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开斋节,我来到了孟加拉

(孟加拉世界文化遗产索玛普利大寺)孟加拉一个穆斯林国家一个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一个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一个人力车轮上的国家一个出诺贝尔奖的小国家一个的以前叫东巴勒斯坦的国家2025年开斋节期间我在孟加拉旅行了8天

(1)关于时差孟加拉比中国慢2个小时(2)孟加拉落地签中国护照去孟加拉是可以落地签的,在广州机场办理登机的时候,工作人员会要求出示回程机票,还会查看带了多少现金(确保够旅途的费用),但整体不算特别严,只要资料准备充足,就可以顺利出境。 下面写写孟加拉落地签所需要的资料与流程。(1)所需资料A、51美金,可以现金,也可以刷卡,如果想快就自己准备好零钱。B、打印好往返机票C、覆盖全程的酒店订单D、入境表上的到孟加拉的目的栏上填旅行,就不需要邀请涵(2)办理流程落地达卡机场后,跟着人流走到图1的位置,右手边就是图2办落地签的位置,先到图2左边也就是图3的窗口拿护照和51美金交签证费用,可以给现金,也可以刷卡,最好自己准备零钱。交完钱后,工作人员会给一张收费的单据,把这张单据和出打印好的全程酒店订单与回程飞票还有在飞机上填好的入境卡,到图4这里办理落地签。办落地签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好低,所以下飞机后尽量走快一点过来排队。办好落地签后到图5-6这里的外国人通道排队入境就可以了。

(3)关于换汇(A)现金兑换入境后在拿行李的位置旁边有一排兑换店,每家的汇率有一点偏差(2025年4月的汇率1人民币=16孟加拉达卡),可以先做比较再换。我来到的时间比较早,这里的都没开门,我们拿完行李后到另一边的兑换店换的当地货币达卡。在机场的所有兑换店都可以用人民币兑换达卡,也可以用美金。离开机场后只能用美金兑换。也可以在市区找华人商店或中餐厅用中民币换,但我没有试过,不清楚方不方便。(B)ATM提现机场的ATM可以使用VISA、万事达卡提现,也看到有银联标识,但不知道银联是否能取现。朋友用信用卡能取到钱。忘记问他手续费多少,如果打算在孟加拉的ATM提现,建议出发前先打银行电话咨询一下具体的手续费。

(4)孟加拉住宿我是2025年4月上旬去的孟加拉,在当地住了6晚酒店,有一晚在夜火车上度过。在孟加拉住的酒店价格从100左右到200多。达卡我们住的Studio23酒店,200多人民币一晚(含早餐),硬件和中国的维也纳差不多,服务也OK。但我们用现金给房费,工作人员会自动不找零,虽然钱不多,但小费应该是我对他们提供的服务满意后自愿给的,而不是这样硬收。博格拉住的Wood Burn Hotel在博格拉老区的中心,去夜市什么的很方便。100多一晚(含早餐),接近国内的7天酒店。住过的酒店卫生都还行,不过床品都偏旧,但整体对得起这个价格。

(5)电源与电压孟加拉的电压和中国一样是220V。插头大多是双脚扁头,酒店房间一般有双脚扁头和三脚扁头2个。中国的电器大部分在当地能直接使用。但我坐的那趟火车上的电源是2脚圆头,还好带了转换插头去,在火车过夜的那晚也可以充电。酒店房间一般插座不多,如果需要充电的设备比较多,最好自己带一个排插去。

(6)关于在当地上网在孟加拉旅行使用网络的机率很高,导航、在线翻译都需要有网络,所以办好落地签,取完行李,换好钱后,就可以在机场买一张电话卡。机场有一排不同电信公司的柜位,可以货比3家,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Grameenphone是孟加拉国网络信号最好的电信公司,拿着护照就可以直接购买。也可以到了达卡市内的服务中心再办理。如果需要充值,可以到印有他们商标的任何一家小店,告诉他们你要买Grameenphone的网络充值卡就可以了。7天流量是500塔卡,14天是800达卡。

(7)关于孟加拉的交通孟加拉城市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车与巴士,如果去更远的吉大港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也可以选择包车,我们因为开斋节,买不到从博格拉回达卡的车票(不管火车还是汽车都没票),于是我们花7500达卡包了一辆丰田凯美瑞,早上9点从博格拉出发,中午一点多就到达卡的酒店,比坐巴士快了不少。之前朋友说孟加拉的公路路况很差,但我这次整体感觉城市外在的公路路况都不差,基本上都是柏油路和水泥路,城市里面有些路况会更差一点。孟加拉的英语普及率不高,口音极重,所以我们更多使用GOOGLE翻译的孟加拉语直接与他们沟通。买车票的时候,最好打开GOOGLE地图,搜你要去的城市,在中文下面会有孟加拉语,然后给售票员看,减少沟通成本也避免出错。也可以让酒店的前台帮忙,在纸上用孟加拉语写上你要去的巴士站,要坐什么车去哪里,这样一般TUKTUK车司机就能看得明白。

(A)火车我这次赶上开斋节,火车票、汽车都不好买,定好行程后尽快买去下一站的车票。孟加拉的火车卧铺不多,如果想坐卧铺,就要尽早买票。火车上可以充电,还是很方便的。从机场到达卡老城可以从机场对面的火车站乘火车到达卡老城火车站Kamalapur Railway Station,下火车的时候顺便把下一站要去的火车票买了。再次提醒每到一个城市,就马上买好下一程的车票。

(B)巴士孟加拉除了一些固定的车站,还有很多汽车代理公司集中在某些路段上,买票、候车都在一个小房间里,车子停在路边,到点发车。如果去周边城市的景点,打TUKTUK的时候,告诉司机要去哪里,他会带你去到坐车的地方,并帮你找到巴士,交给巴士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带着你去售票的地方买好车票,再回到巴士上安排座位。

达卡主要的长途车站:城西的Gabtali Bus Station, 主要路线为:Dhaka达卡—Rajshahi拉杰沙希,Khulna库尔纳,Barisal巴里萨尔,Bogra博格拉,Jessore等。城南的Sayedabad Bus Station,主要路线为:Sylhet锡尔赫特,Chittagong吉大港等。其他还有MOHAKHALI BUS STATION,GULISTAN (FULBARIA) BUS STATION。

(C)TUKTUK车TUKTUK(三轮车)是在孟加拉城市内除了步行唯一的交通工具。TUKTUK分好几种,纯人力车、人力车改装电动车、电动车、高级电动车。这些车有的能坐2个人,有的能坐4个人,我们3个人2个箱子,找电动车也能坐得下。很多上了年纪的TUKTUK车司机不认识字,但他们会找旁边的年轻人帮忙搞清楚客人要去的地方,上车前先搞清楚价格,我们都拿出手机,让司机自己在手机计算器按出价格,砍价也是直接按数字。车费取决于你遇到的司机老不老实。我们在达卡同样的路程,有要价200达卡,也有要价150达卡,也遇到要价80达卡的,我们有遇到一些本地人帮我们跟司机砍好价,然后告诉我们到达后要支付的金额。以上价格与信息仅供参考。

(8)关于孟加拉的导航这次在孟加拉全程用GOOGLE MAP导航,很多时候输入城市与景点,都会同时显示孟加拉语,能减少去错地方的机率。之前去一些落后国家后GOOGLE MAP不太准确,这次在孟加拉使用,不管步行还是打车都完全没有问题,推荐!

因为我在3月下旬要跑一个半程马拉松,所以把孟加拉的旅行时间定在3月31日。但出机票前,我忘记了查今年开斋节的具体日期,于是我在开斋节假期的第二天一早7点来到了孟加拉。飞机到达达卡机场后,跟着几个在孟加拉做生意的中国人顺利来到办理落地签的柜台,交钱、交资料后顺利办好落地签,然入境、换钱、买当地电话卡。因为开斋节全国的火车停运2天,我原计划出机场后到对面的火车站坐火车进城,现在只能改为Call Uber了。从机场到达卡老城我们预订的酒店600达卡,约人民币38元。因为这天全国都放假,所以达卡少见地不塞车(后面见识了达卡的塞车),我们一路顺畅地、用了不到30分钟就从机场来到了酒店。经过一夜的舟车劳顿,办好入住后我们休息到接近中午才出门觅食。然而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的餐厅因为开斋节假期都闭门谢客,连KCF都要到下午2点后才开始营业,于是只好在GOOGLE地图上找到附近一家开门营业的餐厅解决了午餐。

填饱肚子后,我拿着相机在达卡街头扫街。我前面也写到,今天的孟加拉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历史上的孟加拉地区曾经数次建立过独立的国家,版图一度包括现在的印度西孟加拉、比哈尔等邦。16世纪时的孟加拉已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8世纪中叶是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19世纪后半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74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划归巴勒斯坦。1971年3月东巴勒斯坦宣布独立,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今天的孟加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服装业。

孟加拉的农村土地有限,生产率低,导致不少农村移民来到达卡等大城市寻求就业机会,但因为基础设施不足与产业单一化,这些大量涌入到大城市的农村移民大多学历不高,所以大部分只能从事低端工作。所以只要买一辆TUKTUK车,这些农村移民就等于马上拥有了一份工作。于是在达卡这个公共交通非常不发达的城市街头,穿梭着无数各式各样的TUKTUK车,这些TUKTUK车司机里上了年纪的很多是文盲,连GOOGLE地图上目的地的孟加拉语都看不明白,遇到我们这些外国游客时,他们会找旁边的年轻人帮忙确认我们要去的目的地。很多时候,这些年轻人会主动帮我们与TUKTUK司机谈好价钱,然后再告诉我们具体的费用。这些TUKTUK车是司机们的生存工具,所以他们都会精心打扮自己的TUKTUK车,每一辆都各具特色。因此这些TUKTUK车也自然而然地成了达卡街头一道道流动的风景,令我一次次地为它们按下快门。

因为假期,这些平时应该穿梭于达卡街头的货运三轮车,这天也只能整齐地停靠在冷清的街边,有几个车主或是坐着,或是躺着在等生意,但冷清的街上没几个行人,估计他们这天也等不来生意。

在我生活的城市里消失已久的路边补车胎小摊,在达卡老城随处可见。存在就是合理的,孟加拉是一个三辆车上国家,补车胎是必不可少的服务。

达卡老城的水果摊,品种虽然不是特别的多,但每一种都码放得整整齐齐,看着很舒服。

不知道这里是否一家人,女人们都经过精心的打扮,身上穿着崭新的衣服,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在2个男人的带领下一起坐车离开。

孟加拉的巴士大部分都是别的国家淘汰下来的二手旧车,但车主们会把自己的车刷成喜欢的颜色,所以每一辆巴士的外型都很独特,很吸睛。

孟加拉虽然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也有不少的懂得生活的富人与中产。这对父子穿着专业的骑行装备、骑着专业的单车来到KCF吃下午茶。

达卡的KFC的装修风格与中国的接近,可能是因为开斋节的原因,我来到的时候客人不多。

KFC里的本地客人,他们一家对我们很好奇,不时地偷看我们,征得她们的同意后,我就把好奇的她们拍了下来。

一辆巴士经过我身边,一个女生趴在车窗看外面的行人

老城里一个座水塔,上面以前画有图案,但现在已经看不出来是什么内容了。

街头随手拍的老人

达卡老城里一座荒废的清真寺,清真寺的门前有一段简单的介绍,说这座清真寺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一座被保护起来的古建筑。我走了进去,发现清真寺只剩下4面围墙,里面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

黄昏时分的达卡老城很出片,不管是逆光下的TUKTUK车,还是不抗拒镜头的TUKTUK司机们,在黄昏时分的暖调包裹下,是那么的柔和,都好好拍。

孟加拉是一个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但却是一个人文摄影的好去处。  我旅行了超过50个国家,像孟加拉人们这样不抗拒镜头,还非常热爱被拍摄的还是第一次遇到。哪怕拍摄的这些照片不能给回他们,他们还是愿意100%地配合拍摄,只要我抬起相机,他们都会摆好POSE,管理好表情,让我们拍摄到满意为止。然后向他们展示相机里的图片,他们就会面带笑容、满心欢喜地离开。

这天的达卡街头和平常不太一样,来之前所看的攻略都说达卡交通混乱,但这天冷静的达卡让我有一种不现实的错觉。第二天一早,当我走出酒店大门,才真正领略到达卡混乱无章的交通。

因为要提前买去博格拉的火车票,我来到达卡的第一天就去了传说中随便拍都能出片的Kamalapur Railway Station,但因为开斋节假期火车停运,平时热闹非凡的火车站这天空空荡荡的。也好,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KamalapurRailway Station。

玛拉普尔火车站Kamalapur Railway Station是孟加拉首都达卡的主要铁路枢纽,也是孟加拉最大、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Kamalapur火车站建成于1968年的巴勒斯坦政府时期,由美国建筑师罗伯特·鲍格所设计,这一座融合了现代主义与南亚传统元素的建筑,被誉为“孟加拉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作”。Kamalapur火车站见证了孟加拉国独立(1971年)前后的交通发展,至今仍是孟加拉国铁路网的核心,连接着达卡与吉大港Chittagong、库尔纳Khulna、锡莱特Sylhet等城主要城市。

空无一人的站台旁边的轨道上停靠着2列陈旧的火车。

2只乌鸦在空荡荡的站台上游荡,不知道在啄食着什么

一个小男孩看到我们几个外国人在站台上拍摄,他马上穿过火车轨来到我们面前,主动要求我们拍摄他。当我举起相机,他马上摆起了各种POSE.

这是我在孟加拉拍摄的第一个主动摆拍的当地人,新鲜感和兴奋度让我按了很多次快门。

第二天,我再次来到火车恢复运行KamalapurRailway Station,火车站外的马路上TUKTUK车、汽车、行人来来往往,我终于见识了传闻中达卡凌乱的交通状态。一个交通警察在忙碌地指挥交通,让火车站入口处的交通保持顺畅。

孟加拉真是一个很适合人文摄影的国家,当地人对镜头极度敏感,不但不抗拒,还高度配合。这母子三人,在站台上等火车,看到我拍摄他们,非常默契地同时站好,看着我的镜头。

看到我举起相机对着他,他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这位父亲看到我拿着相机,抱起他的孩子,要我拍摄他们。我当然不会客气,拍摄完后,他看到相机里自己的影像,笑容更灿烂了。

这几个小朋友,看到我拍摄他们,表情与POSE立马到位,好喜欢这个小女孩的笑容,好甜!

不知道孟加拉人对镜头的敏感度是不是天生的,只要我举起相机,他们总能快速给出反应。

这位父亲看到我在拍摄他在车厢里的孩子,马上把孩子抱出来,站在光线好好的位置给我拍摄。难道他懂摄影?知道侧光最适合拍摄人像吗?

我的同伴在另一边拍摄这2个小朋友,我在这边拍摄他们

嗯,被他发现我在拍摄他,他立马看向我的镜头

这么小的小朋友,已经超有镜头感了

虽然她戴着口罩,但能感觉到她口罩下淡淡的笑容

不管男女老少,都超有镜头感,不会让你失望

我把镜头伸进车窗,拍摄一家人,他们马上摆好POSE,脸上堆起笑容。咔嚓,完成一张作品。

小孩子腼腆地看着我的镜头,好自然的神态

在这里拿着专业相机可受欢迎了,可以随心所欲地拍,拍完正面换个角度再拍侧面。

同样是正面,可以一直保持同一个动作让我拍摄不同的构图。

大方的姐姐和羞涩的妹妹

知道我在拍他,就一直摆着这个酷酷的POSE

好喜欢他们脸这种平静的、淡谈的笑容

开斋节是孟加拉国最重要的节日,不管是成年女人还是小朋友,手上都画着好看海娜Henna。

海娜Henna是印度及南亚、中东、北非等地区流传千年的身体艺术,使用天然的海娜膏在皮肤上绘制精美纹样,是吉祥、祝福与庆典的象征。海娜Henna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古埃及,后来随贸易传入印度并发展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意思。海娜不是永久性纹身,图案一般可以保持1-3周,会随着身体的角质层自然代谢而脱落。

在孟加拉首都达卡的东南面约27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古代孟加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的古城:索纳冈。索纳冈的名字在孟加拉语是“黄金村庄”的意思(Sonar意为黄金,Gaon意为村庄),可能源于这里在历史上的繁荣与财富。公元1432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船队的分遣队里的两个中国人,来到了孟加拉的一座河港城市:索纳冈Sonargaon,他们是这样描述这座城市:城墙林立,街道宽阔,陵园雄伟,巴扎繁荣。在13-17世纪期间,索纳冈Sonargaon曾经是孟加拉苏丹国(Bengal Sultanata)的首都之一,索纳冈因为靠近梅格纳河和布拉马普贤特拉河,使其成为连接南亚与东南亚、中亚的商路。索纳冈Sonargaon作为都城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中叶这里的最后一位印度教统治者,之后这里便成了德里苏丹国的一部分。1338年,索纳冈Sonargaon建立了东孟加拉的第一个独立苏丹国,之后这里发展成为贸易文化重镇,并成为了次大陆著名的大通道的东起点。17世纪初,莫卧儿王朝染指孟加拉,并将都城迁往Jahangirnagar(今天的达卡)。19世纪在英国人统治下,索纳冈Sonargaon旁的巴拿马城Panam City作为纺织中心兴起,兴建了大量的建筑,现在大部分的古迹就是那个年代所遗留下来的。

这天是开斋节假期,索纳冈处处都是人从众。嗯,毕竟达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排队买好门票后走进了索纳冈,进入景区的第一座建筑的外墙装饰非常华丽,所以它需要另外买门票才能进入。不过很多本地人直接从侧面跨过矮小的围栏就直接进去了,因为这天的游人太多,工作人员也管不过来,所以里面聚集好多在摆拍的本地人。

经过精心打扮的美女们在建筑的外墙拍照,孟加拉的女生长得真好看。

离开那座好看的建筑,我朝着民俗艺术与手工艺博物馆走去,路边有一个水塘,水塘边的每个码头上都站着在拍照的本地人。

索纳冈的民俗艺术与手工艺博物馆Folk Art and Craft Museum是由著名艺术家齐因阿贝丁Zainul Abedin倡议建立,馆内展览了孟加拉的传统手工艺品,比如木雕、陶器、刺绣以及著名的Jamdani(一种精细的棉纺织品)

没记错的话,这座雕像就是倡议建立这座博物馆的艺术家齐因阿贝丁Zainul Abedin。

我这个外国人走进博物馆,马上引起了本地人的注意,所以在我拍了几件展品后,就来了一堆本地人要求合照。这个合照过程持续了超过10分钟,合照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我笑得脸都僵硬了。

博物馆内的展品没有十分的精彩,与本地人拍完合照后,我匆匆拍了一些展品,就匆忙离开了博物馆。

在索纳冈地空地上放置了很多粗糙的动物装饰,很多小朋友坐在这些动物装置上,他们的家人忙着帮他们留影。

孟加拉的女生很喜欢化妆,这天看到许多年龄不大的女生都化上精致的妆容,不知道这是她们本来的生活习惯,还是为了更好地出片。

这座建筑的外形是一个色彩丰富的鸟,可能是只孔雀吧。

在索纳冈里面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一个临时的儿童游乐园。走近看发现这里的游戏项目都不是机械的,全靠人力推动,这点刷新了我的认知。纯人力推动的旋转木马。家长为小朋友付了钱后,小朋友就可以选一款自己喜欢的动物坐上去,然后工作人员就人力推动旋转起来。

人力推动的摩天轮,我开始以为这些人力游戏只有儿童玩,来到这里才发现,成年人也一样玩。

在游乐场的旁边有一排售卖纪念品的小商店,这里并没有在其它国家旅行景点常见的旅行纪念品,出售的都是当地常见的日用品。

找了一圈没找到在其它国家必有的冰箱贴,于是孟加拉成了少数我没带冰箱回来的国家。

跟着google map在索纳冈走了一圈,也没找到去巴拿马城的路,一个会常用英语的当地年轻人主动告诉我们,他一家也要去巴拿马城,邀请我们一起步行过去。巴拿马城的指示牌非常的小,隐藏在一堆卖饮品的小摊位之中,稍不留神就会错过,如果不是那家本地人带领,我们可能又错过了。

巴拿马城Panam City是古代孟加拉第一个首都索纳冈(Sonar gain)最重要、最古老的组成部分。19世纪,巴拿马城因Jamdani细棉布贸易而兴盛,当年这里住着富有的印度教商人,他们在这里建造宅邸与商铺,形成了“商住一体”的独特社区。现在的巴拿马城里的这些风格各异的古老房子,曾见证过这里是莫卧儿王朝时期最繁荣的贸易中心。

巴拿马城的入口处有关于这里的介绍,在这个介绍的旁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窗口,就是售票处。本来我们几个中国人应该买外国人门票,但带我们步行过来的那个本地年轻和售票处的工作人员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然后我们就买到了本地人门票。

印巴分治时期,因战争而爆发了宗教冲突,当时居住在这里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商人纷纷逃往印度,使这里慢慢变成为了一座空城。这些建筑里有着大量效仿欧洲风格的特点:白色的灰泥立面、拱形门窗、罗马柱、百叶窗等等。

如今巴拿马城里面的这些斑驳残旧的建筑上,仍依稀可以看出曾经的风光无限。橙红色的砖墙延续着孟加拉本土的烧制工艺,而墙面繁复的几何纹样、藤蔓浮雕则源自伊斯兰装饰艺术。

这些建筑的底层拱廊是陈列Jamdani布料的商铺,二层是居住区,长廊连接着多个庭院,这样的设计除了更好地采光通风外,晴天可以遮太阳,下雨天也不影响店铺的经营。这种建筑模式类似于广东广府地区的骑楼,我小时候曾经在骑楼生活过一段时间,记忆里家门前的长廊是我们玩乐的小天地,不管晴天雨天,都可以尽情地奔跑玩耍。

这些建筑都自带贵族气质,虽如今已是人去楼空,但从这些斑驳的老房子里,仍依稀能感受到它们的主人曾经的富裕生活。

巴拿马城被誉为“南亚保存最完好的殖民商贸城”,这个珍贵的历史建筑群却曾经极度欠缺保护,不少废弃的宅子被藤蔓缠绕而变得岌岌可危,在2006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100个最濒危的历史古迹之一。后来孟加拉政府与联合国一起启动了保护计划,修复了这里的52栋历史建筑,使之成为了一座露天博物馆。

光线好的时候,可以在巴拿马城里面的慢慢地拍摄这些满载沧桑的老建筑。但因为这天是开斋节假期,来这里的本地人非常的人,我们几个外国人在这里就是行走的显眼包。

当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组在巴拿马城拍的人像,不少留言问:“这些本地人愿意配合你的拍摄吗?”“要给小费吗?”“他们的表情这么自然,是经过你的引导吗?”  在孟加拉除了在贫民窟里拍摄有过被要小费的经历,平时在景点里没有遇到过不配合拍摄和要小费的情况。这些照片都是我抓拍得来,我从来没有引导过他们,这些自然的表情都是发自内心。当然,能拍到这么多人像照片的代价是:我这天可能与超过100个本地人合照,他们拿着手机一个又一个地要求与我合照,我面带笑容地摆好pose一一与他们合照。嗯,我的脸都笑僵了。

如果说中国人一生都要出片,那么孟加拉人是人人都要出片。是的,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个人都超有镜头感,超会摆poes。不信?往下看,在图有真相。

走到巴拿马城最里面的时候,这里的游人明显少了许多。这一家三口看到拿着专业相机,主动问我能不能帮他们一家拍一张合照,这当然没问题啦!并留了他们的邮箱地址,回来后这张全家福已经通过邮件送到他们的手上了。

从孟加拉古城索纳冈回到达卡已经是黄昏时分,慢慢落入地平线的太阳把整座城市染成了醉人的红色。从巴士下来,我着迷于此时好看的达卡,拿起相机一轮狂拍。

一座高架桥是密集的TukTuk车流,是的,达卡并不是一些自媒体宣传的那么落后,城市里有高速路,也有不少的高架桥 。在密集的TukTuk车中间穿插着行人与汽车,虽然车流量很大,但大家都各走各路、有条不紊。看上去紊乱不堪的交通,在达卡却是最自然不过了。

在等待客人的TukTuk车司机

不同风格的TukTuk车

被车主刷成自己喜欢颜色的巴士

天桥底下还有一个临时的鞋子市场,摊主用一个个簸箕整齐地摆放着不同款式的鞋子,任由顾客自由挑选。

这里的鞋子不会有全码数,顾客看中了哪一双,就直接套在脚上试穿。如果款式喜欢、码数适合,顾客就跟摊主讨价还价, 谈好价格就成交。

收摊了,摊主把鞋子装进一个簸箕里,把几个簸箕叠在一起,再用一个簸箕倒扣在上面防止鞋子掉出来。然后把这些簸箕往头上一顶,就可以收摊回家了。

孟加拉人用头顶去承载货物这个习惯和印度是一样

在达卡港街头边走边拍,不知不觉到了晚上,看到这些烤肉,饿了

在达卡街头任何一个小摊,摊主都会把商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

夜里的达卡街头热闹非常,TukTuk车载着客人飞快地前行,想要快点把客人送到目的地,好再接下一单生意。

很多晚上营业的小食摊也开始了这天的营业,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本地客人。

夜里的达卡街头

走着拍着,逛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很累了,招停了一辆TukTuk车把我送回酒店休息,明天要去孟加拉的另一座城市:博格拉。晚安达卡!

暂别达卡,我来到了博格拉Bogra。博格拉Bogra源自梵语“Vanga”,是“沼泽之地”的意思,暗示这里古代是河岸文明的发源地。博格拉是古印度波德罗国Pundra的核心区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博格拉Bogra是历史的门户,这里是通往普尔王朝辉煌历史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大门; 是孟加拉西北部重要的交通、行政和经济中心;  还是一个为孟加拉和周边地区提供丰富农产品的农业粮仓; 以Bogra Doi酸奶为代表的闻名全国食品加工业; 一个保持历史风貌的同时,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充满潜力城市。而我来博格拉的目的就是冲着世界文化遗产、孟加拉最大的佛教遗址:索玛普利大庙。博格拉的感觉和达卡完全不一样,与繁华喧嚣的达卡相比,这座孟加拉最古老、最迷人的城镇,每一处都散发着接地气的生活气息。离我入住酒店不远有一个繁忙的路口,这里有一个刷成红色的交通岗亭,此时正值晚高峰,马路上密集的人流与TUKTUK车流,于是我站上了这个岗亭拍摄博格拉。

(1)博格拉街头TUKTUK车是当地人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拍摄记录TUKTUK车,是我去孟加拉拍摄的其中一个目的。嗯,孟加拉可以拍的题材真的太多了。看图片吧!

这2堆氢气球在密集的车流中分外的扎眼

我入住酒店的老板在酒店的一楼开了这家单车店,出售各种单车和单车用品。酒店老板人非常好,我们为买不到从博格拉回达卡的车票而头痛时,向老板求助,他马上帮我们联系巴士公司,并问我们如果买不到巴士票,是否能接受包车回达卡。在老板的张罗下,后来我们顺利包车回到了达卡。

路边在等客人的TUKTUK司机

天黑前,夜市的各种小摊纷纷出来准备这天的营业

(2)博格拉Bogra Doi酸奶博格拉Bogra Doi酸奶因其特殊性而闻名全国,虽然孟加拉其他地区也有生产酸奶,但博格拉Bogra Doi酸奶的口味与质量是无与伦比的。工匠在生产Bogra Doi酸奶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遵循特殊的工艺程序,并且严谨地把控质量,所以让博格拉Bogra Doi酸奶脱众而出。大约在150年前,博格拉Sherpur upazila的Ghosh家族就开始博格拉生产Bogra Doi酸奶。后来,在博格拉的纳瓦布·阿尔塔夫·阿里·乔杜里(巴基斯坦前总理穆罕默德·阿里的父亲)的资助下,谢尔普尔戈什家族成员之一的高尔·戈帕尔在博格拉镇开始了Bogra Doi酸奶生产。博格拉Bogra Doi酸奶曾深受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伊丽莎白女王的喜爱,并一度流传到美国。博格拉街头有不少专门出售Bogra Doi酸奶的门店,Bogra Doi酸奶有不同的规格,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

我花20达卡买了最小规格的试吃了一下,真的超好吃。第二天经过另一家店的时候,本来想再买一杯吃,我指着同样规格的Bogra Doi酸奶问店员多少钱,店员说20达卡,但旁边的老板马上说200达卡,我听到后马上调头离开。孟加拉人整体都很纯朴热情,但会偶然会遇到这种对国外游客乱开价的情况,这种时候我都是直接离开,不与他们理论。

嗯,香浓绵滑,真的发好吃。

吃完Bogra Doi酸奶后,继续在游走在街头拍摄博格拉

VIVO和OPPO在博格拉的达卡都随处可见

爆米花小摊

刚刚开始营业的饮品摊

日用品小摊

(3)博格拉的小公园走着走着,我无意中走进了一座小公园里,因为还是开斋节假期,众多的小朋友在家人的陪同下在公园里玩耍,好热闹。

小公园内空旷的位置上有不少卖玩具的地摊

家长与摊主讲价,希望以最适合的价格买到小朋友心仪的玩具

在孟加拉看到的玩具都非常的色彩绚丽

小公园里有很多秋千,每一个秋千上都坐着小朋友,他们的家长站在秋千后面用力摇起秋千。每一次秋千的起落都伴随着小朋友们的笑声,好开心

除了秋千还有简易的滑梯和翘翘板,小朋友们同样玩着兴高采烈

这座新式滑梯上面,爬满了小朋友。小朋友们有序地排队,一个滑完再一个。

记得小时候我生活的城市里,公园也曾经有过这种收费量体重的小摊,但随着我们家用体重秤的普及,这种小摊已经消失无踪。

这个小帅哥看到我拿着专业相机,主动要求我拍摄他。那好,我就不客气了。拍完小帅哥,收到同伴的信息,他们正在附近的餐厅等我一起吃晚饭。我收起相机结束这天的拍摄,吃饭去。预告一下:明天去菩提亚。

菩提亚Puthia在孟加拉西北部,地处恒河平原,这里水系纵横,有宁静的荷塘和稻田,还有棕榈林环绕的古建筑群。16-19世纪,菩提亚曾是孟加拉最富有的印度教地主之一的拉杰王朝(Raj family)的世袭领地,这个家庭在这里统治了近300年。这天一早在酒店吃早餐的时候,我就到前台找工作人员帮我在纸上用孟加拉写好去菩提亚的巴士站和我的目的地。然后我拿着纸条给TUKTUK司机看,顺利去到巴士站找到去菩提亚的巴士。博格拉是孟加拉主要的农业产区,盛产水稻、甘蔗、黄麻等作物。巴士驶出博格拉市区后,公路两边的是绿油油的稻田,稻田中间偶然点缀着几棵茂密的大树,像是一幅田园风景画。

今天的博格拉还是孟加拉的陶器制造中心,传统陶作坊遍布城郊,在前往菩提亚公路的两边就有不少陶作坊。

巴士在Puthia Bazaar的公路边停了下来,车上的工作人员提醒我们下车,并指着车头前面的路口告诉我们,从这个路口拐进去大约走一公里就到菩提亚Puthia了。从巴士下来,看到一个拿着一堆氢气球当地人在沿街售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天是开斋节假期,所以在景点附近都有这种小商贩。

跟手机导航从公路边转进前往菩提亚的柏油小路,这天的天气很好,路边的大树在太阳的照射下,分外苍翠。

远远看到进入提菩亚的第一座历史建筑:湿婆神庙群Bhubaneshwar Shiva Temple

从这里旁边的小路走进去,就能去到湿婆神庙中央庙的门前

也可以先去旁边的池塘边拍摄进入菩提亚后的第一个大场景:湿婆神庙的中央庙倒影。

湿婆神庙群由5座直线排开、独立白色的神庙组成,每个座庙间隔10米,形成简化的五神殿Panchayatana布局,象征湿婆的五种化身。其它的四座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这座中央神庙是保留最好的。这座湿婆神庙是孟加拉最大的湿婆神庙,建于19世纪中(约1840-1860年),由王公贾甘纳特·拉伊(Jagannath Ray)家庭出资修建。这座湿婆神庙至今还是菩提亚地区供奉湿婆的核心圣地,现在还用于湿婆节(Shivaratri)的祭祀活动。

在池塘边拍完湿婆神庙的倒影后,我沿着小路走了进去

湿婆神庙由石灰砂浆砌筑砖块,再在表面涂刷白垩(chunam)。向东的正门是阶梯式孟加拉“峆拉Chala”屋顶,顶部是莲花蓓蕾形状的卡拉什Kalash。正门的门楣是素面拱石,没有雕刻神像。湿婆神庙前一棵看上去的一些年头的鸡蛋花正在盛开,衬托得神庙更是庄严大气。我沿着阶梯往上走,走进了这座曾见证菩提亚过往无限风光的古建筑。

看管湿婆神庙的工作人员见到我们几个外国人走了上来,就拿钥匙打开了主殿的铁门,让我们拍摄里供奉着的用黑石制作的林伽Lingam。林伽Lingam,梵语“लिङ्गम्”的意思是“标志”或“象征”,在印度教中代表湿婆Shiva的抽象图腾,象征宇宙的创造与毁灭循环,是连接天地的轴心(Axis Mundi),湿婆通过林伽Lingam维系宇宙秩序。圆柱形的林伽Lingam还象征着时间循环:无始无终的创造-维持-毁灭轮回(Trimurti)18世纪时菩提亚Puthia的王公贾甘纳特·拉伊(Jagannath Ray)因无子嗣,于是向湿婆祈祷求子,承诺若得子必修建神庙。没多久湿婆给贾甘纳特·拉伊托梦,让他去河畔挖掘。贾甘纳特·拉伊命人到河畔挖掘出五颗被视为自然林伽(Svayambhua)的黑色陨石,于是贾甘纳特·拉伊下令修建湿婆神庙供奉林伽Lingam。在菩提亚地区的信徒相信“湿婆赐子”,只要触碰林伽Lingam就可以治愈不孕。工作人员说:黑石做的林伽Lingam象征世界原初黑暗,还说这是亚洲最大原林伽Lingam。之前在印度旅行的时候,在不同场景见到不同大小的林伽Lingam,但没留意有没有比这里更大的。

一边拍摄一边听工作人员介绍神庙,他说神庙内外墙的浮雕几乎全部毁于1971年的战火,现在只遗留斑驳的痕迹。于是我沿着神庙的拱廊走了一圈,拍摄今天的湿婆神庙。

被摧毁的浮雕从遗留的痕迹里依稀能辨别出原来的模样

从神庙的拱廊往外看,就是刚刚拍摄倒影的池塘

湿婆神庙旁边有一个座八角亭,有几个当地人坐在八角亭里聊天,还不时走到亭外风景漂亮、光线好的位置拍照留念。八角在印度教宇宙观里代表八方位护世神Ashta-Dikpalas,这座八角亭叫多尔曼查(Dol Mancha)或Ratna Mancha(宝石亭),多尔Dol 在孟加拉语里的意思是“秋千”,曼查Mancha的意思是“舞台”。1843年贾甘纳特·拉伊下令建造这座八角亭,作为家庭节庆中心。这座八角亭主要的用途是:1. 霍利节Holi/Dol Purnima期间,信徒把神像抬到亭中荡秋千祈福; 2.贾特拉节Jatra的表演舞台; 3. 王公家族婚礼的新人在这里举行新人绕火仪式(Phreas)。

亭顶像征须弥山巅,亭内的穹顶内部藏着12个陶瓮扩音器(现存6个),确保节日诵经声能远传。

站在八角亭前,脑补当时菩提亚过霍利节的热闹场景:清晨,湿婆林伽被信徒从神庙移到亭中祭坛,然后涂抹檀香粉Abeer。再把林伽放置在秋千上由祭司拉动绳索,围绕一旁的信徒齐声唱着:“摇吧,摇吧神圣的秋千!湿婆殿堂升起朝阳!” 最后由王公向人群抛洒彩色粉末(Gulal)开启全城狂欢!今天这些热闹的场景不复存在,只留下这座八角亭与旁边的湿婆神庙相对凝视,似乎在怀缅当年菩提亚盛世时的荣光。

孟加拉的菩提亚曾是孟加拉最富有的印度教地主之一、婆罗门王权家族的拉杰王朝(Raj family),从1615年-1881年统治了长达266年的世袭领地。拉杰王朝以 “神庙建造者”和殖民夹缝中的生存智慧闻名,这个家族的兴衰堪称一部微观版孟加拉史。在今天的菩提亚有一座菩提亚王公宫殿Puthia Rajbrai,离开湿婆神庙,我跟着手机导航走去菩提亚王公宫殿,最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四层的方形白色建筑。

1.拱廊集市Arcade Marke这座建筑是建造于1893年、官方文献称为拱廊集市Arcade Market的阿南达巴扎尔亭Ananda Bazar Pavilion,是融合了孟加拉民用与王权象征的多功能钟楼式集市。拱廊集市Arcade Market的外墙刷了白垩Chunam石灰层。建筑的底层是由43拱组成的红砂岩拱廊,底层是粮盐贸易集市; 二层是税务所+丝帛贸易所; 三层是钟楼机械室+守卫瞭望台,以前三层的四面都设有罗马数字机械钟,但1905年已经毁坏,现仅存2.3米的铜钟摆; 四层是圆形的王公监察台,以前这层的四个角上立有锡合金的孔雀风向标,但在1947年的印巴分治动乱中被盗。

集市底层的拱廊藏有陶瓮扩音器,商人的吆喝声可以从这里传到500米外的宫殿。今天的拱廊集市Arcade Market已经废弃待修复,我沿在集市的外围走了一圈,在入口处看到危险告示:禁止进入,违法进入者可被捕。透过拱廊的铁窗花,看到建筑内部已破败不堪,地基红砖的粉化已高达40%,难怪这座建筑会在1024年被列入亚洲濒危遗产名录。

2.菩提亚王公宫殿菩提亚王公宫殿Puthia Rajbrai作为孟加拉国封建王权的遗存典范,这座宫殿见证了拉杰家族从鼎盛到没落的历程。1752年在王公贾甘纳特Jagannath Ray的主持下奠基兴建,这是一座融合了莫卧儿拱门、维多利亚立柱、孟加拉赤陶工艺的殖民折衷主义风格建筑。

今天的菩提亚王公宫殿Puthia Rajbrai的部分建筑已改为政府办公室,宫殿的主体部分开放供游客参观。如果不是因为菩提亚的标志建筑戈文达神庙Govinda Temple一定要从宫殿进去,我可能会跳过这个宫殿不参观。

在菩提亚王公宫殿Puthia Rajbrai的入口处有关于孟加拉全景景点的介绍,但孟加拉的交通实在太不方便了,不然可以多去几个城市打卡。

还有一幅菩提亚景点的介绍

因为菩提亚王公宫殿Puthia Rajbrai的内部不让拍摄(其实也没什么可以拍的),所以只有几张宫殿外围的照片,将就地看看吧。

这天还是开斋节假期,所以宫殿内有不少本地游客,所以在这里我又保持笑容与一批又一批的本地人合照。嗯,来孟加拉要做好每天与大量孟加拉人合照的心理准备。

这个孟加拉男生拉着我拍完合照后,问我能不能帮他拍一张照片,当然可以啦!拍完他后,我走出了宫殿的主体建筑,沿着围墙走去旁边菩提亚的标志性建筑:戈文达神庙Govinda Temple。

在孟加拉的菩提亚有一组由19世纪菩提亚王公贾甘纳特·拉伊Jagannath Rai及其后裔所修建的神庙群,这组为彰显权力、信仰虔诚及对抗殖民文化冲击而建的神庙群,融合了本土与外来艺术风格。在这组神庙群中最耀眼的无疑就是戈文达神庙Gavinda Temple。当我穿过菩提亚宫殿旁边的通道走进戈文达神庙,就被这座精美的神庙震惊到了。阳光下的红色神庙,庄严神圣又不失柔和亲切,就这一眼我便爱上了这座神庙。

戈文达神庙Gavinda Temple是在1823年,由菩提亚王公家族的女性成员布瓦纳玛依·德维王后Queen Bhuvanamayi Devi主持建造,是一座高15米、供奉克里希纳Krishna的神庙。这是一座红砖建筑,整座神庙的表面覆盖赤陶浮雕Terracotta Plaques。菩提亚王公家族在18世纪受对圣者Radhamohana Thakura的影响改信毗湿奴派Vaishnavism,戈文达神庙是为纪念毗湿奴化身克里希纳Krishna而建。神庙的名字戈文达Gavinda为克里希纳Krishna的别称,是“宇宙的保护者”的意思。这座戈文达神庙Gavinda Temple是菩提亚地区印度教徒朝圣的所在,时至今日每逢克里希纳的诞辰日Krishna Janmashtami,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

戈文达神庙建筑在边长69.75英寸(21.26米)的方形平台上,是一座四层的砖砌建筑。每一层都逐渐缩小,顶部没有沿用印度教的尖塔,而是采用了罕见的孟加拉“恰拉乔式Chala”多层塔顶(类似茅草坡顶)。神庙的的红砖外墙上粘贴着由本地赫玛蒂黏土烧制的赤陶浮雕面板,东立面讲述了克里希纳Krishna与拉妲Radha在《往世书》里偷衣嬉戏、笛声召唤等爱情故事; 西面包括俱卢之战、阿周那战车等《摩诃婆罗多》战争史诗; 南面和北面是王室生活与自然崇拜,如狩猎、象队仪式、莲花女神像等等。我站在阳光底下,面对着戈文达神庙的正面,感受着耀眼红色所带来的视角冲击力,赤陶浮雕面板上的每一个精细致细节,都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地举起相机去拍摄它们。

神庙顶部的孟加拉“恰拉乔式Chala”多层塔顶

神庙东面的讲述克里希纳Krishna与拉妲Radha爱情故事的赤陶面板

顶部中间圆顶的细节

神庙的赤陶浮雕面板采用了“故事带”分层构图模式,每一块面板可容纳30多个人物,被誉为“赤陶版的电影胶片”。我走近东面的赤陶面板去仔细观察看面板的细节,发现每一个浮雕深度都在5-8厘米之间,浮雕的人物神态逼真,战马肌肉线条清晰、人物的衣服皱褶层次都细腻精致。

克里希纳Krishna与拉妲Radha的爱情故事

我沿着神庙顺时针转了一圈,赤陶面板上的故事从爱情神话慢慢转入到王公的日常狩猎、自然崇拜等生活场景中。

象队仪式

南面与北面交界处的赤陶面板

太阳下的戈文达神庙仿如有神力加持

戈文达神庙兴建在英国完成孟加拉实际控制的关键十年(1823-1833年)间,此时英国东印度公司逼迫菩提亚割让蓝靛贸易权,威胁到王族的生存; 王公贾甘纳特·罗伊二世早逝,幼子晋罗塔普·罗伊继位,布瓦纳玛依·德维王后成为摄政王太后(1830-1845年); 布瓦纳玛依·德维王后的女儿感染霍乱夭折。布瓦纳玛依·德维王后主持修建戈文达神庙旨在,借神庙工程凝聚民心,对抗殖民者的权威; 王后在神庙的地基埋有女儿的发辫与玩具,夭折的女儿求得彼岸新生; 作为女性主持建造神庙,挑战“女性禁止入神庙”的旧规,最终破例女性可终身自由出入内殿。修建神庙时,拒绝选用从英国进口的红砖,坚持用本地赫玛蒂粘土烧制的红砖; 雇用被英资工厂解雇的“库马尔工坊”的匠人,不但保持了本地赤陶技艺还宣示经济主权。这座百年前修建的神庙不仅彰显了孟加拉不屈服的生命力,是菩提亚的信仰之花,还是布瓦纳玛依·德维王后与殖民者的对抗。

戈文达神庙在1971年解放战争中被巴勒斯坦军队的大炮击中,导致西侧的浮雕大面积碎残裂,加上自然侵蚀也令到赤陶砖盐碱化,基座粉化达40%,雨季的雨水浸透加速了浮雕剥落。2018年,戈文达神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MF)观察名单,并由丹麦基金会资助纳米石灰注射技术进行了砖体加固,相信未来神庙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神庙的后面有一个池塘,从造型上看,盲猜是印度信徒举行庆典仪式前净身的地方。如果你们知道这个池塘的具体作用,请留言告诉我。

如果对孟加拉历史有了解,会知道孟加拉在18世纪末是世界上主要的靛蓝生产地,菩提亚与靛蓝Indigo的纠葛是孟加拉殖民剥削、农民血泪与经济崩溃的缩影。在菩提亚宫殿后面还保留着1890年代的殖民蓝靛税务所Indigo Tax House、殖民行政署、靛蓝仓库等建筑。我离开戈文达神庙Gavinda Temple沿着围墙走去菩提亚宫殿后面殖民时期的建筑群。

来到的第一座建筑是殖民靛蓝税务所Indigo Tax House,是英国殖民政府推行“靛蓝暴政”的核心枢纽。靛蓝类色素是人类已知最古老的色素之一,在古及人建造金字塔之前,秘鲁人已经创造出了独特的靛蓝色棉纺织品。靛蓝Indigo曾经是世界是最稀罕的颜料,在古代是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顶级商品,具备经济、文化、政治三重价值。因靛蓝强大的商业影响力,被誉为“蓝色黄金”。印度是较早的靛蓝原料种植与加工的主要中心之一,靛蓝是殖民时期孟加拉重要的贸易商品。

靛蓝英文Indigo来源于拉丁语Indicum,意思是“印度的”,可见印度与靛蓝密不可分。当时在印度1磅靛蓝=1磅白银。靛蓝曾经是欧洲稀有的商品,有“蓝金”之称。拥有靛蓝染色的小布衫,是富有的象征。记录据,早在古罗马时代,印度就是欧洲靛蓝的主要供应国。在整个中世纪,罗马人将靛蓝用于绘画、医药和美容。1602年,葡萄牙商人将孟加拉靛青引入欧洲,价超等同黄金。1757年,普拉西战役(Battle of Plassey)结束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霸权。从此孟加拉成为蓝靛的主要生产地,占1796年伦敦染料进口总量的67%(约200万公斤),到19世纪更是进一步上升,1870-1890年代是孟加拉三角洲靛蓝贸易的鼎盛期。

靛蓝税务所Indigo Tax House是英属印度政府暴力压榨剥削农民的见证。英资种植园以0.3卢比/磅的价格强收农民市价1.8卢比的靛蓝,压榨率500%; 税务所征收土地产出税40%(靛蓝田+连带农田),税务官可以扣押人身为税 押品,交不起税的农民只能出售自己的子女抵; 使用含致死浓度砷的蓝靛废料涂抹税务所的监狱墙壁,是官方默许的化学清除不听话"刁民"的方式。

靛蓝在孟加拉的种植史是孟加拉殖民剥削、农民血泪与经济崩溃的悲惨史。今天走在这些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群中,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时代,才有机会游走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去感受每个国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欣赏不一样的美景。

一直没能搜到这座建筑的确认名字和具体功用,有知道的留言告诉我啊。

这些废弃的建筑是否当年存放靛蓝的仓库呢?

这里是否废弃的殖民行政署呢?伊斯兰教莫卧儿风格的拱形门窗、欧洲维多利亚功能主义的木质百叶窗,处处呈现19世纪英属印度时期“印欧混血风格”(Indo-Saracenic)的典型特征。

传说,从前菩提亚有365个大大小小有池塘,供王后每天换一个不同的池塘泡澡。这个传说不知道真假,但今天的菩提亚的确有不少池塘,我在其中一个池塘边遇到他们。开斋节假期在孟加拉的景点随处都能遇到盛妆打扮的本地人,他们身穿干净漂亮的新衣服,女生都化着精致的妆容。与他们打过招呼,为他们拍摄了这张照片后,我就开菩提亚,启程离开回博格拉。

孟加拉的索玛普利大寺Somapura Mahavhara,又称帕哈尔普尔佛教毗诃罗遗址Ruins of the Buddhist Vihara Paharpur,是孟加拉国最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南亚次大陆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遗址,早在1985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索玛普利大寺Somapura Mahavhara于公元8世纪(781-821年)由波罗王朝Pala Dynasty的达马帕拉Dharmapala国王所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遗址之一,是南亚次大陆最重要的佛教学习和修行中心之一。索玛普利大寺Somapura Mahavhara规模宏大,金字塔梯形设计的独特布局对佛教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柬埔寨吴哥窟的五塔式布局与回廊浮雕构图就是直接参照索玛普利大寺的十字塔; 我国西藏的桑耶寺在赤松德赞依寂护的建议下,以索玛普利为蓝本设计的“三样式”中央乌策大殿等。

从博格拉去索玛普利大寺要先坐tuktuk到去焦伊布尔哈得Jaipurhat的巴士站,坐巴士到焦伊布尔哈得后再包tuktuk去索玛普利大寺。这天在酒店吃过早餐后,我们坐tuktuk到巴士站坐上去了焦伊布尔哈得Jaipurhat的巴士。

开斋节假期孟加拉的交通异常繁忙,沿路一直都有本地人上上下下,一些热门线路的巴士,如果车厢内挤不下的话,大家就会爬上车顶。这种爬巴士车顶的场景,我还是很多年前在尼泊尔的博格拉旅行的时候见到过,不想到多年后在孟加拉的博格拉再次看到,缘分就是这么的神奇!

在孟加拉的公路上随手拍的照片很有烟火气

来到焦伊布尔哈得Jaipurhat的巴士站后,巴士的售票员陪着我们下车,帮我们找了辆tuktuk车,帮我们与司机沟通细节并谈好价格后,才放心回巴士上继续工作。在孟加拉几次坐巴士遇到的工作人员都挺好的,很照顾我们这些外国人。

来到索玛普利大寺后,我们在景区门口转了一圈没找到适合的餐厅解决午餐,于是就买了点饼干,点了杯现做奶茶解决了午餐。

虽然制作的工艺简单,但奶茶的味道还可以,来孟加拉旅行值得试试,记得要叫他们少放糖或不放糖,不然奶茶会超级甜。

1.佛教在孟加拉的兴起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派遣使团将佛教传入了孟加拉地区,随之这里便成为了早期的佛教中心之一。公元4-6世纪孟加拉成为笈多王朝佛学研究中心,那烂陀寺的学术传统也辐射到这里。到了公元 8-12世纪,孟加拉地区成为波罗王朝Pala Dynasty的中心,瞿波罗一世所建立的波罗王朝以佛教为国教,王朝的统治者支持大乘佛教和恒特罗佛教的发展,这时期佛教在孟加拉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艺术和学术都非常繁荣,兴建了包括超戒寺Vikramashila、飞行寺Odantapuri等许多寺庙和佛学院。索玛普利大寺便是在8世纪时(781-812年)由波罗王朝的国王马帕拉Dharmapala主持建造,它是大乘佛教在孟加拉地区兴起的重要见证。索玛普利大寺从兴建开始,这里便是历史上重要的佛教中心,之后的4个世纪里,一直是这个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

(网图,侵删致歉)索玛普利大寺位于孟加拉瑙冈地区,是当时印度五大佛学院之一,也是建筑规模最大的一所。索玛普利大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有用红砖砌的5米高的围墙,用以防御兼具宗教隔离的功能。索玛普利大寺整体呈矩形布局,中间是一座十字阶形曼荼罗梯式佛塔,象征佛教的宇宙观。索玛普利大寺包括177座寺庙、佛塔、精舍等建筑,和北侧附属的45间房间,最兴盛时有过万僧侣在这里修行学习。

2.索玛普利大寺买好门票进入索玛普利大寺,景区内干净整齐,景观绿化搞得挺好的,很有世界文化遗产景区的样子。这天还是开斋节假期,里面有不少的本地游客。从刚进入景区开始,我就开始被当地人要求合照,这天在索玛普利大寺我可能和200个当地人合照过。

第一眼看到索玛普利大寺,雄伟的主体建筑还是让到处游历的我也有点小震撼。

在围绕着索玛普利大寺主体建筑四周的废墟上,有很多盛装前来游览的孟加拉人,他们或者是一家人,又或者是亲密的小情侣,也有约上几个闺蜜一起来打卡拍照。

我沿着包围着主体建筑的方型精舍建筑地基走了圈,这些精舍每间约3米*3米,呈网格状排列,有部分精舍的墙壁上残留着梵文咒刻痕。走在这些废墟之上,遥想当年索玛普利大寺最鼎盛的时期,这一间间的精舍里挤满了从世界各地前来修行学习的僧侣,诵经声不分昼夜地从这里传出,响彻空旷的田野。

索玛普利大寺的中心佛塔是阶梯金字塔式,从基底开始向上逐层收束,一共7层,象征佛教“七重天”。后来柬埔寨吴哥窟的“须弥山”概念,印尼婆尼浮屠的层叠结构,都是来自索玛普利大寺的中心佛塔的启发。中心佛塔的塔身四面都供奉着鎏金佛像,塔内藏有舍利函,证明佛塔具有纪念与礼拜的功能。

索玛普利大寺下面修建有完整的地下水系统,有暗渠连通恒河的支流,保障了寺庙里的供水,并能调节寺院的微气候。

中心佛塔前的广场上还有铺设了声学砖的辩经场,回声设计能增强辩论的效果 。

中心佛塔前的广场上还有铺设了声学砖的辩经场,回声设计能增强辩论的效果 。

不知道我脚下的这些红砖上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

在外围走了一圈,我从中间的通道走去中心佛塔

自从1985年索玛普利大寺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中心佛塔已经不让游客爬上去了,所以在佛塔的底下有很多本地游客在拍照打卡。

在中心佛塔基座的墙壁上镶嵌着2000多块的赤陶浮雕,这些赤陶浮雕是波罗王朝佛教艺术的巅峰代表,精湛的工艺与丰富内涵展现上古代孟加拉文明的独特创造力。

这些赤陶浮雕的主题主要包括:1.佛教圣像与神话故事; 2.世俗生活场景; 3.自然与神兽图腾。赤陶浮雕有大量的佛陀与菩萨群像,主要描绘释迦牟尼的诞生、降魔、说法、涅槃等八相成道,以及观音、文殊等菩萨的立像或坐像,菩萨的服饰纹理清晰飘逸,面部表情静谧深邃。除了佛陀与菩萨群像外,还大量出现曼荼罗Mandala图案,如象征宇宙秩序的十字形几何结构; 代表智慧与慈悲合一的莲花与金钢杵组合,彰显大乘佛教在波罗王朝的鼎盛。赤陶浮雕还有农民驱牛犁田、商队骆驼驮货、渔民撒网捕鱼等场景,生动记录了恒河平原的农业经济模式。还有舞者扭腰屈膝的“三屈式Tribhanga”姿态,乐师演奏维纳琴Veena和达玛鲁鼓Damaru等反映节日或祭祀场景。还有大量呈现战士骑着大象、手持长矛对抗猛虎; 贵族弯弓追猎鹿群、猎狗撕咬猎物等生活场景细节。有不少的赤陶浮雕融合印度教自然崇拜与佛教象征意义的蛇神Naga盘绕菩提树、孔雀开屏、莲花蔓菤等图案。以及体现佛教宇宙观中超现实想像的魔蝎鱼Makara喷吐花枝、翼狮Shardula追逐云纹等图案。如果对大乘佛教有研究的话,索玛普利大寺中心佛塔的这些赤陶浮雕很值得慢慢看,慢慢拍。

在做孟加拉攻略的时候,看到有资料说玄奘当年在南亚次大陆旅行时,曾经到访过索玛普利大寺这座见证大乘佛教兴起的寺庙。但我在写这篇游记查资料的时候发现,玄奘游历南亚次大陆的时间要比索玛普利大寺的兴建时间早了近150年。玄奘在公元627年离开长安前往天竺(今天印度),公元631年到达印度那烂陀寺,公元636年离开那烂陀在南亚次大陆游历,他沿恒河东下进入孟加拉地区(当时的“奔那伐弹那国”),并把在该地区的考察行程记录于《大唐西域记》,明确提到孟加拉是重要的佛教中心。而索玛普利大寺兴建于公元8世纪(781-821年)由波罗王朝Pala Dynasty,比玄奘在孟加拉游历的时间晚了一个多世纪,所以当年玄奘应该并不曾来到索玛普利大寺。

我围绕着中心佛塔慢慢拍摄,突然这个男生叫住了我,我们用各自不太好的英语聊了几句,他问我的国家是哪里,来孟加拉多少天了。闲聊中,我知道他是一个学生,趁开斋节假期来索玛普利大寺游玩。他问我能不能帮他拍一张照片,当然没有问题,我回国后已经通过邮件把照片发给了他。

因为停下来和这个男生闲聊,引来不少本地人地来和我合照,与这些本地人合照花了超过十五分钟,笑到我的脸都麻了。嗯,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很多年前在印度,孟加拉和印度真的是两个同宗同源的国家。

除了喜欢和我们这些老外合照,孟加拉人还喜欢在景区内各个场景打卡,他们好像不能错过景区内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位置都有本地人在认真拍片。

拍累了他们就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再吃点随身带来的零食,然后再轮流站起来拍照,孟加拉人对出片的执念比中国人强太多了。

在索玛普利大寺游玩的小情侣

我在外围了一圈,再转着中心佛塔转了一圈,重新回到佛塔的正面时,两个孟加拉少女问我能不能帮她在佛塔前拍一张合照,于是我就有了这张照片。

她们手上画工精致的海娜

在索玛普利大寺内我遇了在一个孟加拉大学学生,他用非常标准和流利的英语给我介绍索玛普利大寺的前世今生,从宗教、建筑、历史给我一一介绍,可惜我的英语太烂了,不能跟他进行深入的探讨,只知道他是大学生,开斋节假期和家人一起来游览索玛普利大寺,他的父亲是军人,妈妈是教师,还有一个在上高中的妹妹。

走出索玛普利大寺大门的时候,在售票处遇到一个刚刚来到的孟加拉家庭,她们面带着友善笑容问我能否与她们合照,在与她们合照前,我拍下了她们甜美的笑容。用这些真诚的笑容结束我在索玛普利大寺的游览,坐车回博格拉。

从索玛普利大寺回到博格拉,已经是吃晚饭的时间了,我们在老城中心的交通岗亭附近找了家餐厅解决晚餐 。饭后小伙伴说时间还早,不如去扫一下街,记录一下博格拉夜里的烟火气。于是我们走出餐厅,很快就融入到街头拥挤的tuktuk车流中。

最先来到一排临时搭建的卖衣服摊位,这里出售的都是些廉价的成衣,一些摊位前顾客一边挑选心仪的衣服,一边与摊主讨价还价。

走进这个临时服装市场,不禁让我联想到孟加拉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全国有超过4600家制衣厂集中在达卡和吉大港,有着从纱线生产到成衣造作的全产业链生态,纺织服装行业占孟加拉国商品出口总额的80%。孟加拉凭借劳动力红利和贸易政策优势而稳居全球供应链核心,但因为本地的设备技术落后,目前还处于低端代工阶段。不过,未来依托中国企业在设备与管理上的技术输出,还有本土的税收优惠等政策,相信孟加拉的纺织服装行业会往中高端定制迈进。

离开服装市场,外面的的街道上的水果摊档主们已经沿街摆开了摊位,开始营业了。

琳琅满目的日用商店

街道旁边的餐厅的客人越来越多,厨房里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他虽然很忙,但却能敏感地FEEL到我的镜头正对着他,扭头过来冲着我镜头来了个笑容,我赶紧按下快门记录了下来。

走着走着,不小心走进了一个3C市场,我戏称这里是博格拉的华强北。这里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排排的小店。每家小店的店主都在忙碌地维修或拆卸手机。

我一个外国走了进来,马上引起他们的注意,我走到每一家小店前他们都停下手中的工作,好奇地看着我。

在认真赶工的帅气店主

市场内这4个帅哥问我能不能和他们合照,与他们合照完后,我也帮他们拍了这张照片。

C3市场的外面是一个入夜后由各种小吃小摊贩推车聚集起来的临时夜市,也是本地人最喜欢聚集的地方。虽然夜市的环境卫生很一般,但无损人们对品尝美食的热情。

很受当地人喜爱的奶茶

孟加拉的美食以油炸和咖喱为主

不知道是什么咖喱

各种炸鸡和炸鸡汉堡

还是咖喱

不知道这是什么美食,我没敢试

炸鸡是夜市最受欢迎的美食

还是咖喱

想感受博格拉的市井烟火气,来夜市吧,气氛真的超好

越夜越有人气

如果你是摄影师,那么更要来夜市了,因为他们都很会摆好POSE让你拍摄

'看到这个男生拿着2支玫瑰,我还很奇怪,再往前走才发现有一排卖鲜花的店铺

只要举起相机,他们都会摆好POSE,做好表情管理来配合我的拍摄,真的太爱孟加拉人们的这个特点了

夜市的尽头有一条不长的横街,这里有一排卖鲜花的店铺,我想看看孟加拉日常都有些什么鲜花,便一家一家店地走过去。

都是一些常见的品种

印度教很常见的用鲜花做供品

用不同颜色的玫瑰加满天星都做的小棒花

万寿菊

我拍摄完这个店主后,他送了2支玫瑰花给我。在孟加拉也能收到鲜花,好开心啊!

虽然不是名贵的品种,但女生收到花还是很开心的

这个女生在选玫瑰花,纠结了许久,最后买了3支玫瑰,于是我把手上的玫瑰送了给她,她开心地给我了一个拥抱。

在夜市走了一圈,我只试了一杯奶茶,这个摊主非常好,他见到我是外国人,就拿了一次性杯子装奶茶给我,好贴心。这杯奶茶用料十足,香浓丝滑,好喝!

本地人都是用这种重复使用的塑料杯子

在夜市遇到这2个很喜欢中国文化的大学生,男生和我说,他是中国文化粉丝,他希望有机会到中国学习、旅行游历。并一再交待我们不要太晚回酒店,不要去太偏避的地方,虽然孟加拉的治安还不错,但我们是外国人走在街上还是很容易引起注意,如果遇到坏人就可能会有麻烦。在孟加拉旅行,经常会被萍水相逢的本地人这些善意感动。孟加拉虽然没有太多的旅行景点,与本地人交流是到孟加拉旅行最好的体验。

在孟加拉的首都达卡的老城内一座非常著名的历史遗迹,被称为“孟加拉的泰姬陵”的拉尔巴格Lalbagh堡,是一座修建于17世纪、至今没有完成的莫卧儿王朝堡垒建筑群。拉尔巴格Lalbagh是“红花园”的意思,名字源于建筑主体的墙体用红砖黏土砖砌成,这座建筑群融合了莫卧儿建筑宏伟的拱门、高耸的尖塔和精致雕花窗棂等风格。

拉尔巴格堡于1678年由莫卧儿王子穆罕默德·阿扎姆Muhammad Azam Shah主持建造,原计划作为皇家宫殿与军事要塞。拉尔巴格堡为四方围合设计,本来有3个城门,现在只剩下主入口的南门,还有残缺的西门,东门现在已经完全湮灭在达卡老城的居民区内,被杂货摊与民房覆盖。拉尔巴格堡内的主要建筑包括帕里·比比陵墓、三圆顶清真寺和大众议事厅三大部分。因为开斋节假期,又加上拉尔巴格堡就在达卡老城,所以这个景点的游客非常的多。我这个外国人从南门进入拉尔巴格堡开始,就备受关注。

看见我举起相机拍她,就朝我奔跑过来

​走进拉尔巴格堡,给我一种走进印度泰姬陵的错觉,于是拿出手机查了一下关于这里的信息。拉尔巴格堡由莫卧儿王子穆罕默德·阿扎姆·沙Muhammad Azam Shah主持建造,后来由总督沙分伊斯·塔汗Shaista·Khan续建,但因为总督的爱女帕里·比比Pari Bibi在堡内病逝,被视为不祥之兆因而停工,从此拉尔巴格堡便成为永恒未完之作。

帕里·比比Pari Bibi病逝后安葬在拉尔巴格堡内,因此拉尔巴格堡被称为“孟加拉的泰姬陵”,泰姬陵承载着沙·贾汗对泰姬·玛哈的爱,而尔巴格堡则彰显沙分伊斯·塔汗对女儿帕里·比比的爱。

拉尔巴格堡兴建的莫卧儿王朝时期,当时的达卡是东方最繁华的城市,人口数超过同期的伦敦,虽然拉尔巴格堡并未完工,却无损它成为帝国鼎盛的艺术见证。我走进了拉尔巴格堡里面唯一开放可供游人参观的大众议事厅(Diwan-Aam)。大众议事厅是莫卧儿总督处理政务、接见民众的行政中心,象征帝国对孟加拉地区的统治权威。大众议事厅一共有2层,一层是公共议事区,总督在这里听取民众诉求; 二层是总督私人办公区,兼顾政务与休息功能。以前可以上到二层俯瞰堡垒全景,但不知为何现在二层的铁门已经锁上了。不让走出去,我隔着铁门看了看外面,并看不到什么景观,于是我便转身重新回到一层。

大众议事厅的一层是开放式大厅的公共议事区,中央主厅与两侧的辅助空间严格对称,以多柱拱廊支撑屋顶,柱与柱之间形成连续的拱门,增加了空间的通透性,也体现了莫卧儿时期建筑对秩序感的追求。大厅的中央是一个有通花围栏的喷水池,绕过喷水池的后面就是当年总督的私人的浴室。

300多年前的喷水池

总督的私人的浴室使用了当时罕见的干湿分离设计,湿区取用菱形地砖铺砌,砖缝微倾引导水流至地下排水道。干区铺设有防滑石砖,墙面嵌有几何雕花通风窗,兼顾私隐与空气流通性能。在浴室里有一张残缺的介绍。因为这天实在是人太多了,我匆匆忙忙拍了几张照片便逃了出来。

浴室穹顶上采光和通风透气的窗口

湿区的菱形地砖

传说拉尔巴格堡内藏有通往印度或布里甘河的秘密地道,英国殖民者曾派狗探路,却神秘消失,让城堡增添了神秘色彩。当我看到这个地洞时,满脑子都是这关于城堡秘密地道的奇思妙想。

我从大众议事厅出来,走向旁边位于拉尔巴格堡北侧的一座未完工斗兽场入口遗址。

这座未完工的斗兽场入口现仅存基座和部分拱门框架,因为与城墙相连,这座斗兽场入口经常被误认为是拉尔巴格堡的其中一座城门。

斗兽场入口拱门框架遗址的内部

斗兽场入口遗址的正面

离开斗兽场入口遗址,我一边拍摄城堡内的孟加拉游客,一边走去拉尔巴格堡的另一座独立的堡垒。

这座独立的堡垒含有瞭望口与射击孔,因为这座堡垒同样带有拱形门洞,与拉尔巴格堡的城门形制接近,也很容易被混淆为城门。

沿着拉尔巴格堡的城墙走了一圈后,我回到了城堡最具宗教话意义的核心建筑帕里·比比陵墓前。因为帕里·比比陵与清真寺是一体建造,被当地人统称为Bara Vardi Masjid(字面意思为:大型陵墓清真寺)。

帕里·比比陵的四个角各有一座高3层的镂空圆顶塔楼(chhatris),顶部是洋葱形穹顶。陵墓的4个立面一共有9座波斯式尖拱门构成的回廊,每一面的中央拱门最高,象征宗教权威。

在自拍的孟加拉游客

在拉尔巴格堡内逛到太阳西下,我便离开这里去离城堡100米外的布里甘河的码头,拍摄河上那些人力渡船的船夫们。

孟加拉的首都达卡位于恒河三角洲的核心地带,流经达卡南部的布里甘河Buriganga River是恒河Ganges下游的重要支流。恒河Ganges进入孟加拉后改称帕德玛河Papma River,布里甘河是通过帕德玛河的支流(如达勒什瓦里河)演变而来,最终在达卡市区形成独立的河道,是达卡的母亲河。河流是城市建立的天然屏障与水源基础。布里甘河发源于印度的甘莫克雪山,流经孟加拉首都达卡,最终汇入孟加拉湾。布里甘河通过密集的河网连接着恒河、贾木纳河等水系,形成“东方威尼斯”式的运输网络,这地理特性使其成为南亚内陆与孟加拉湾之间的天然中转站,使得货物可以直达印度洋。在莫卧儿王朝时期(1608年),达卡因为布里甘河的航运价值被选为孟加拉省的首府,成为丝绸、香料的贸易枢纽。在十七世纪莫卧儿总督伊斯塔 · 汗时期,布里甘河更是达卡百万居民的主要饮水源。布里甘河在达卡全长18公里,是达卡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但在为布里甘河的水源补给主要依赖恒河雨季洪水(占70%)以及少量当地降雨,属于人工疏浚形成的“死水河”。因与恒河主河道的水交换受限,自净能力极弱,又每日需接纳超4500吨生活垃圾与工业废水,所以污染积累严重,河水呈墨黑色,溶解氧的能力近乎为零。

我离开拉尔巴格堡来到100米外的布里甘河边,那些停靠在河边的努卡Nouka人力木船上的船夫们马上向我摆手招揽生意。布里甘河上的努卡人力木船是孟加拉首都达卡最具标志性的交通工具之一,这些穿梭于布里甘河两岸的木船,承载着数百万达卡底层民众的日常通勤与生存依赖。来都来了,我也学着本地人样跳上努卡人力木船到河对面去看看。

布里甘河是达卡的母亲河,更是孟加拉从古至今的经济纽带。达卡Dhaka的城市名字来源于十二世纪布里甘河畔的印度教“达卡斯瓦女神庙”Dhakashwari Temple,是“女神庇护之城”的意思。那时候的印度商队沿河朝圣时在此交易,形了布里甘河最早的河岸市集。莫卧儿王朝达卡成为孟加拉省的首府后,布里甘河成为丝绸、香料与平纹细布Muslin贸易的核心通道,河畔的拉尔巴格堡不但是军事要塞,还是货物监管中心。那时候的欧洲商人用金银换取平纹细布Muslin,经布里甘河运转销往波奥斯曼帝国等地,当时在河岸边设在专门的码头,所以在今天的达卡老城内依然保留着“纺织集市Tanti Bazaar”等地名。殖民时期的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达卡后,布里甘河成为全球黄麻供应链的核心,英殖民者在河岸建黄麻加工厂,修建机械化码头,黄麻捆经水路从达卡运往加尔各答,再出口至全球各国。到1900年,布里甘河畔有黄麻加工厂50余家,孟加拉的黄麻产量占全世界的80%。今天的布里甘河同样是达卡的经济命脉:达卡港承担着全国70%进出品货物中转; 沿河分布的数千家制衣厂贡献了全国80%的出口收入; 河岸边的拆船厂年收入5亿美元; 每天数千艘努卡人力木船往来于布里甘河两岸,运送几十万人次往返两岸通勤,是贫民能支付得起的通勤生命线。

这些穿梭于布里甘河两岸的努卡人力木船,是用柚木或红木等硬木手工打造,长度通常是5-8米,可载10-20人。船夫通过划动长木桨或撑杆前进,这些纯人力的木船除了运送往返郊区与市区中心的人们外,还运输如农产品、日用品等小型货物,部分船只还改造成为“浮动市集”,来往两岸的各码头之间直接进行交易。

这些每天划着自己的努卡运送两岸民众的船夫,日均工作12小时以上,月收入也大约只有360人民币左右。但因为经常接触被严重污染的河水,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以致呼吸病和皮肤病高发,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船夫大多为世袭工作,经常见到父子同船的情况。

虽然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但当我的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都会马上给我一个真诚的微笑,

搭乘这艘船的人们看到举着相机的我,马上冲着我打招呼。嗯,孟加拉人们真的很喜欢被拍摄。

船只用缆绳围着笔杆串联起来,这些呈放射状停泊的木船在水流的推动下,自然形成了花瓣的图形,这些场景被摄影师拍摄并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后,这些花瓣形停泊着的木船被冠上了美丽的名字:“河上海花”。这些源于船夫利用狭窄空间泊位的智慧,虽然并非艺术创作,却成为了达卡最著名的摄影题材。

布里甘河的河水污染严重,船体的木材容易被磨蚀,河面又漂浮着大量垃圾,船桨经常被缠绕,所以船夫每天都要认真清理保养,以延长船只的使用寿命。

布里甘河是达卡的历史摇篮、经常命脉,但也是当前达卡生态灾难的核心。河水含铬超标400倍,大肠杆菌超标数百倍,导致皮肤病、零乱、痢疾等传染病高发。这数据撩起我对今天居住在河边两岸贫民窟生活状况的好奇心,所以后面我亲身去探访拍摄了贫民窟,想了解达卡贫民窟的真实情况,请留意我后面的更新。

船只靠岸,船上的人们付过钱后就跳上码头,然后快步走上岸边。

我站在这里看着一艘艘努卡在船夫用力的划动下,搭乘着一批又一批人从市中心回到郊区这边。船夫的船桨经常会翻起近岸的墨黑色淤泥,眼前的景象让我内心百感交集,布里甘河是达卡的血脉与伤疤,它孕育了莫卧儿王朝的商贸传奇,今天因工业污染沦为“毒河”,同时也承载着贫民求生的木船。虽然河中漂浮着中产阶层的塑料垃圾,也被印度教信徒视为可洗涤罪孽的圣水,但却用重金属吞噬着沿河两岸居民的生命。今天布里甘河的污染已经引起各国的重视,不同的国家已经对孟加拉促出援手,比如中国援建的达舍尔甘地汗水处理厂已经在2023年投入使用; 丹麦的稻壳炭吸附技术也在试点; 世界银行追加2亿贷款用于河流疏浚等,希望经过这些努力后,布里甘河的污染在日后能有所改善。

我也结束了今天的拍摄任务,在河边叫了一辆TUKTUK送我回酒店。

离开七勇士雕像,我跟着GPS往达卡大学的中心校区走去。与校园融为一体的街道上行人、TUKTUK车和单车来来往往,我不禁怀疑这真的是达卡大学吗?

不知道这些是不是公共汽车站,建筑模式很像

涂鸦文化是达卡大学独特的校园景观和精神象征,既是学生表达政治诉求、社会批判的媒介,也是孟加拉国身份认同变迁的视觉见证。因为无围墙校园的特性,使得这些涂鸦延伸到校园外的街道上,变成了学术与市井交融的公共画面。

一个背着双肩包、骑着单车的学生在这面涂鸦墙前匆匆走过

这个人力车夫看到我在举着相机在拍摄,好奇地向我看来

经过长长的一段涂鸦墙,我从这个门口进入了达卡大学

离开《阿帕拉吉奥· 班格拉》雕像,我继续流连在达卡大学的校园里,校园内种满了南亚常见的植物,虽然这天的天气炎热,但走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并没有很热的感觉。

走着走着来到了建于1950年的仿莫卧儿-殖民融合风格的“艺术楼”,又称“文学院楼”,是达卡大学的核心教学楼。艺术楼的官方名字:Kala Bhaban,在孟加拉语的意思是“艺术圣殿”。标志性设计的拱廊入口的顶总刻着Arts Building,Arts在这里是此人文艺术学科,包括孟加拉语文学、历史、哲学、戏剧等院系,并非现代艺术。艺术楼曾经是1952年语言运动时,学生策划抗议的据点。

大楼外面的拱廊现在是学生喷涂反歧视标语的据点

虽然很多是看不懂的孟加拉语,但多表达形式可以看出是抗争的标语

达卡大学中央图书馆Central Library是一座建于1931年、融合了英殖民风格与热带适应性设计的建筑,是南亚最大的图书馆之一。中央图书馆的正式名称为“穆罕默德·沙希杜拉博士图书馆” Dr. Muhammad Shahidullah Hall,穆罕默德·沙希杜拉博士是孟加拉语学家,也是达卡大学首位孟加拉语教授,他奠定了现代孟加拉语法体系。

中央图书馆馆藏超300万册,包括1952年语言运动手稿、1971年独立战争档案等珍贵文献。图书馆的顶层是战前档案特藏室,收藏有解放战争档案,其中有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候选名单的游击队员手绘地图、电台密码本等。图书馆的地下珍本库里恒温恒湿保存着17世纪的梵文抄本、泰戈尔亲笔信等珍贵文献。除此之外,中央图书馆还收藏着1952年语言运动中孟加拉语的学生传单原件,是联合国“国际母语日”的实证遗产。图片馆的东方文献部还收藏有1975年周恩来签署的5000册中文典籍的赠书清单。

这座每日服务学生5000人次的古老建筑,是达卡大学的知识核心所在。

在中央图书馆的门外有一张2019年贾克斯事件六周年纪念海报,这事件造成了5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在贾克斯事件六周年海报的旁边是一组照片墙,这是关于1971年孟加拉解放战争殉难知识分子(尤其是师生群体)的纪念装置。这照片墙来自一个由1971年幸存者后代所运营的一个叫“1971世代”的告示牌组织,组织通过巡展抵制政府对历史教科书的删减,抗议政府的宣传聚焦在国父穆吉布的领袖作用,淡化群众的牺牲。照片墙的标题(শহীদ শিক্ষা-কিশলয়ের তালিকা  শহীদ):殉难老师、学生的名单,为独立献身的烈士。照片墙密集在排列着数百张照片,每张照片都标注着姓名、生卒年(如1948-1971)、所属院校(达卡大学为主),很多张照片标注享年18-22岁。2024年青年抗议公务员配额制时,高呼“1971年的血仍未干”,将官僚世袭制比作新殖民主义。这组照片墙被解读为“对边缘群体声援”,暗喻配额制排斥少数族裔的现状。

达卡大学校园内有许多非常特别的涂鸦,这幅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性涂鸦壁画是其中比较著名的。

这幅涂鸦壁画通过分裂式构图展现两位公众人物的对立境遇。壁画的左边是由曾因讽刺权贵被捕的独立艺术家Biraj Prinsdar所创作,左边的人物是代表知识分子的老牌诗人、作家、导演穆罕默德·祖尔法·海德尔·基肖尔·阿里。阿里曾在2024年3月学生抗议中发表争议评论,称年轻抗议者是外部势力的棋子,引发众怒。壁画中阿里的额头用孟加拉语刻着“蠢货”。壁画的右边是代表青年文化领袖的新生代说唱歌手、导演拉尔·乔哈尔,右边的作者也是乔哈尔本人。乔哈尔身着的红衬衫上有隐喻牺牲的滴落血迹,表情平静。乔哈尔曾创作抗议歌曲《配额之锁》,并组织艺术家声援2024年的孟加拉社会运动。他身上的血迹衬衫指其因支持学生遭当局逮捕,在这里是“殉道者”的形象。壁画中间的齿状白色裂痕,代表传统知识精英与青年抗争者的价值观割裂。

达卡大学的校园内有停放着许多自行车,这是达卡的大学生最常用的代步工具。

达卡大学内的奶茶摊,在这里喝到的奶茶是这次旅程最不好喝的奶茶。直接把奶茶冲剂倒进一次性纸杯中,加上开水就完事了。

在达卡大学里走走拍拍,很快就到了中午,我和同伴想在大学里找餐厅吃午饭,找了几个小型餐厅不是不合品味,就是只接待学生不接待游客,于是我问这几个女大学生,学校里有没有接待游客的餐厅,热情的她们带着我们穿过2幢大楼去找餐厅。

达卡大学干净整洁的校园

地上画着好看的图案,吸引我拍了一路

终于在她们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个外面很隐蔽,但里面非常舒服的餐厅。

她们告诉我们先去选好自己想要的食物

然后到这里付钱,付款后拿小票去领食物

终于找到合口味的食物,虽然不算特别美味,但能吃饱就好

餐厅里有几个大学在玩一种桌游,看了一会大约明白游戏的玩法是:参加的人每人拥有一种颜色的棋子,然后不同颜色的棋子相互撞击,但不知道如何定输赢。吃完午饭,在餐厅休息了一会后,我和同伴继续参观达卡大学。

离开餐厅找柯松厅Curzon Hall的路上看到这座雕像,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这是孟加拉国宝级人特——诗人卡齐·纳兹鲁尔·伊斯兰(1899-1976),他是孟加拉文艺复兴的核心人物,与泰戈尔并称为“孟加拉文学双壁”纳兹鲁尔是一位诗人、作曲家、反殖民斗士、哲学家、首位用孟加拉语创伊斯兰颂歌的作家,他还是孟加拉国歌的创作者,他的诗作《前进,前进,金色的孟加拉》在1971年独立后被定是孟加拉国歌歌词。每年的5月25日纳兹鲁尔诞辰的这天,师生会集体在这里朗诵《监狱的铁门》,砸碎象征压迫的纸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3年,把他的诞辰列为“世界反压迫诗人纪念日”。

在达卡大学内有一座公共艺术装置——Alma Plaza,意思是滋养的母校,象征大学作为精神母体滋养着学子。Alma Plaza建于2020年,达卡大学成立99周年的时候,它的设计融合了功能性、艺术性与历史隐喻。

Alma Plaza的金属格栅让人联想到监狱的栏杆,这是响应1971年独立战争期间在达卡大学校园内发生的惨剧; 而阶梯设计形成的开放论坛空间,延续了学校作为“东方牛津”的思维传统。螺旋阶梯与平台构成开放式讨论空间,供学生自由辩论,延续达卡大学“言说即抗争”的传统。金属格栅结构呼应校园殖民建筑铁艺,顶部镂空设计允许阳光投射动态光影,隐喻“真理之光穿透禁锢”。无门无墙的设计指学术自由不达封锁。

在Alma Plaza的旁边有一组名为语言与自由文学之路(ভাষা ও মুক্তিযুদ্ধের সাহিত্য পথ)的装置,是孟加拉文学界贡献给纪念1971年孟加拉解放战争的专题纪念碑廊。这组装置由11块高约2.5米的深棕色金属板构成的文本碑陈列,11块象征战火淬炼的土地的深棕色金属板,对应该1971年战争爆发到胜利的11个月时间轴,每块金属板上是寓意文学永存的精神光辉的镀金铭文,这些铭文聚焦当月的核心事件与文学作品。我沿着这组纪念碑廊走了一圈,正午的阳光穿过树丛落在这些金属块上,斑驳的光斑投射在铭文上就如“跃动的思想”,呼应孟加拉谚语“思想的森林永无围墙”。

孟加拉人对动物非常友好,这女生坐在大树下看书,她身边躺一只熟睡的狗狗,他们各干各事,互不打扰。

涂鸦文化是达卡大学独特的校园景观和精神象征,既是学生表达政治诉求、社会批判的媒介,也是孟加拉身份认同变迁的视觉见证。在校园内的师生活动中心、榕树广场和宿舍楼的墙面都是涂鸦最密集的区域。我一边寻找寇松堂Curzon Hall,一边拍摄这些涂鸦。

原来里面悬挂着一张巨大的更震撼的图片,里面一组有关于达卡大学在2024年那次反配额制抗议运动的照片,非常的震撼。如果可能,亲身去一次达卡大学去吧,会让你对孟加拉这个国家有所改观。

在孟加拉的街头有许多流浪狗,但很少见到流浪猫,在达卡大学内我竟然遇到了2只可爱友善的流浪猫。

这个大学生抱起其中一只,它便乖巧地趴在他怀里。

校园内有几个书摊,这是其中一个

终于来到了达卡大学最著名的建筑——寇松堂Curzon Hall。

寇松堂Curzon Hall于1904年由印度总督寇松勋爵奠基兴建,原计划作为市政厅,1921年达卡大学成立后,改为大学的理学院主楼。这座融合了红砖拱廊与莫卧儿风格穹顶的建筑,现在被列为孟加拉国家文化遗产。

寇松堂是一个多元融合的建筑,红砖立面外墙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式建筑风格、融合了马蹄形拱门的莫卧儿伊斯兰建筑元素、既有尖顶拱券的哥特复兴风格、也把适合热带气候的露天中庭自然通风的孟加拉民居特色融合为一体,使得寇松堂成为最具历史文化象征意义的建筑之一。既是殖民遗产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民族独立的启蒙地。

达卡大学是一座无围墙设计的校园,所以TukTuk车和人行可以自由出入校园,然后我就有了这张以寇松堂为背景的TukTuk司机

在达卡大学内看到这棵树杆上开满好看鲜花的大树,好特别。有知道这是什么树的,请留言告诉我啊!

离开达卡大学后我更前往今天的下一站:孟加拉国立博物馆。因为达卡大学无围墙校园的特性,使得校园内的涂鸦延伸至校外街道,形成了“学术-市井”交融的公共画布,所以我又边走边拍了许多涂鸦。校园外的涂鸦内容相比校园内的更为尖锐,内容大多是政治诅咒、民生诉求、文化反叛。下面发一组在校园外拍摄的涂鸦,大家自己细品吧!

在达卡大学一带有许多这样的参天大树,不管多大的太阳,只要在树下一站,马上就被凉意包裹,还有一种被保护的安全感。

孟加拉国家博物馆一共有三层,第一层:自然与文明的根基。第二层:历史长河与民族记忆。第三层:现代性与全球对话。一层的主题为自然与文明的根基,陈列有皇家孟加拉虎标本、孟加拉湾的海洋生物以及珍稀矿物,系统地展览区域的生物物种。因为孟加拉虎标本前一直有本地小朋友在排队与它合照,我不想再次被本地人拉着拍合照,所以我远远看了一眼孟加拉虎标本就走去看其它的展厅。这个展厅展览孟加拉不同民族的特色服饰、日常用品与陶器。

这些民族服饰好精美,虽然分不清分别属于什么民族的服装,但每一款都好好看。

这一套配饰放在今天也不过时,穿戴起来一样很时尚

底下的三顶是帽子,墙上挂着的忘记是什么了

盾牌与长矛

不同造形的陶器

中间这只是应该是孟加拉虎吧?

一层还有关于中世纪船舶的模型展览,船是孟加拉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博物馆内有专门的展柜陈列着不同时期、各种造型、不同用途的船模型。

博物馆的二层的主题是历史长河与民族记忆,这里有一个展厅专门展出大索玛普利大寺的文物,收藏着近300块出土自索玛普利大寺的赤陶浮雕面板,还有佛教圣像、中央佛塔砖雕残件、青铜密教佛像和陀罗尼经板等数量众多的藏品。来自索玛普利大寺的佛像头

来自索玛普利大寺的佛像头

这块浮雕是鼓乐供养图,这一类的浮雕嵌于寺庙的回廊石柱或佛塔基座,高约1.5米,供信众绕行礼佛时观赏。索玛普利大寺现存34块同类浮雕,按顺时针排列讲述佛陀的生平,这幅浮雕是第17幅的“供养篇”序列。

这幅“贵族武士骑射图”浮雕面板,位于索玛普利大寺基座第四层西侧,12块世俗主题浮雕里的一块,毗邻“王室供养”与“战象游行”板块。这块浮雕是帕拉王朝军事强权与佛教信仰共舞的缩影,更是索玛普利大寺基座浮雕装饰中反映世俗权贵生活的代表作品。

这幅农耕礼佛图浮雕面板,1926年出土于索玛普利大寺中央佛塔东侧工匠生活区,描绘农民为寺院耕作的“功德劳动”Dharma karma,属于索玛普利大寺北回廊基座浮雕。

这幅金刚手菩萨降魔相的浮雕面板,在1933年发现于索玛普利大寺中央佛塔地宫入品,属于西回廊护法神龛板。

金刚手菩萨Vajrapani密教忿怒相浮雕,位于索玛普利大寺中央佛塔的回廊护法神龛。

这幅“忿怒相湿婆舞王像”Nataraja as Bhaiarava浮雕面板,位于索玛普利大寺密教灌顶室入口,信众需要凝视忿怒相以破除内心恐惧,方能进入内殿受法。索玛普利大寺虽然是佛教佛寺,但在9世纪时受坦陀罗密教Tantra影响,吸收湿婆派仪轨,形成“佛为体,湿为用”的修持体系。这幅“忿怒相湿婆舞王像”Nataraja as Bhaiarava浮雕面板,是帕拉王朝9世纪密教艺术的核心代表作。

这幅是“辩才天女乘金宝神兽图”Saravati on Kinnara 浮雕,是佛教密教与印度教元素融合的稀有实证。9世纪索玛普利大寺国密教盛行吸纳印度教神祇,辩才天女被赋予“般若佛母”的新身份,辅助修行者开启妙慧。女神腰肢扭转与神兽腾跃的张力,体现当时帕拉艺术“动静合一”的美学突破。这件浮雕出土于僧侣修习声明(语言学)与密咒的音乐殿Sangitashala的西墙。

这座“俱毗罗大药叉护法像”Kubera as Dharmapala砂岩石雕,是9世纪帕拉王朝佛教密教艺术典型作品,兼具财富守护与佛法威慑的双重内涵。俱毗罗原为印度教财神,帕拉王朝将其吸纳为佛教“宝藏神”Jambhala,赋予护法职能,体现索玛普利佛与印度教神祇共生体系。这座雕像供奉在索玛普利大寺的“财神殿”Dhanada Mandira,用于密教信徒触摸吐宝鼠求财运的财宝灌顶仪式。仪式是由僧人诵《大宝藏明王经》时,以这座雕像作为中心向吐宝鼠抛掷钱币祝愿的“投宝仪式”。

这幅“密教三圣曼荼罗”Tantric Triad Mandala浮雕面板,是9世纪帕拉王朝佛教密教艺术中罕见的佛与印度教神祇共祀的实证。浮雕中间的女性神祇是右手持贝叶经、左手持未开莲花的辩才天女Sarasvati; 右侧的男性神祇是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断牙的大日如来Vairocana; 左侧是象头神伽内什Ganessha。这块浮雕面板是索玛普利大寺密教灌顶殿Abhisekha Mandapar的拱门楣石,高悬于导师法座上方,信徒入殿须先仰视三圣。

这幅“密教娜迦龙王护法像”Nagarja Dharmapala是9世纪帕拉王朝佛教密教仪轨中驱邪镇寺的核心圣物。这幅浮雕面板嵌于索玛普利大寺的地下供水渠入口墙壁,一共有6处同类型的浮雕构成“水脉守护阵”,防止邪灵污染水源。据记载,开渠仪式需要用牛奶一边浇注蛇首,一边唱诵娜迦守护真言。所以这幅娜迦浮雕不仅是艺术,还是索玛普利大寺“水土共生信仰”的终极密码。

这块浮雕残件是“密教掉首神兽门楣”Vrishabha Dvarapala Tympanum,是索玛普利大寺四大护门楣之一。

这幅浮雕是“佛陀三昧耶灌顶图”Buddha Abhiseka Mandala,是9世纪帕拉王朝密教“即身成佛”仪轨的视觉圣典。浮雕的中间是佛陀大日如来Vairocana; 左侧双妇神祇是智慧天女与妙音天女; 右侧是外道成就师Siddha。这浮雕出土于索玛普利大寺密教灌顶殿东壁,灌顶时弟子跪于浮雕前模拟天女姿态。

这幅浮雕是“伽鲁达擒蛇门拱饰”Garuda Naga-dharana Tympanum,是9世纪帕拉王朝密教建筑中象征“佛法镇邪” 的核心构件。浮雕嵌于索玛普利大寺东门拱券顶端,与西门的“娜迦龙王浮雕”形对峙,金翅鸟东镇蛇众,构成密教“邪不犯正”的空间防御体系。

这座红砂岩佛像组雕是索玛普利大寺中心佛塔底层右绕回廊第5佛龛的佛陀定像与肋侍菩萨,是大寺中心佛塔回廊供奉的核心圣物。

下面的2块是9世纪帕拉王朝陶质佛龛模组,证实了当年索玛普利大寺是“模印造像生产线”。

下面3块是9世纪帕拉王朝佛塔莲纹地砖Pala-era Lotus Pedestal Tiles,是索玛普利大寺中心佛塔基座“仰莲承佛系统”的核心构件

这块是索玛普利大寺瓦顶排水构件,是寺庙屋顶系统的防水与宗教符号的复合体。

这块浮雕是“密教宇宙树拱顶石”Tantric Kalpa-vrksaBoss,是索玛普利大寺星象观测殿中象征“三界结构”的核心圣物。这块浮雕嵌于星象观测殿穹顶的中心,树冠顶端的最大圆点果对准殿顶孔洞,每天雨季首夜月光穿过孔洞照射果实,标记天文年历起点。树枝的22条主脉对应扣除五大隐宿的“月行二十七宿”。

这块是索玛普利大寺铺设在中心佛塔最顶层基座的仰莲承像砖Pala-era Lotus Pedestal Brick for Stupa lcon,是佛塔中承托等身青铜佛像的基座构件。每年春分的正午,阳光透过佛塔的金顶孔洞,精准地投射于浮雕的塔尖上。这个过程持续22分钟,对应该密教22阶灌顶,此时僧人会进行“日光灌顶”的仪式。

这块浮雕面板是“密教三重法界拱门饰板”Tri-dhatu Mandala Arch Panel,是索玛普利大寺中心佛塔核心层级的密教宇宙象征构件,嵌在佛塔西面第二层,对应该密教修行的两大功能:1.空间结界,菱形网格形成“法界能量网”,防止邪灵侵入圣域; 2.时间刻度,春分、秋分的阳光穿过三层的拱门,光线沿着中轴柱移动标记“时空临界点”。

这个区域都是金属制品,这是一张是19世纪莫卧儿复兴风格铸铁王座

还有不同时期的佛像

这座是“帕拉王朝铜鎏金佛陀双观音组像”Pala Dynasty Gilt-Bronze of Buddha and Two Avalokiteshvara,是9-10世纪孟加拉佛教艺术的巅峰代表之一。

这是一座出土于孟加拉库米拉地区的“密教持器观音”Vara-patra Avalokitesvara,9世纪的青铜造像,是帕拉王朝佛教密教艺术典范之一。

这是一座高81cm、出土于吉大港地区的班达班、8世纪帕拉王朝的观音菩萨铜像。

这区域展览石雕造像

这是一座9世纪帕拉王朝早期的佛陀降魔成道像

这座是萨尔班遗址的禅定佛陀像

毗湿奴Vishnu神像

毗湿奴Vishnu神像

这座是十世纪帕拉王朝晚期的杜尔迦降魔石雕Mahishasuramardini

这座是朱罗-孟加拉湿婆瑜伽像Shiva Yogaraj

这座出土于东孟加拉婆伊罗拉河遗址的玄武岩雕像,是公元950年-980年帕拉王朝的迦楼罗合十礼敬像Pala Era Baruda Garuda Anjali Mudra,是10世纪印度教与佛教艺术融合的顶级杰作。

这是一座帕拉王朝时期的四面湿婆林伽Shivalinga石雕,是10世纪印度教密教Tantric艺术的巅峰之作,这座出土在孟加拉国拉杰沙希毗湿奴神庙遗址(十世纪帕拉王朝的印度教神庙)的林伽兼具宗教功能与哲学象征。

这是出土在库米拉莫因莫蒂遗址Mainamati 8世纪佛寺群里的湿婆神殿,是帕拉王朝时期的黑玄武岩密教林伽Pala Era Tantric Shivalinga in Basalt。

这座石雕是帕拉王朝的杜尔加诛魔像Pala Dynasty Durga Mahishasurdini,是印度教切艺术中表现女神战胜水牛魔的经典造像。

这座“十臂迦梨诛魔像”Pala Kali Mahamayaa Saulpture,是9-10世纪帕拉王朝印度密教艺术的终极表达。这座多臂迦梨呈降魔姿态——踩踏在象征无知矮人阿普斯马拉身上,隐喻智慧辗压愚痴。繁复的背景表现宇宙能量场。

这座出土于巴盖尔霍佛教遗址群的石雕是帕拉王朝密教宇宙碑Pala Tantric Stele of Cosmis Shiva-Parvti,是10世纪印度教密教艺术的典范。

这座出土于孟加拉库米拉大自在天寺遗址Kailas Nath Temple,Comilla,帕拉王朝的湿婆帕尔瓦蒂合璧圣像Pala Era Shiva-Parati Uma-Maheshvara Sculpture,为10世纪印度教密教的艺术典范,是印度教神权圣婚的永恒象征。

这座石雕是“帕拉王朝四臂辨才天女悠哉传法像”Pala Era Four-Amed Saraswati Vidya dayini,这座石雕是佛教与印度教共生的宗教融合密码,是9-10世纪佛教与印度融合的智慧女神圣像。

这座出土于巴盖尔霍物遗址的“帕拉王朝密教帕尔瓦蒂手擎林伽像”,是10世纪印度教密教Shaktism中“阴性力量主宰性本源”的革新性圣像。这座雕像被认为“女神凌驾男神”,是“南亚最早女权主义宗教艺术”,虽然这说法一直存在争议,但普遍认这是为“女神掌控宇宙本源的密教革命”,是帕拉王朝的信仰实验。

这座出土于巴盖尔霍密教遗址Bagerhut Shakta Shrine,是10世纪印度教密教艺术的代表杰作。

帕拉王朝石雕展厅

这是一块苏丹时期清真寺门槛石Sultanate Period Mosque Threshold Stone是15世纪孟加拉苏丹国伊斯兰建筑的珍贵遗存。

这是一根出土于帕哈尔普尔大寺遗址Somapura Mahavihara主殿木雕,全称叫“帕拉王朝佛寺承重柱:夜叉女与七重天”Pala Era Temple Columu wifh Yakshi and Celestial Realms,是12根承重柱中西北角守护方位的一根。

这是11世纪孟加拉佛教建筑的稀世遗存:帕拉王朝佛寺木构山门Pala Era Wooden Temple Torana

象牙牙雕

象牙

这座好像也是象牙牙雕

象牙牙雕

象牙牙雕

这个展馆展览孟加拉不同时期的武器

这是18世纪孟加:拉纳瓦布王朝的宫庭礼仪圣物纳瓦布西拉杰 乌德 达乌拉的鎏金铜床榻Gilt=Bronze Ceremonial Bed of Nawab siraj-ud-Daulah

这只“莫卧儿时期达卡总督宝座守护狮”Mughal Era Bronze Guardian Lion of Subahdra's Throne,是19世纪孟加拉莫卧儿行省的王权象征。

这是一组孟加拉殖民时期银锡合金茶礼具套组,是19世纪英国殖民时期的诺瓦布家庭庆典用雕花茶器。

孟加拉传统乐器

这个展厅展览的是英性印度时期孟加拉贵族的家具

为张19世纪纳瓦布王朝的鎏金乌木婚仪床,是英性印度时期孟加拉贵族礼制家具的巅峰代表。

孟加拉现代艺术展厅

孟加拉国家博物馆不但是南亚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这里不仅是文物的仓库,更是孟加拉国苦难与辉煌的对话场,游走其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在孟加拉的首都达卡,有超过5000个的贫民窟,有超过300万的人口居住在这些贫民窟里,占达卡总人口的20%,这个数字还随着每年新增的30-40万农村移民在加剧扩张。高密度的居住环境、恶劣的卫生问题、污染严重的水源、垃圾围城、教育资源缺乏以及医疗覆盖不足等问题,都严重威胁着这些生活在贫民窟人们的生命。去孟加拉之前,看到过一些职业旅行博主发的夸大孟加拉贫民窟现实情况的视频。我之前曾去过其它国家的一些贫民窟,总觉得这些职业旅行博主发的孟加拉贫民窟视频不太真实,于是我和小伙伴决定自己亲自到贫民窟一探虚实。我和小伙伴坐TUKTUK来到离我们酒店最近的一个贫民窟,TUKTUK车司机放下我们并指了一下路边的一个市场,示意这里就是贫民窟。

不了解情况的我们先围着市场外围走了一圈,观察是否安全。这个市场出售的都是一些低端的玩具和生活日用品,还有低端的成衣,明显和达卡市中心区商店出售的商品不是同一个等级。

但没想到竟然还有一家小型的银饰店,虽然店里的款式与数量不多,但足以证明贫民窟的生活并没有印象中的困窘。

银饰的款式还挺好看的。

达卡为什么有这么多贫民窟呢?查资料得到一些数据:孟加拉国90%国土位于恒河三角洲,平均海拔仅10米,海面上升、盐水入侵导致西南沿海地区农田盐碱化、水稻绝收。每年的特大洪水淹没60%的国土,致使数十万农民失去生计。沿海地区淡水资源危机,这些地区的妇女儿童每天要徒步5小时去取生活用水,一些男性也不得不减少工作时间去取水,导致家庭收入减少。他们为了改善生活,选择离开原本生活的城市,来到达卡寻求新的机会。这些从农村来到达卡的移民,普遍学历不高(很多还是文盲),只能从事低端的工作。达卡超过100万辆的TUKTUK车司机、周边制衣厂的工人,都是贫民窟的主要居民。贫民窟的房子基本上以铁皮、木板、塑料布搭建,平均面积不足9平米,经常出现7、8口的家庭挤在不到5平米房子的情况。贫民窟有非常严重的卫生问题,厕所覆盖率只有30%。1500人共用一个厕所,多为露天坑厕,滋生蛆虫。贫民窟每天产生5000吨,只有4成能被处理,其余的堆积成“垃圾山”或直接倒入河里,污染生活水源。水源被污染导致儿童腹泻病高发,呼吸感染率达40%,每年超过5万名生活在贫民窟的儿童死于水传播疾病。贫民窟的医疗资源匮乏,45%的孕妇在家里由接生婆生产,致使贫民窟的新生儿死亡率达50%。贫民窟有15%的儿童在6-14岁便辍学务工,这些辍学的儿童要不成为制衣厂的童工,要不就是流连在垃圾山的拾荒儿童。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其中一条可以深入到贫民窟的巷子,很快就看到这里面的真实生活情景。

虽然巷子很窄,但在一些稍宽的位置或转角处都有流动小摊在出售当地常见的饮品。

贫民窟内也有不少出售低端零售的小商店

居住在这个贫民窟的人衣着都很干净整齐,主要的通道都是铺上水泥的硬化路面,卫生情况也没有想象中差,这是达卡贫民窟给我的初印象。

我和小伙伴都拿着专业相机,马上吸引了一班小朋友的注意,他们开始只好奇地看着我们,见到我们举着相机拍摄他们,马上欢快地动了起来。随着他们的跑动,我的快门一直按个不停。

小伙伴举着相机给他们看里面的影像,小朋友们对着屏幕在开心地在比划。

虽然他们生活在贫民窟,但笑容却是如此的天真烂漫。

孟加拉人拥有非常立体的五官,我前面的她真的好好看啊!

我冲着她浅浅一笑,她回我一个含蓄的笑容

她瞪着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镜头,任由我拍摄

我和小伙伴一边拍一边走,这群小朋友也一直跟在我们身后,来到一家小商店里,小伙伴请这些做过我们模特的小朋友吃零食,给他们每人买了一包非常便宜的零食。

原本坐在商店里的这个帅哥看到拿着相机的我,马上摆出一个爱心叫我拍摄,我也就不客气啦!

另一个帅哥也招呼我拍摄他,我连忙按下快门

拿到零食的小朋友开心地品尝着

随着我们走得越深入,一些家长也走出来围观我们

并与小朋友站在一起要求我们拍摄

看到我的镜头向着她们,马上摆了个POSE

在贫民窟的这个房子里,我看到一台很新颖的冰箱。再次证明,达卡的贫民窟虽然环境不好,但生活条件远没有一些职业旅行博主视频里的那么差。

这群小朋友一直跟着我们,有他们的陪伴,让本来有点紧张的我慢慢放松了下来

高挑纤瘦的身材,很符合我们的审美,一身桃红色的纱丽包裹着她曼妙的体形。

后来她直接站在一个凉棚下,让我们慢慢拍

认真在拍摄完后,她继续去做饭。自然松驰状态下的她真的太好看了,我忍不住又拍了起来。

我也忘记了按了多少次快门,只觉得她的美值得我这样浪费快门次数

这个年纪小小的女孩,已经在要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

羞怯的她不敢一直直视我的镜头,偶然瞟我一眼,然后马上又移开视线。嗯,都被我抓拍下来了。

下面的这个小女孩和这个小男孩摆了一个国内很常见的POSE,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来的中国游客或摄影团教她的呢?我个人是更喜欢拍摄那些真实、自然状态下的孟加拉人们。

我们在贫民窟里是没有方向感的,沿着一条又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转来转去,一边拍摄记录最真实的达卡贫民窟。

达卡贫民窟的各种问题引起了国际组织的注意,世界银行给孟加拉提供1亿美元优惠贷款,重点改善贫民窟的排水系统、拓宽道路、修建公共活动空间,缓解拥挤的洪涝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协助检测地下水的砷污染,在超标井口钉红色警示牌,安全井钉绿色牌,并为贫困居民提供购水补贴,降低砷中毒致癌风险。联合国环境署(UNEP)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合作制定固体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分类收集与运输,改造垃圾填埋场、减少露天垃圾对水源的污染。世界银行提供5.1亿美元支持中等教育,覆盖1300万学生,重点资助贫民窟女孩和贫困儿童,并为50万老师提供培训、增设公共卫生课程、发放奖学金降低辍学率等。万事达基金会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启动3亿美元项目,支持难民青年教育和就业,包括职业认证和创业培训等,已经帮助6.8万名青年成功就业。这些国际援助帮助改善了贫民窟部分群体的生活条件,希望未来这些贫民窟里的环境能越来越好,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体有更好的明天。

THE END
0.澳洲护照签证费用上涨——近期留学资讯2025年1月1日起,十年期成人澳大利亚护照费用增至412澳元,五年期儿童护照的费用增至208澳元。2025年2月1日起,485签证的申请费用上涨至2235澳元,500学生签证和陪读签证费用上涨至1600澳元。 俄罗斯宣布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新闻处1月7日宣布俄罗斯高等教育机构(HEIs)将从 2026年9月1日起转向新的高等教jvzq<84yyy4djrxc0gjv0ls1uv{e{jgtqcj04977235u49772375a;6334?67@70jvsm
1.2025年澳大利亚十年常旅客签证申请全解析澳大利亚自2024年12月7日起正式向中国公民开放十年常旅客签证(Frequent Traveller Stream),属于600签证类别子类。该签证有效期长达10年,适用于旅游、探亲、商务及邮轮旅行等场景,每次入境最长停留3个月,24个月内累计停留不得超过12个月。政策覆盖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1个亚洲国家,申请人可全球范围内提交申请。 jvzq<84yyy4bqsn0ep5og€x149:57<;0jvsm
2.现行收费标准Passport fees Effective from 01/01/2025 Consular Fees AU$ CNY Administering an oath or receiving a declaration or affirmation $88.00 400 Effecting, or attempting to effect, service of a document and issuing a certificate or affidavit of service or attempted service of a document $88.00 jvzquC41ejooc7jodcyt{7lqx0gv1kopi1Ipp|znct8`6: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