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韩雇佣许可制劳务合作统计分析报告

《2024年中韩雇佣许可制劳务合作统计分析报告》由中国E9服务中心于2025年4月发布,聚焦中韩雇佣许可制劳务合作现状,剖析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旨在推动合作优化升级。

一、合作现状与挑战

自2007年合作启动至2024年,中国累计向韩国派遣劳务超1.16万人次,创造超700亿元外汇收入。但近年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韩国外籍劳务引进规模达7.8万人,中国仅占555人,市场份额不足1%,在17个派遣国中排名靠后。核心问题包括:

1. 派遣规模波动大:2020-2024年受疫情、韩国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派遣人数先降后升再降,2024年同比下降22.1%,但中国通过推广实现90.7%增长,创历史新高。

2. 区域发展失衡:河南、吉林占主导,2024年分别收到385份、296份合同,占比超70%;山东、黑龙江规模较小,合计不足10%。

4. 非法滞留问题突出:2023-2024年累计非法滞留194人,占派遣人数22.9%,涉及非法逃离企业、未及时变更工作登记等,损害国家形象。

二、核心问题成因

1. 韩国市场认知不足:仅0.52%的韩国企业雇佣中国劳务,多数企业对中国派遣资质不了解,宣传推广覆盖不足。

3. 内部管理薄弱:名簿更新滞后,大量无意愿人员占据名额;语言培训不足,80%受访韩企反馈中国劳务人员韩语沟通困难;区域间协同不足,各自为战导致内耗。

4. 韩国政策影响:2025年中国配额降至1100人,较2024年下降43.4%,主因非法滞留率高、企业满意度低及韩国产业人力公团的综合评分机制。

三、改善建议与未来方向

1. 打破传统认知:强化市场化推广,建立动态名簿更新机制,定期清理无效人员;将考试从“指标导向”转向“派遣全链条”,注重韩语实用能力与岗位匹配度。

2. 凝聚协同合力:统一业务标准,打造“China EPS”国家品牌;建立跨省联动机制,共享拒签、滞留等风险信息,避免内部竞争。

3. 完善制度建设:动态更新名簿,提升匹配效率;建立履约管理制度,强化行前教育与信用档案;固定考试节奏,开发系统化培训课程;搭建数字化在韩服务平台,强化事后管理。

4. 创新发展模式:引入市场化主体,探索“政府监管+市场运营”模式;对接在韩中资企业,开拓定向就业渠道;推动校企合作,将韩语与技能培训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级统一平台,整合资源提升协同效率。

四、未来展望

韩国未来八年将释放百万级外籍劳务岗位,中国需抓住机遇,从“政策执行”转向“品牌突围”。通过机制创新、市场导向与质量提升,构建现代化派遣体系,目标在2025年后逐步提升市场份额,重塑中国劳务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从“能派出去”到“派得更多、更快、更好”的转型,助力国家“稳就业”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