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的上海码头,中英庚款留学生们在进行登船前的例行检查,其中就包括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等,不料,他们在护照上看到印有日本签证章。
一时之间,留学生们神情激愤:“我们的国土正在被日方侵略,如今出国求学,竟要先得到侵略者的许可?奇耻大辱!”
英国代办闻讯而来,他无法理解这群东方学子的愤怒,只是不耐烦地回应:“这是必要手续,若不能接受,可以放弃这次机会。”
一时间,众人陷入沉默。
一边是寒窗十载换来的,足以改变个人命运的黄金机会;另一边,是绝不容践踏的民族尊严与家国大义。
他们该何去何从?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平时沉默寡言的郭永怀站了出来,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那本耻辱的护照上,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我远渡重洋,是为求知报国,若此刻便需折腰事敌,将来何以挺直脊梁?这国,不出也罢!”
说罢,在所有人惊愕与复杂的目光中,他提起简单的行囊,头也不回地走下了舷梯,他的身形清瘦的,背影孤独又决绝。
钱伟长和林家翘看着他的背影,愣了几秒,也狠狠地将护照摔在地上,跟着离开了。
郭永怀的这次决绝,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他的家国情怀与个人经历长期积淀的必然爆发。
但拒签后的日子,郭永怀过得并不轻松。
他回到昆明,重新回到西南联大教书,一边授课,一边继续自己的研究,有人嘲笑他傻,放着好好的留学机会不要,可郭永怀从来不在意。
他说:“学问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一个连自己国家都不爱的人,学再多知识,也成不了大事。”
1、农村小子逆袭成北大高材生,决定要科学救国
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的农村,一路从县立高小考到南开大学物理系,后来又在西南联大深造,师从物理学界泰斗周培源,是妥妥的学霸级人物。
郭永怀的物理学老师周培源特别看重他,常常课后单独给他讲前沿理论,还告诫他:“物理是无国界的,但物理学家是有国界的。现在国家积弱,将来你们学成名就,可不能忘了回来。”
这句话,郭永怀记了一辈子。
郭永怀亲历了“九一八”事变的国耻,参与过“一二九”运动的游行,亲眼目睹同胞在战火中的苦难与挣扎。
正是这些经历,让科学与救国这两个词,在他心中深深地融为一体,郭永怀常说:“学物理,不仅要探万物之理,更要解家国之困,科学救国,绝非空谈!”
因此,当护照上的日本印章赤裸裸地提醒他国难当头,民族受辱时,他骨子里的血性与知识分子的气节,让他无法做出任何妥协。
然而,真正的强者,能从绝境中开辟新路。
半年后,经过郭永怀与一批有同样气节的同学据理力争,还有中方多次与英方交涉,英方才最终做出让步,同意重新办理没有日本签章的新护照。
同年9月,包括郭永怀在内的22名留学生,才终于前往加拿大留学。
2、以身许国:燃烧的生命与不朽的功勋
在海外,郭永怀再次展现了惊人的学术天赋,他先后就读于多伦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钱学森是他的同门师兄。
冯·卡门特别看重郭永怀,多次劝他留在美国,承诺给他特别优厚的待遇和先进的实验室,都被郭永怀拒绝了,他心里一直记着周培源老师的话,学成之后要回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恩来召唤海外的学子回国共同建设新中国,得知消息后,郭永怀毫不犹豫地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收拾行李,准备办理回国手续。
可没想到,美国政府却从中作梗,他们把郭永怀列入了禁止回国人员名单,理由是他掌握的技术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有人上门威胁他:“如果执意回国,就以间谍罪逮捕你。”还有人许以高官厚禄:“只要你留下,年薪十万美金,比现在翻十倍。”
但都被郭永怀拒绝了,他说:“我的祖国需要我,我必须回国!”
为了冲破阻挠,他在送别晚会上,他亲手将十多年积累的,尚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手稿,一页页地亲手烧掉。
妻子李佩在一旁看着心痛不已,他却说:“这些知识都在我脑子里,烧了稿子,他们就没了阻拦我回国的理由。”
1956年,郭永怀历尽波折,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戈壁滩条件艰苦,物资匮乏,夏天最高气温能达到40多度,帐篷里像蒸笼一样,晚上又冷得刺骨;吃的是粗米、咸菜,有时候连水都不够喝;风沙大的时候,出门都要抱着电线杆走,不然会被风吹走。
郭永怀和科研人员们一起住帐篷、吃粗粮,白天在沙漠里搭建实验装置,晚上在油灯下演算数据。
为了加快研究进度,郭永怀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饿了就啃口干粮,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
而郭永怀和团队们看到这一幕,热泪盈眶。
3、精神永存:用生命守护的机密文件
当救援人员找到遗体时,看到了催人泪下的一幕:
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们分开时,发现两人胸部中间,夹着一个毫发无损的公文包,里面装着机密文件。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用血肉之躯,守护了比生命更重要的国家机密与科学数据。
靠着郭永怀留下的这份关键性资料,22天后,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试验成功,只是郭永怀,再也看不到了。
1999年,郭永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唯一一位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都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也是唯一的一位烈士。
在《大国功勋》中,是这样形容郭永怀的:“永怀初心”,从码头弃船,到焚稿归国,再到最后的以身殉国,郭永怀用他的一生,完整地诠释了什么是“永怀初心”,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担当。
有些选择,看似放弃,实则是为了更崇高的获得;有些脊梁,宁折不弯,撑起的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而像郭永怀这样从未出现在教科书上,却为祖国的发展,隐姓埋名一辈子的无名英雄还有很多,例如:
中国剖腹产第一人林巧稚;被西方人称为比核弹还恐怖的中国女人何泽慧;两鬓斑白才走入大众视野的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30年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是他们用生命和毕生所学,才换来了如今的盛世,他们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明星呀,向他们致敬。
《大国功勋》这本书里精心选取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将他们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建议每个家庭都可以准备一套,大人小孩都可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