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雷欧《新版国际商务》第五章国际商务中的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第节国际商务合作

巴黎雷欧《新版国际商务》第五章 国际商务中的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第16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研

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新版国际商务》

巴黎雷欧 著

第五章 国际商务中的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国际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是国际商务合作的重要形式。本章深入分析国际承包工程的概念内涵更新、实务操作与风险应对,探讨国际劳务合作的新趋势与伦理指引,揭示在绿色化、数字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合规操作与灵活调整实现项目落地与权益保障。

16 国际劳务合作

国际劳务合作作为国际商务中劳动力要素跨境配置的核心形式,随全球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拓展内涵。

2020年后,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崛起,推动国际劳务合作从传统 “体力密集型”(如建筑工人)向 “技术密集型” 升级,催生出 “数字劳务”“绿色劳务” 等新分类;而且,远程办公技术的普及与高技能人才缺口的扩大,重塑了劳务流动模式。

国际劳工组织(ILO)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国际劳务流动规模达 2.3 亿人次,其中数字劳务与绿色劳务占比从 2020 年的 12% 升至 28%,高技能劳务缺口突破 3000 万人(芯片工程师、新能源技师等)。

从人权理论视角看,当代国际劳务合作需以 “劳工权益保护” 为伦理底线,避免 “剥削性合同”“权益侵害” 等问题,确保劳动力要素的跨境流动既符合经济规律,又尊重人的基本权利。

一、国际劳务合作的概念分类更新:数字与绿色维度的拓展

传统国际劳务合作主要分为 “普通劳务”(如农业工人、建筑工人)与“技术劳务”(如工程师、医生),2020 年后,数字技术与绿色转型推动劳务需求向 “数字服务”“绿色运维” 延伸,“数字劳务” 与 “绿色劳务” 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二者均以 “高技能” 为核心,且对跨境协作能力要求更高。

(一)数字劳务:跨境 IT 服务与远程技术支持

数字劳务指通过互联网提供跨境技术服务的劳务形式,涵盖跨境 IT 开发、远程运维、数据标注等,其核心特征是 “无物理流动”(劳务提供者无需出国)与 “实时协同”(依赖云端工具)。

2024年全球数字劳务市场规模达 5800 亿美元,较 2020 年增长 150%,印度、菲律宾、中国是主要劳务输出国,美国、欧盟是主要输入国。

典型场景包括:

跨境 IT 开发:印度软件工程师通过GitHub、Zoom 等工具,为美国科技公司提供 “APP 开发”“算法优化” 服务,2024 年印度跨境 IT 劳务收入达 1200 亿美元,占其服务出口总额的 40%;

远程数据服务:菲律宾 BPO(业务流程外包)企业承接欧盟电商平台的 “数据标注”“客服支持” 业务,劳务人员居家办公,通过云端系统完成数据处理,2024 年菲律宾数字劳务就业人数达 280 万人;

数字劳务的兴起,打破了 “劳务流动必须伴随人员迁徙” 的传统模式,降低了跨境劳务的时间与成本门槛,但也对劳务提供者的 “数字技能”(如云端协作工具使用)与“语言能力”(如英语沟通)提出更高要求。

(二)绿色劳务:新能源运维与低碳技术服务

绿色劳务指为绿色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与运维服务的劳务形式,涵盖新能源电站运维、碳核算咨询、低碳建筑检测等,其核心特征是 “技术专业化”(需掌握绿色技术)与 “标准国际化”(遵循国际绿色认证规范)。

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绿色劳务需求达 1200 万人次,其中光伏电站运维、风电技师、碳咨询顾问等岗位缺口超 500 万人,中国、德国、西班牙是主要劳务输出国,东南亚、非洲是主要需求市场。

典型场景包括:

新能源电站运维:中国光伏技师赴非洲肯尼亚光伏电站,负责 “光伏板清洁”“逆变器调试”“发电量监测”,确保电站年发电效率超 90%,2024年中国向非洲输出绿色劳务人员超 8 万人次;

碳核算与咨询:德国碳咨询顾问为欧盟制造业企业提供 “碳足迹核算”“减排方案设计” 服务,需熟悉 ISO 14064、GHG Protocol 等国际标准,2024 年欧盟绿色劳务市场规模达 1800 亿美元;

低碳建筑检测:英国 BREEAM 认证工程师赴中东迪拜,对低碳商业中心进行 “能耗检测”“绿色认证审核”,确保项目符合BREEAM Outstanding 标准,这类高技能劳务人员年薪可达 15 万美元,远超普通技术劳务。

绿色劳务的增长,直接受益于全球绿色项目投资的扩张,据《全球基础设施展望》预测,2030 年绿色劳务需求将突破 3000 万人次,成为国际劳务合作的主流领域。

二、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趋势:远程化与高技能化

2020年后,新冠疫情催生的远程办公习惯与全球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叠加,使国际劳务合作呈现 “远程劳务兴起”“高技能短缺加剧” 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既改变了劳务流动的形式,也对劳务输出国的技能培训体系提出新要求。

(一)远程劳务兴起:无国界协作成为常态

远程劳务依托 “云协作工具”(如 Zoom、Slack、云端项目管理软件),实现 “劳务提供与地理无关”,2024 年全球远程国际劳务规模达8500 万人次,较 2020 年增长 3 倍,主要集中在 IT、设计、咨询等知识密集型领域。

国际劳工组织调研显示,70% 的跨国企业表示 “将长期保留远程国际劳务模式”,原因包括:

成本降低:远程劳务无需承担 “签证办理”“住宿补贴” 等费用,企业用工成本平均降低 35%,如美国某科技公司通过雇佣印度远程程序员,人力成本较本土员工降低 60%;

人才池扩大: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筛选人才,突破 “本地人才短缺” 限制,如欧洲某 AI企业通过雇佣中国远程数据科学家,快速组建 100 人的算法团队;

欧盟 2024 年出台《远程国际劳务监管指南》,要求企业为远程劳务人员缴纳 “跨境社保”,确保其享有医疗、养老等权益。

(二)高技能劳务短缺加剧:芯片、新能源领域缺口突出

全球科技竞争与绿色转型的推进,使高技能劳务需求激增,而教育体系的 “技能滞后” 导致缺口扩大。

国际劳工组织 2024 年报告显示,全球高技能劳务缺口达 3020 万人,其中:

芯片领域:全球芯片工程师缺口超 75 万人,美国、中国、韩国是主要需求国,企业为争夺人才纷纷提高薪酬,美国芯片设计工程师年薪平均达 18 万美元,较 2020 年增长40%;

新能源领域:风电技师、光伏系统设计师缺口超 1200 万人,非洲、东南亚因新能源项目集中,缺口尤为突出,肯尼亚某光伏电站为招聘运维技师,将月薪提高至 3000 美元(当地平均工资的 5 倍);

数字领域:AI 训练师、云计算工程师缺口超 1000 万人,印度、菲律宾通过 “专项培训计划”(如印度政府的 “数字技能 mission”),年培养数字高技能人才超 500 万人次,成为主要劳务输出国。

高技能劳务短缺推动 “技能培训” 成为劳务输出国的核心竞争力,中国 2024 年启动 “国际高技能劳务培训计划”,重点培养光伏运维、芯片封装测试等人才,年输出高技能劳务人员超 20 万人次,较 2020 年增长 120%。

三、国际劳务合作的伦理指引:基于人权理论的劳工权益保护

人权理论强调 “人的尊严与基本权利不可侵犯”,国际劳务合作作为劳动力要素的跨境配置,需以 “保护劳工权益” 为伦理核心,避免 “剥削性合同”“歧视性待遇”“权益侵害” 等问题。

近年来,部分国际劳务合作中仍存在 “欠薪”“超长加班”“社保缺失” 等现象,如东南亚某建筑项目中,劳务人员被要求每天工作 14 小时,且拖欠工资达 6 个月,这类行为严重违背人权理论,也损害国际劳务合作的可持续性。基于人权理论,国际劳务合作需重点保障以下权益:

(一)避免剥削性劳务合同:禁止不公平条款

剥削性劳务合同通常包含 “低薪绑定”“高额违约金”“限制人身自由” 等条款,如某中介为劳务人员办理赴中东工作签证时,要求签订 “3 年内不得离职,否则赔偿 10 万美元违约金” 的合同,这类条款本质是 “强制劳动”,违背人权理论中的 “自由择业权”。

规范劳务合同需遵循 “公平原则”,核心包括:

无强制绑定:禁止约定 “最低服务年限违约金”,劳务人员有权提前 30 天书面申请离职;

费用明晰:禁止中介收取 “高额服务费”(不得超过劳务人员首月工资的 50%),且需在合同中列明所有费用明细。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不得与劳务人员签订 “含有不公平条款的合同”,否则最高可罚款 50 万元,有效遏制了剥削性合同的泛滥。

(二)保障基本劳动权益:社保、安全与尊严

基于人权理论中的 “生存权”“健康权”,国际劳务合作需保障劳务人员的 “社保缴纳”“职业安全”“人格尊严”,避免 “权益缩水”。

具体保障措施包括:

社保全覆盖:劳务输出国与输入国需通过 “双边社保协定”,确保劳务人员享有 “医疗、养老、工伤” 等社保,如中国与德国签订的《社会保障协定》,规定中国劳务人员在德国工作期间,可继续缴纳中国社保,享受德国的工伤保险;

职业安全防护:企业需为劳务人员提供 “安全培训” 与 “防护设备”,如光伏电站运维人员需配备 “防坠落安全带”“绝缘手套”,且每月进行安全演练,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配备完善安全措施的项目,工伤率可降低 70%;

禁止歧视与虐待:劳务人员享有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的权利,禁止因国籍、种族、性别实施歧视(如同工不同酬),禁止体罚、辱骂等虐待行为,如某沙特建筑项目中,企业因辱骂菲律宾劳务人员被当地政府罚款 100 万美元,并限期整改。

(三)完善劳务纠纷解决机制:便捷与公正

劳务人员在跨境就业中易面临 “维权难”(语言障碍、法律不熟悉),基于人权理论中的 “司法救济权”,需建立 “便捷、公正” 的纠纷解决机制,包括:

设立专门机构:劳务输出国需在主要输入国设立 “劳务维权中心”,提供 “免费法律咨询”“翻译服务”,如中国在沙特、阿联酋等国设立的 “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2024 年帮助 2 万名劳务人员解决欠薪、工伤纠纷;

优先调解:鼓励通过 “调解” 解决纠纷,避免冗长的诉讼,如新加坡设立的 “国际劳务调解中心”,平均 30 天可解决纠纷,调解成功率达 85%;

司法协作:劳务输出国与输入国需建立 “司法协作机制”,如中国与泰国签订的《劳务纠纷司法协助协定》,规定泰国法院可委托中国法院送达法律文书,提高纠纷解决效率。

四、国际劳务合作的未来与实践建议

2020年后,国际劳务合作已进入 “数字驱动、绿色引领、权益优先” 的新阶段,数字劳务与绿色劳务的崛起为劳务输出国提供了新机遇,而高技能短缺与远程化趋势则对劳务培训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从人权理论视角看,国际劳务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 “经济效率” 与 “伦理规范” 的平衡 。既要通过劳务流动实现全球劳动力优化配置,又要以劳工权益保护为底线,避免沦为“剥削工具”。

对劳务输出国而言,需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技能培训升级:聚焦数字劳务、绿色劳务需求,开展 “订单式培训”(如与跨国企业合作培养光伏运维技师),提升劳务人员的市场竞争力;

监管体系完善:加强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监管,严查 “剥削性合同”“虚假招聘”,建立企业 “信用评级” 制度,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

维权能力建设:在劳务人员出国前开展 “权益保护培训”(如如何签订合同、如何维权),在输入国设立维权中心,打通维权通道。

对劳务输入国而言,需打破 “地方保护” 与 “歧视性政策”,建立 “公平的劳务市场”,完善 “远程劳务监管”“社保衔接” 等法规,确保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这样,国际劳务合作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人权保护的积极力量。

《新版国际商务》(第5版):简介

本书是广东高校本科和研究生相关专业推荐读物,也是工商贸易类专业考研辅导用书。全书具有国际视野,论述深入浅出,在当代国际商务理论和国际商务专业技能方面多次被评为优秀书籍,助力商贸专业人士通晓国际商务环境和规则,熟悉跨国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用于培养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等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跨国企业经营管理、国际商务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法律实务的国际化、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剖析国际商务理论与实践的权威著作,紧跟时代步伐,结合21世纪第三个十年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新兴趋势,对国际商务的核心概念、历史演进、关键理论、实务操作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更新,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国际商务领域的全景图。

书中对国际商务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强调了其涵盖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与价值共创的复合型体系,并从历史维度追溯了国际商务从“零和博弈”向“共生共赢”转变的演进路径。

在理论探讨部分,本书不仅深入解读了传统国际商务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还着重分析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国际生产网络理论、ESG价值理论等新兴理论,为理解当代国际商务的运行逻辑提供了全新框架。

在实务操作层面,本书详细阐述了国际商务中的资本移动、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科技与信息合作、供应链管理、支付结算与数字贸易、商务谈判、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指导。

书中还对国际商务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探讨了技术革命、绿色转型、地缘政治等因素对国际商务发展的影响。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既适合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企业决策者、国际贸易从业者等作为实践指南。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国际商务的内涵与外延,把握国际商务的发展规律,提升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决策与运营能力。

THE END
0.国际经济合作(豆瓣)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特点与内容 5.2 国际技术合作的方式 5.3 我国对外技术合作 5.4 国际技术贸易合同 关键术语 复习与思考 阅读分析第6章 国际劳务合作 学习目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热门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我要写书评 国际经济合作的书评 ······ ( 全部0 条 ) 论坛 ······ 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8:?91
1.经济贸易全球化模板(10篇)现代国际贸易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国际商品贸易、国际劳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二战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商品贸易发展速度,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于货物贸易正在快速上升,至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相当于当年商品出口贸易额的25%,这一比例数还在逐年提高,使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世界贸易新的增长点。工业制品中技术产品特别jvzquC41yy}/jjthcdobq7hqo1nbq€jp15>7;:3jvor
2.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路径研究从数字经济赋能国际合作的机制来看,数字经济产生的成本节约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显著降低了国际合作的固定成本,增加了基于数字技术、数字要素等国际贸易、投资、劳务合作等概率,催生了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新增长点,即通过数字技术、数字要素、数字创新等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从数字经济赋能国际合作的现实效果来看,jvzq<84ilu4dc|x0ep5l{my1m{juat~ei1814<541v814<5438e67A=93:4tj}rn
3.国际金融(第二版)3.是一国外汇资财,能用以偿还国际债务这表明以外币所标示的支付凭证,是一国的外汇资财,可用以偿付对外国的债务。(三)外汇的作用(1)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进行国际间货物、服务等产出的买卖;(2)作为国际支付手段进行国际商品、国际金融、国际劳务、国际资金等方面债权债务的清偿;(3)作为国际储备手段,支付一国必须偿还jvzquC41fqi/okfnkd4dqv4xkg}0dj7676<59=;dc6k5h<;5h:iee>72f7750qyon
4.2025年船员服务未来发展趋势预测8.1.1 中远对外劳务合作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组织架构分析 (3)公司业务范围分析 (4)公司管理船员数量 (5)公司服务船舶类型 (6)公司主要合作单位 (7)公司营销网络分布 (8)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9)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10)公司投资与并购分析 (11)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8.1.2 中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1jvzquC41yy}/erw0ep5SaSncqVuoibzpUj{0:?4Ejwgo[~fpHw]vYnnNckLb\qfpSwYikbzEg0nuou
5.投资合作方式范文我国已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投资的方式多以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为主,现在这些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对外投资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正处在超过*美元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在这样一个阶段对外投资将大幅上升,增速超过外资流入的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444;/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