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交通线:驿站制度和过所制度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在当时人看来,如此大的帝国治理难度一定很大,为了稳定帝国边界,秦始皇多在各地修路以确保秦军可以迅速抵达各地,及时控制帝国。

许多年后,唐王朝建立,唐王朝是一个版图远远大于秦汉的帝国,面对着边境问题以及地方治理问题,唐王朝必须整顿好相应的交通问题,因此就产生了驿站制度和过所制度。然而这两种制度基本上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效力,对于民生没有太大帮助。还因此产生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唐朝在极盛时候版图也是极大的

唐朝的驿站制度为每三十里设置一个驿站,如果遇到地形限制的话,那就不必遵守三十里一个驿站的规定,择优而选取位置。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驿站的数量已经达到:

“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路相兼。”(按照书中的记载应该是1743所驿站,疑总数有误)

另外,在每个驿站的人员设置上,主要是有驿长一人,选取富豪之家的人担任。为什么只选富豪人家担任呢?原因说出来颇为有趣,因为:

“驿马、驴,一给以后死,则驿长陪填。”

就是说驿站里的驴马如果死了,是需要驿长去赔偿的,如果家产不够,就赔不起这些驴马。因此选取了相对较为富裕的人担任驿长。

另外就是在驿站中工作的驿夫了。驿夫的多少主要是根据驿站中的车马船只的多少来定的。在《唐六典》中规定:

“凡马三,各给丁一人;船一,给丁三人。”

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在各个驿站中,很少出现克扣驿夫的事情。如都亭驿,有马匹75匹,驿夫25人,正好是3:1的比例;在水驿中,有船4只,配驿夫12人,也是1:3的比例。

驿夫都是由平民轮流担任,工资很少,工作很辛苦,生活十分困难。如当时有《水夫谣》一诗,就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生活在水边人民充当水驿驿夫的辛苦场景: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驿站图

另外,驿站还有自己的驿田。驿田种的作物不是给人用的,而是用来喂养马匹的,驿田之中都种植苜蓿,供马匹作为饲料。当时规定:

“皆随近给,每马一匹,给田四十亩,其传送马,每匹给田二十亩。”

在驿站之中,马匹也是重要的资产。陆上驿站按照马匹的数量分为七等,繁忙的驿站甚至马匹可以多达七十多匹,较闲的驿站也有八匹马。除了马之外,驴也是驿站中常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有人会说了,既然马匹如此之多,我趁着空闲的时候出去挣点外快总行吧。理论上说是可以的,但是实际中,会很惨。当时规定:

“驿长私借人马、驴者,各减一等,罪至杖一百。”

在水上驿站中分为三等,繁忙的给船四艘,较闲的给船三艘,更闲的给船二艘。另外还有一些水陆都要兼顾的驿站,这种驿站马匹和船只都有配齐。

驿站的工作似乎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基本上就是负责传递文书情报,供来往的官员居住停留,更换马匹等。确实,驿站的实际工作基本上就是这些。

驿站的工作开展需要通过一种人,即驿使。驿使代表着好几种人,有军务需要及时传递情报的叫做驿使,入朝或到某地上任的官员也称为驿使。

驿使的出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乘驿,一种是乘传。何为乘驿?乘驿就是光骑着马,往往是面临是传递公文、军情等大事的时候选择的;乘传就是乘坐马车,往往是官员上任带着大包小包和家属时所选择的。

我们常在电视剧中看到,有驿使到了驿站,驿长马上就出来说:“已经准备好了上房和美食,请驿使稍作歇息。”这时候驿使往往会说:“军情紧急,请大人给我一些干粮就好了。”

驿长说的话不是客套话,在驿站之中,对待驿使往往都是“丰屋高食”。在一些比较大、比较繁忙的驿站之中,往往还有上厅、别厅、西厅、东厅等厅房,还有池沼、游艇、竹林、柳荫、酒库、茶库等。跟我们现在的度假村没有什么两样。毕竟当时往来的人员之中有很多都是官员,因此驿站往往待遇设置得比较高一些。

当然了,给官员驿马数量的时候也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反映了官员的身份、地位高低。当时规定:

“给驿职事官三品以上若王,四匹;四品及国公以上,三匹;五品及爵三品以上,二匹;散官、前官各递减职事官一匹;余官、爵及无品人各一匹。”

驿站的速度怎样呢?就乘驿而言(即骑马),乘驿每天要求驰六驿,也就是一百八十公里;传递大敕令的,应该每天驰五百里以上。乘传(即乘车),每天要求走四驿即一百二十公里。驿使每到一站,为了保证速度以及爱惜马匹,必须换马再走,如果不换马,则杖八十。

就这样,唐王朝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驿站制度。

驿站快递,速度超快

什么是过所呢?汉人称过所也叫传。按照郑玄的注是这样的:

“传,如今移过所文书。”

另有刘熙《释名》解释:

“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传,转移所在,执以为信也。”

在《唐六典》中如此解释:

“古书帛为繻,刻木为契,二物通谓之传。传如今过所。”

也就是说,过所是类似于通行证一类的东西,古代是不允许随意流动的,因此过关时都需要相应的凭证,这种凭证就是过所。大家还记得《三国演义》中关羽因为没有过关文凭以至于处处被拦,最终发生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其中关羽所缺失的东西就是过所。

当时对于过所看守十分严格,如果把自己的过所借给他人或者是发生冒名顶替的事情,借出者和借入者都要受到严惩。如果没有过所而偷渡的话,受到的惩罚更重。《唐律疏议》中记载:

“水陆等关,两处各有门禁,行人来往,皆有公文,谓驿使验符券,传送据递牒,军防丁夫有总历,自余各请过所而度。若无公文,私从关门过,合徒一年。越度者,谓关不由门,津不由济而度者,徒一年半。”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其实就是唐朝贞观年间的玄奘法师,他当时想去天竺取经,因为没有取得过关文凭,因此只得“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也是属于“偷渡客”的一种。

玄奘法师也是“偷渡”过去

当时的过所都是在中央由尚书省发给,在地方由都督府或州发给。当时人们如果想申请过所,需要些两份文书,一份是正本,由官方加盖官印,发给想要过所的本人;一份是副本,形势和正本一模一样,也要经过签字确认,由刑部司门司或都督府州户曹保管,留作档案。根据《公式令》的记载:

“右过所式,并令依式具录二通、申送所司。所司勘问,即依令署一通,留为案件,一通判给。”

另外,在申报过所时,必须由申请人按照规定写一封说明书,这份说明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事项:外出原因、人数、身份、年龄、奴婢来源、牲畜的毛色口齿,如要有买卖奴婢的话,还要出示有关证件。相对应的官员也要一一核实。

为什么要如此严厉呢?因为这是一种控制手段,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走私、逃避国内赋税、拐卖人口等情况。因此当时对于帝国边界的稳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过所

因此综上来看,驿站制度和过所制度在唐代对于国家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驿站制度,各地的情报信息可以迅速传递;通过过所制度,人口被相应地安置在了各个地区,避免频繁的人口流动。

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制度似乎与我们现在的某些制度也有着相似,如驿站有些类似于一个个的情报传递点(不过现在社会都用无线通讯),或者说有一些类似于快递中转站的感觉。过所制度就有些像我们现在出国要用的护照签证一类的,用于证明身份、申报随身财产等。

但是驿站制度仅仅只是供官府使用,对于民生的发展作用不大,没有形成一整套便民的工程;而过所制度把人限制得过死,也相应地有所限制社会发展。(如玄奘法师取西经一事)

参考文献:《唐六典》,《唐通典》,《唐律疏议》,《全唐诗》,《新唐史》,《旧唐史》,《唐会要》,《公式令》,《释名》,《隋唐五代史》,《唐代驿站制度研究》等

THE END
0.文博日历丨原来,两千多年前就有“护照”了这本“护照”,虎虎生威! 虎口大开、虎尾弯曲 浑身虎纹贴着金片 正面亮晃晃地刻着 五字错金铭文“王命命车驲(rì)” 可翻译为:受命于王进行驿传的官员 (注:“命”字下方的二横为重读标记,因此铭文释读为五字“王命命车驲”) 这本“虎虎生威”的护照就是 jvzquC41pg}t0|npc0io1;545/6:/;61fgzbku2ko|tnpv546<39B3f0jznn
1.长城唐朝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中央集权的力量强大,其行政管辖区远达阴山以北,“唐代无长城”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但唐代确实修过长城,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拒胡长城”不同,建筑这条长城是为了统一战争。[14][24]《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山西太谷县“东南八十里马岭有长城,自平城至于鲁口三百里,贞观之年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4286:1:789?758a724@:4;2?60|mvon
2.堪为题目答案解析,堪为题目答案解析3仲堪果然失败,逃跑时,除了企生外,文武官员中没有一个跟随他。 B.恒玄不但猜疑残忍,而且野心很大,常常背信弃义。他与各路军队升坛结盟,信誓旦旦,犹在耳边,但转身就发动战争,攻击其他盟友。企生斥他为“凶逆”。 C.罗企生多才多艺,很得殷仲堪赏识,接连被任命为佐著作郎、功曹武陵太守。企生到武陵任职不久,jvzquC41yy}/3;ykmw4dqv4vkm{0ux2'G7+B2.FC'G:&DA*DC/r40qyon
3.蕃尼古道及其历史作用蕃尼古道沿线大量遗迹和藏汉文记载表明,该道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中尼两国交流的重要通道。其线路和站点从宋代以来变得越来越清晰,并在清代形成一个主辅路并存、错综复杂的网络;其功能涉及交通、求法、传法、贸易、朝贡等多方面,但自元代以降,承担起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地方和中尼两国官方交流的重任,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治理,国 jvzquC41jq{ucr3vkdkue~q0eqs0|qzcpvo0yqv16917:3jvor
4.文博日历丨原来,两千多年前就有“护照”了(内有奖品)那不就是现代的护照? 有图有真相👇 一起认识错金铭文铜虎节 01这本“护照”,虎虎生威! 虎口大开、虎尾弯曲 浑身虎纹贴着金片 正面亮晃晃地刻着 五字错金铭文“王命命车驲(rì)” 可翻译为:受命于王进行驿传的官员 (注:“命”字下方的二横为重读标记,因此铭文释读为五字“王命命车驲”) 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63;6=26:7774666:8:74
5.北方网2010年06月18日新闻汇总[1788][新闻中心] 北京明确官员政绩与处置突发事件挂钩 追究责任 2010-06-18 05:59 [1789][新闻中心] 官方:四川康定山体垮塌23人亡 与建设工程无关 2010-06-18 05:56 [1790][新闻中心] 广东增城因暴雨全城断水 因水源被污染停水一天 2010-06-18 05:54 [1791][新闻中心] 中央气象台再发暴雨黄色预警 天津jvzquC41yy}/gwttvj4dqv3ep1yzu}jo1462285813>02h7232673A3ujvsm
6.四川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现有院藏文物3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7万余件。2009年,四川博物院新馆落成,新馆占地88余亩,位于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是西南地区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博物院目前拥有14个展厅,总面积12000平方米,包含书画、陶瓷、青铜器、民族文jvzquC41yy}/ojniqq4dqv4ekvobq8;2439/j}rn
7.新春行大运,过节耍成都|大运“蓉宝”护照三大权益|锦江|武侯祠这里包含蝶恋花田、鹿溪小院、子非我书屋等点位,是一座专为孩子们打造的成长研学乐园。在这里,周家大院是天府童村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独具设计感的不二山房让人流连忘返,野趣十足的艺术田园,形成集趣味和教育为一体的大美田园形态。 不二山房与周家大院同处天府新区白沙街道茅香村,“不二山房”以茅香村的“乡风乡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6279749?6a38hfflh8328129sgcf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