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最缺的社会第一课,是什么有数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你是何时何地知道“五险一金”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

钱进是在打工的经历中被迫学会的,夏衍晨是通过上网了解到的,而邹佑是在工作后的聊天聚会中知道的。

时至今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劳动合同”“公积金”“银行开户”“纳税”这类关键词,你会发现,它们的搜索热度还在逐年攀升。而它们的搜索人群,集中在 20-29 岁的青年群体。

“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回过头来的年轻人们,回顾自己的大学时光,不禁感叹:我们的大学,也许真的需要一些社会常识课程。

| 年轻人迈入社会的第一顿毒打

有人说,“社会”这门课,只能大学生步入社会后才教。邹佑虽懂,但尝到的苦头不少。

邹佑从执教的学校辞职已有一年半载,留洋归来的她,仍旧没有找到自己的下一份工作。

她打算离开上海,去外地寻找工作机会:“读书时学校会提供宿舍,所以我不清楚去外地工作是否要办理居住证。朋友告诉我,还有些城市会检查暂住证。”关于租房手续、暂住证、二房东和群租的相关风险,她知之甚少。

这些知识盲区限制了邹佑的决策。同时,社会常识的匮乏给她的最大影响,反映在经济上。由于第一份工作中没有交满两年的失业保险,社区无法为她提供失业救济:“我只知道公司替自己交了最低一档的‘五险’,试用期也没有缴纳‘五险一金’。我甚至对缴款数额和查询办法毫不知情,如今才得知,公司缴纳住房公积金是法律规定,但我完全忽略了。”

钱进感同身受。在第一次单独前往医院就诊之前,她对医保使用、预约挂号和常规检查,以及住院申请等信息并不了解。她在网上提前查询,发现每个医院的流程还不尽相同。

“最后,导诊台的工作人员给了我指导。比如,用手机提前预约、寻找科室地址、化验缴费、需要向医生提供检查结果和病历单等等,她还叮嘱我,住院治疗需要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去办理手续。”

她感激,也感到不好意思。作为一个小城市的姑娘,她对大城市基础设施的了解很少。读大学时需要乘坐火车到上海报到,12306 购票、候车检票等流程,都是屡次试错后才明晰的。

夏衍晨在网络购物时,意识到了自己社会常识的欠缺。尤其是关于投诉、维权的知识,他犯了难:“我之前快递丢了,手足无措。最后,是靠小红书教的办法,才追回损失。”至于生活常识,他还一度自嘲:“给房间扫除的时候,不小心将洁厕灵和 84 消毒液混合在一起,产生了有毒气体,差点把自己和合租室友毒死。”

“准职场人”的困境,早在大学生活中就初现端倪。我们向全国 18-30 岁之间的年轻人提问,收到了 500 份问卷反馈。收集的数据中,57.2% 的来自本科生,15.4% 来自硕博生。此外,还包括了已就业人群,占样本的 27.4%。

我们首先询问,大学生自认为对哪些社会常识更了解,哪些最不了解?

结果显示,对于出行购票、公民意识、水电费、报警流程、身份证/银行卡丢失的处置,大学生的信心较高。在这里,公民意识维度被加入,用来测量受访者对于社会责任感、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了解程度。

相比之下,面对纳税、理财、保险、合同签订等议题,自认为很了解的大学生占比就很少了。可见,与劳动和财务管理有关的知识,是他们自认为缺失的版图。

夏衍晨是其中一员。“因为我完全不知道前方是否有‘合法的陷阱’。比如在签订实习合同时,我不清楚每项条款隐含的义务和风险。或许,公司能通过法务的帮助转移责任,而打工人只能自食苦果。”

对此,她还特地补充:“实习岗位来之不易,我不好意思花上半天仔细研究合同,只能草草了事。”

这的确内含风险。钱进表示,自己刚刚毕业的朋友在签劳动合同时,没有仔细研究合约。被恶意辞退后,他遇上了投诉无门的麻烦。

| 社会常识课程,大学生与上班族的期待不同

问题的焦点在于,谁来开?特别是,作为迈入社会前的象牙塔和中转站,大学要不要开设社会常识课程?

首先,普通民众双手赞成。根据《中国教育报》去年 12 月开展的调查,94% 的受访民众认为大学应当开设社会常识课。

“作为一名思政辅导员,这么多年与大学生交流接触过来,成年人必备常识课确实很有必要。”一位来自汕头大学的辅导员在评论区表示。“我们学院十几年前就开设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课等课程,也会普及医疗保险、考级、考证等相关知识。”

部分专家意见,亦有响应。在《中国教育报》的采访中,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赞表示,大学生社会常识欠缺的现象很正常,就目前年龄段而言并不急需。

“一方面,高校资源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我们会向学生推送关于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社保、劳动合同签订等常识,但我认为高校不需要为此专门开设一门课。”

当然,总体而言,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入社会的机会,是民意所向。对于焦虑的大学生,掌握社会常识的需求更是明确的。

我们收集的数据显示,大学生期望大学开设的社会常识课程中,“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如何急救”“五险一金”位列前三,分别有 72.5%、63.2% 和 58.5% 的选择比例。

近年来,“猝死”报道常有,平台媒体总在科普除颤器的使用,呼吁学习扩散、彼此救助,这也增进了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意识。

对于位列前三的期望开设课程,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的占比分别仅为 13.0%、11.2% 和 27.6%。

步入职场后,需求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比较了大学生和上班族对大学开设社会常识的期望。

结果显示,大学生和上班族都非常认同签订劳动合同相关课程的重要性,认同比例分别达到 72.5% 和 44.9%;而随着年龄及经验增长,上班族对急救知识的认同度回落,占比只有 37.7%。

与此同时,上班族特别看重纳税知识,以 46.4% 的比例高居首位,而大学生对此并没有意识,仅排名第八。这些差异,反映了哪些知识可以在步入社会后迅速补齐,而对哪些知识困惑会长期留存,需要在大学课程的长远规划中予以补充。

|“双一流”的社会常识课,最多的是“社交与社会生活”

我们收集了“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务处网站上 2022-2023 学年的公共选修课信息,共计 13718 条,并通过人工阅读的方式逐一筛选。

结果表明,在这些院校中,有 37.5% 未开设任何相符的社会常识课程。其余高校开设课程的数量多为 1-3 门,占通识选修课中极少一部分。

进一步的,通过手动内容编码,已开设课程内容被分为 10 个大类。结果显示,社交与社会生活(例如,恋爱课、社交礼仪、社会保障)以 22.6% 的比例居于首位,开设情况较普遍。其次,是创业相关课程(例如,创业基础),占比 20.8%,急救(例如,医学常识与自救技能)紧随其后,比例为 18.9%。

这三类课程,是当前国内“双一流”院校开设社会常识类课程的主流。结合前文调研可知,所属这些院校的学生需求的确能得到一定满足,但选择面就比较有限了。

其中,仅有云南大学拥有选择丰富的社会常识类课程系列,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与其他院校相似的《急救与常见疾病防治》课程,云南大学还另设有《保险与理财》《大学生迈入职场与社会的法律指引》《个人理财》《常见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社交礼仪》等选修课。涵盖工作、生活各项事宜,实用程度之高,堪称模范。

模范不常有。总体来看,主流院校积极调整课程来适应社会需求的举措可见,但他们的步调与学生间的需求仍有错位。

除了可选择课程数量偏少,调访显示,“难抢课”“不知道开设了课程”“课程不符合自己需要”是学生高频提到的三大问题。

在西部某大学就读的黄阳曾选修了自己学校开设的理财课程。但实际修读后才发现,这门课程更像是经管学科的导论课程,着重于资产配置的理论介绍,而不是实际上手。“想想也合理,作为大学课程,老师不一定会,也不一定适合来手把手教人理财。但我还是有点失望。”

那么,海外高校情况怎样?参考世界大学排行榜,我们兼顾地区代表性,选择了 14 所知名大学重点考察。

以下大学用各项形式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常识相关信息。内容可分为保险、公民意识、公共安全、财务(涉及薪资、财务安全)、租房——五大领域;而提供信息的方式则可以分为官方网站、课程、讲座、APP(应用软件)、问答数据库、研讨会、培训——七大渠道。

其中,东京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准备相对齐全。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学院(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围绕学术,财务,生活与健康,社会正义,领导力,公民责任和自我意识的问题,提供了多项课程、培训与专题研讨会。同时,通识教育学院在官网中列出了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可能需要的纽约市各项公共政策资源。

总体来看,海内外院校的社会常识讲授安排都值得进一步完善。通过对海外留学生的调访,我们还发现,以官方网站为代表的线上渠道是主要的资料来源,其网站建设与维护工作,整体优于国内院校。但由于信息庞杂,需要深入检索,才能获得需要的内容。因此,通过此途径查询、学习的学生相对有限。

曾在海外留学的邹佑就表示,自己不常访问学校官网,但她也承认,“有总比没有好”。

| 多方行动者加入,填补社会常识的鸿沟

在大学开设社会常识课程的呼吁与实践中,一种观念正在兴起,那就是引入企业界、政府、社会组织的从业者,多方携手,来填补大学生社会常识的鸿沟。

我们的调研显示,在受访者认为需要承担社会常识内容讲授的社会角色上,83.2% 认为大学可新聘专业老师来承担课程任务。当然,作为一个多选项,让社会组织工作者与企业界人士来讲授也获得了半数以上受访者的认可。

同时,在课程开办形式上,更多人认为需要设置专门课程。“联合政府和社会机构开展讲座”也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而这一做法,也有专家意见呼应。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学校可以采取“内推+平台”的方式,聘请相关专业人员主讲,分担教学资源压力。

而平台化的社会里,一些普通人也正在为社会常识的传授,发挥意料之外的影响力。

在 Youtube 平台,频道“爸爸,我应该怎么做”(Dad, how do I?)受到了四百多万粉丝的追捧。这位名叫 Rob Kenney 的创办者,会教粉丝们学会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像是如何打领带、如何修水管、如何熨烫衣服等等。

面对这些看似寻常的内容,年轻人如获至宝,因为并没有渠道教会他们。这也暗示了,学生们社会常识的缺乏,是一个全球普遍的问题。

国内也有相关实践。在 Bilibili 平台,有账号持续生产“打工人职场人,大学生出来工作必须要知道的 19 条法律常识”“毕业季:一次说清大学生三方就业协议”等视频内容,获得了数百万播放和数十万的收藏。

她还强调,重要的是承认自己的缺失与不足,避免羞涩而保持询问。无论是第一次点麦当劳、星巴克,还是第一次为自己维权,自主学习的那份坦然也很重要。

回过头来看,正如批评者所言,在一个缺乏可预测性的社会变迁里,被固化为课件的社会常识内容,在踏入真实社会后,又有多大的解释效力?很难说。

但至少可以明确,大学可教授的不仅是常识,更是常识的标准:关于人际相处的标准,关于个体发展的标准,关于正义的标准,关于公正的标准。这是大学力所能及的事情。

正如 2015 年,华东师范大学毛尖教授在该校毕业典礼时对学生们的承诺:“我们会永远像圆规的定脚一样坚定。因为只有这样,你的圆圈才会准,这一生,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点,一如今天这样纯洁,一如今天这样豪迈。”

也许,大学生对常识的需求,是寻求那份面对不确定未来时的一点勇气:“下海”或“上岸”,忐忑,但保持勇敢。

THE END
0.阅读笔记张三平《愿每个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3、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情,不仅在课堂,在学校,生活处处皆学问人的发展,更多取决于社会大学的不断学习。 (二)为自己孩子奉献一生,有什么伟大可言呢? 1、把孩子全部托付给学校,是家长失职,如果越俎代庖那便是胡来。 2、放下的越多,拥有的越多。抛开个人主观想法,陪着孩子一起成长,静静去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拔节的声音。 (三)jvzquC41yy}/lrfpuj{/exr1r1kf5=;fd6ib2n
1.社会大学是什么意思社会大学的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爱词霸权威在线词典,为您提供社会大学的中文意思,社会大学的用法讲解,社会大学的读音,社会大学的同义词,社会大学的反义词,社会大学的例句等英语服务。jvzquC41yy}/klndc0ipo8*G9'G5'KJ'G6+CE.>C'G;&C=*C9'K6'JI'C85
2.在…视域下是什么意思教育是复杂社会活动,赋予教师丰富角色。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导致角色定位模糊等。文章基于社会视域,提出教师应从认知职业使命、提升学识能力、融入社会、与家长沟通、降低教育风险等方面考量角色,还指出教师应具‘工匠’角色,合理演绎与转换角色。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视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569:;8ftvkimg8igvcomu8634:89:B:
3.名牌大学与社会大学与之对应的,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磨练出情商与智慧,在社会大学里浸润出世事洞明的学问、人情练达的文章,社会大学毕业生中佼佼者莫过于脱不花。她只有高中学历,二十多年前北漂,最终成长为“得到”联合创始人和CEO,靠的是什么?旺盛的精力和体能,贵人相助、自己好学,全力以赴地沟通,摸爬滚打出来的观察力和悟性。 jvzquC41yy}/lrfpuj{/exr1r1kfd?g;7:j:;A
4.为什么说社会是所大学?我们在大学里会学到两种东西。一种是科学,一种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讲的实际上不是科学,而是社会。但是它要借着科学来标榜自己,或者说装饰自己。要让自己显得像“科学”一样——这恰恰是社会科学的一个特征。当然我说得比较武断,大家明白意思就行。“科学”是不需要叫“科学社会”的,或者“科学科学”,物理学不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6869=248
5.社会是所毕不了业的大学——访1998级校友杨军社会是所毕不了业的大学——访1998级校友杨军 □记者 刘娴 【简介】杨军,男,1998年就毕业于重庆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前身)工商管理系国际市场营销专业,2000年至今任职于美的集团,时任广州美的制冷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并同时兼任广州美的暖通设备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门市美的制冷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jvzquC41cn{npr3evd{/gmz0ep5jpot1327:1<8:70nuo
6.社会大学是什么学历没有学历,社会大学不是学校,而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获得经验来适应社会、生存的一种方式。如果社会成人想要提升学历,可以报读成人大学,获取成人教育学历,分为成考、自考、网络教育、电大四种方式。 报名参加成人高考有什么要求 在职、从业人员,高中、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及社会其他人员,符合条件的均是可以报考的,考生不得拥有在校学籍,jvzquC41yy}/gxq0ep5ccxpcq1il/€~y14635:63:3<39:80jvsm
7.田野与社会学家两群人的生活在河北省易县桑岗村交织。1999年春天,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学者叶敬忠32岁,想寻找一块“长期理解中国的田野”,把包括桑岗村在内的4个村子选定为研究点。此后的25年里,他陆续把很多同事、学生带到这里,开展乡村发展、减贫实验,50余篇硕博论文在这片田野产生。 jvzquC41pg}t0lfw0gjv0ls1ovtepn|19:867lj;94k86n;9d2h93kh;4g;12>:60jzn
8.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访谈:未来大学是什么样子?“大学社会“大学-社会-产业”融合的实践探索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丁忆民博士在第十五届“管理学在中国”年会上以“大学的责任:构建社会产业发展共同体”为题,专题分享了西浦在以推动区域社会产业发展为目的、扎根生态,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的创新模式实践探索。jvzq<84yyy4qcxpw0eun0ls1lkgpz~j142841994217:59<60jznn
9.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牌专业最好的专业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牌专业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经济学、广播电视学、历史学等,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一些专业了,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为准。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jvzquC41yy}/fxdd0ipo8sgyu595B>50jznn
10.邢政权王淼|谈大学社会服务——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战略框架一、什么是大学社会服务 自大学存在与发展以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逐渐被公认为大学的三大职能。但这三项职能并非同时生成,而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依次产生的。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起源于美国《莫雷尔法案》,发展确立于“威斯康星理念”。它是指高校在保证正常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情况下,依托大学的教学、科研jvzq<84hie4yj~3gfw4dp8fd1;;0e<;99c786B>91rghg7mvo
11.2022年宇通客车实习心得总结(通用17篇)并且,要寻找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大学里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作一个社会接受容纳的人。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才能更加懂得如何做人,提高交际能力,办事能力。 理论与实践都是发展的双翅,理论脱离不开实践,实践要靠理论指导。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堂。学院组织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yiknzkpjfvrmwk1?37A9280nuou
12.专科毕业生自我鉴定(通用35篇)离开大学校园并不意味着我将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相反,它为我开启了另一扇求学的大门,即将步入社会大学的我,依然会孜孜不倦的学习,在这即将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刻,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jvzq<84yyy4vpsx0eqs0lrfpfkth1kn{globpmnpi1:95=7:50nuou
13.民俗学作者简介:岳永逸,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 一、黄迪与燕大社会学 作为野乘,在中国社会人类学学科史中,后起建构的燕京学派有“吴门四犬”一说,用来指吴文藻(1901-1985)在燕京大学(以下简称“燕大”)的四位庚戌狗年出生的高足:黄迪(1910-?)、林耀华(1910-2000)、费孝通(1910-2005)和瞿同祖(1910-2008)。jvzq<84uqeopnxl{qn4swl3gfw4dp8xjz{p0hƒxjz1stz8>64c=45>hh;e: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