飞舞的英文字,唐永激动地拆开,散落出好几份文件。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封以“Congratulations(恭喜)”开头的录取通知书,同时校方还为他提供了全额奖学金,以及一份每月1000美元的实验室助理工作。

(1992年,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华盛顿特区的林肯纪念堂前留影。图源:环球时报)

“终于可以去美国了。”唐永回想起当时的心情,与其说是被梦校录取的喜悦,更像是一种释然——终于可以宣告经济独立,生活稳定了。“父母也总算是不用再担心,毕竟有份正经工作,每个月省下来的钱换算成人民币也是不菲的。”

那时的美国,在普通中国人眼里,几乎是“先进”和“富裕”的化身。早在1980年,美国大“预言家”托夫勒就已经在《第三次浪潮》中,思考一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国内的学术界和领导层产生了不小的轰动,石斌所在的清华经济信息管理学院对此还深有研究,他表示“我们那时还在第二次浪潮中摸索呢,两国完全没法比”。

陈婕、石斌和唐永,三人三种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对出国趋之若鹜,折射出1990年代的出国风向 :登陆大洋彼岸,就是着陆天堂。

新叶寻根

留学生涯结束后,陈婕、石斌和唐永都如愿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并在美国定居。

唐永最近一次回国是2018年,他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了湖南和妻子的老家北京,还抽空去了成都,玩了近一个月。

尽管孩子都在美国出生长大,但夫妻俩在孩子小时候坚持用中文交流,送他们去中文学校学语言。大女儿唐梦悦今年即将上大学,虽然还没有确定专业,不过梦悦告诉南风窗,她会主修或者辅修中文,争取以后来做交换生来中国,把中文水平提高到母语的水准。

“身为华裔,我时常觉得自己是被卡在了两个国家之间,有时会倒向美国,想跟美国人更熟。但我现在认为如果我不了解我父母辈的故事,还有我祖先的历史和文化的话,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梦悦坦言,“华裔美国人”的双重身份曾使她陷入身份认知的困境。

(电影《别告诉她》剧照)

梦悦在纽约州波基浦西市长大,当地亚裔人口占比不足1%,所以光看外表,她平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且因为在家一直说中文,梦悦表示自己上幼儿园时自己像个小“哑巴”。

“但我小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不同。”梦悦当时还并没有“种族”和“肤色”的概念,直到进入小学后,她时不时会遭到一些同龄人对她的恶意。“有些人会对我说‘滚回你的国家’,或者戏谑地说‘香港女孩’。”梦悦也是从那时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少数群体,是“异类”。

梦悦本身性格比较安静,成绩也很好,“所以也几乎完美满足了外界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她笑道,同时那些种族主义言论的攻击也只让她更加沉默。她时常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缩在壳里的乌龟,在被伤害后要过好一阵才能鼓起勇气,再探出头。那段时间,梦悦也尝试过融入所谓“美国人”的圈子,比如吃午餐时加入一个大群体中,但到头来她也只是默默吃自己的。

(以亚裔女孩为主角的美国青春电影《致所有我爱曾爱过的男孩》剧照)

“长大后,我结识了一些有多重文化背景的朋友,和他们比较有共鸣,我闺蜜就是波多黎各和印度的混血。”高中后,梦悦逐渐脱离身份认知困境。为何一定要选择一方呢?她想,会双语,有双重文化背景是优势才对。

“我其实现在也跟身边人都挺不像的。但我会更加为‘自己从哪来’和自己的民族血统感到自豪。我能给他们带来亚洲文化,而且互相了解不同的文化已经成为我们交流的一部分。”

除了接纳并且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华裔的身份,中国也是一直令梦悦向往的地方。她随父母每隔2至4年会回国一次,在她眼中,中国是热闹、有朝气,处处都能给她带来惊喜的,与平静的波基浦西市截然不同。

在近一个小时的中文语音采访中,梦悦对答如流,很少卡壳,偶尔还能蹦出几个成语。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身份的迷失,她曾一度放弃中文,这几年才开始恶补,同时还爱上了看国产剧和综艺,最近在追大火的《山河令》。梦悦说明年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回国待上两个月,她也早早地发誓一定只用中文交流。

(美国高校的中国留学生们)

唐永一家两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一个有趣的心态转换:二十多年前,美国的繁荣吸引着唐永前来谋生,如今,是文化也是国内的繁荣吸引他的后代回乡旅游、学习甚至发展。

唐永表示:“现在国内的形势好,机会多,如果梦悦想回国发展我也是完全支持的。”

巴黎香街不香了

“国内是机会多,但内卷也厉害。”23岁的杨衣渺感叹道,“当然我更没想过要留在法国,我总觉得我是会回去的,也许是我恋家吧。”

杨衣渺高中出国时就没走“寻常路”,为了圆服装设计师的梦,15岁就独自去了法国。

“当时知道法国的巴黎时装周、设计师、高定都很有名,而且文化气息浓厚。另外我也想学一门第二外语,以后找工作有优势。”

法高毕业后,杨衣渺如愿考上了在巴黎的IFM法国时装学院。她设想先在巴黎工作两年,再回国工作或者创业。不过在巴黎完成学业后,衣渺现在对于是否要继续在巴黎工作打上了一个大问号。

(巴黎浓厚的时尚气氛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服装设计师。图源:Vogue)

原因一是在巴黎的生活烦恼。高中因为有寄宿家庭的照顾,所以衣渺无须操心一日三餐以及生活琐事。但在巴黎独居后,揭开这座浪漫文艺之都的表皮,巴黎一些街区的治安、公共卫生还有生活便利的问题,都不尽如人意。

最老大难的就是巴黎的小偷,无论是在街上、地铁上还是在学校里,巴黎小偷令人防不胜防。“在玛德琳地铁站,我认识的人几乎都在那被偷了钱包手机,有的连居留证都被偷了。”衣渺后来发现学校也有人偷钱,还有他们设计工作需要的尺子、剪刀、模具等等。

如今再加上疫情的冲击,看着日均几万的确诊人数,衣渺只想马上回国。

(罗浮宫博物馆外戴着口罩的游客们)

此外,在海外做华人设计师,“要不要在设计里融入中国元素”也是个甜蜜的负担。

衣渺认为设计是带有主观意愿和彰显个人风格的一项工作。但似乎在外国人眼里,中国设计师和中国风就是标配,他们会问“为什么你不融入一些你们中国元素进去?”

“但我平时做衣服其实不太敢用中国元素。虽然想用,但怕最后出来效果不好,给人一种为了中国风而中国风的僵硬感。”衣渺认为,外国人眼里的“中国风”大多也只是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中国或者中国元素,只是觉得是他们眼里的那个样子就行了。

“比如圣罗兰在上世纪出了一个系列叫‘中国人’,用了斗笠还有一些清朝服饰的版型和花色。那一季因为真的太火了,很多外国人就是到现在为止都还觉得‘哦,现在中国也是那个样子’。”衣渺哭笑不得。

(圣罗兰在1977年推出了的时装系列“中国人”)

今年8月,她将去英国继续深造服装设计。

“换个地方,换个心情。哪都有好学校,不必吊死在一棵树上。”

(文中陈婕、石斌和唐永为化名)

排版 | 李鱼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东华大学研究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联合培养项目我校2009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工作,在各学院研究生导师及学生的积极配合参与下已顺利结束。今年我校共 64 人申报,经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并经教育部批准,有 36 人录取为 2009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出国留学人员,分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八个国家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生jvzquC41{|4lcx~cp0ipo8ijw1€icxxjgpm03?4446:688
1.00后女生公派留学埃塞,体验真实非洲生活转眼就来到了大三,我和其他6名同学一起被公派到斯亚贝巴大学做交换生。它是埃塞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埃塞很多政府要员都毕业于这所学校。 2022年9月20日,我们一行7人带着对新生活的不安和向往。从上海出发,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到达了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7328721:668A6:;a718=859;?40|mvon
2.公派留学总结4篇.docx篇一:交换生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 我是中法博士生学院公派赴法留学的联合博士研究生,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综合理工学院图像处理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课题研究。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踏出国门,在异国他乡独立地长期生活。在临行前告别父母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担心的。一个人要处理一切要面临的事情,法语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21624:4736835;8622634:90ujzn
3.国家公派留学交学费吗?首先,国家公派留学项目的基本内容:免除留学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并提供适当的生活费。这在国外留学生群体中算是相当有优惠的待遇。但是,提醒一下,这种待遇仅适用于正式注册的研究生项目。如果你正在准备申请本科、硕士或交换生留学项目,你可能需要自己负担学费,这需要从留学考虑的角度来综合考虑。 jvzquC41yy}/{luck0io1unwzwk0swZgox]30qyon
4.公派留学公派留学 校际交换生项目 双学位项目 国(境)外短期研修项目 课程项目 其他项目 关于2026年俄罗斯互换奖学金 (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留学候选人选拔结果的公示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关于启动2026年俄罗斯互换奖学金 (中俄政府奖学金)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学生个人申请、学院审核推荐以及学校工作小组jvzq<84kcq4igwz0gf{/ew4|y1~tlu4zov€0iyqz0jzn
5.选派第6届公派交换生赴韩国韩瑞大学交流学习的通知为增强我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同时为我院学生近距离了解韩国高等教育、体验韩国民俗文化和赴韩深造搭建高效平台,根据“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留学人才培养计划3+1交流项目”工作方案,经校领导批准,学院研究决定,拟在2018级学生中选派第6届公派交换生于2021年9月赴韩国韩瑞大学相关专业jvzquC41ei4bwoj0gf{/ew4424702>641e83:9f38:;458ucig4ivv
6.【校际公派】关于申请2024年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校际合作留学自1998年以来,密苏里州立大学一直保持着与近20所中国合作院校的紧密合作。对培养国际化的中国学生有着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同时拥有完善的中国学生服务体系。 (一)办学规模 密苏里州立大学现有在校学生26182人,其中国际学生约1200余名(斯普林菲尔德校区),来自于8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每年拥有超过1500名交换生;教职jvzquC41kekp0nuw0kew7hp1ktgq86283554B:0jvs
7.我校2022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学生)录取创佳绩新闻网讯近日,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2022年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学生)录取结果,我校共有11名同学通过评审。其中9名同学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2名同学通过2022年促进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第一批)录取。项目申请录取比率分别为90%、100%,创近年新高。 jvzquC41yy}/smz0gf{/ew4kphu03;8:13:8;>3jvo
8.国际化我校学生张子敏喜获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资格8月19日,从国家留学基金委传来喜讯,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会计学专业17级学生张子敏经过国家留学基金委专家评审,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将前往匈牙利规模最大、最具市场主导作用的商学院——匈牙利布达佩斯商学院攻读商科硕士学位。 国家留学基金委将提供留学期间的奖学金和一次往返国际旅费,有效保证学生在外学习和生活的jvzquC41yy}/zjnw0gjv0ls1kplp1:5491757<<0jvs
9.我校2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我校2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 经国际教育学院(卫斯理安学院)多方协调,我校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2020级2名硕士研究生通过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管理委员会的资助,将于2022年春季赴俄罗斯国立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交换学习。jvzq<84illy{7l|jw4ff~3ep1oohx4322?04?890jzn
10.公派出国留学及对外交流项目云南大学推荐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2025年非通用语种人才支持计 [03-24] 云南大学推荐申报2025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和 [03-10] 2025年第一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研究生名单公示 [02-24] 关于2025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申报的通 [02-14] jvzq<84yyy4ht|3{pw4ff~3ep1kuy~1irihnofylryo7mvo
11.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5、经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处推荐,向国家留学基金委申请公派资格并等待审核。若审核通过,则代表申请公派交换项目名额正式成功。 六、报名材料 1、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校内报名表; 2、外语成绩雅思或托福成绩单; 3、在校期间的英文版学业成绩单; 4、填写附件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汇总表; jvzquC41gpm/u}z0gf{/ew4kphu0398:13:4;7mvo
12.大学公派交换生费用(大学公派交换生费用高吗)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大学公派交换生费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1、美国大学交换生怎么申请?一年费用多少? jvzquC41yy}/fn6;3;4dqv4ctvodnn489;:25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