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解读要点

认证主体:蔡**(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西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1、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解读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 (第六十五号第六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2007年年6 6月月2929日通日通过,现予公布,自过,现予公布,自20082008年年1 1月月1 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胡锦涛 2007 2007年年6 6月月2929日日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立法宗旨立法宗旨中华人

3、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凝固化立法变化凝固化立法变化劳动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试用期试用期试用期与合同期相联系试用期与合同期相联系医疗期医疗期医疗期满可以单方解除合同医疗期满可以单方解除合同非过失解除非过失解除任何期限合同均可以解除任何期限合同均可以解除合同到期终止合同到期终止 无补偿金无补偿金员工拒绝续签无补偿金员工拒绝续签无补偿金工伤致殘工伤致殘部分丧劳可以终止合同部分丧劳可以终止合同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凝固

4、化:社会责任变成法定福利凝固化:社会责任变成法定福利回到劳动法回到劳动法1 1、(病)员工在医疗期内不得非过失解除和终止;、(病)员工在医疗期内不得非过失解除和终止;2 2、(伤)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在治疗期间的不得解除和终止;、(伤)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在治疗期间的不得解除和终止;3 3、(残)因工受伤完全和大部分丧劳人员不得非过失解除和终止,部分丧、(残)因工受伤完全和大部分丧劳人员不得非过失解除和终止,部分丧劳人员不得非过失解除,可以终止。劳人员不得非过失解除,可以终止。4 4、(孕)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不得非过失解除和终止;、(孕)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不得非过失解除和终止;

5、5 5、(危)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危)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终止。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终止。超过劳动法超过劳动法1 1、(老)、(老)15+515+5老员工除非严重过失不得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老员工除非严重过失不得解除终止劳动合同;2 2、(弱)未领养老保险的劳动者无需退休、(弱)未领养老保险的劳动者无需退休; ;3 3、(新)试用期内员工不得客观情况变化解除、不得裁员;、(新)试用期内员工不得客观情况变化解除、不得裁员;4 4、(家)企业裁员时不得裁减老弱病残和

6、家里有老弱病残的员工。、(家)企业裁员时不得裁减老弱病残和家里有老弱病残的员工。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凝固化:企业用工能进不能出凝固化:企业用工能进不能出1 1、工龄满十年员工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工龄满十年员工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2 2、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后续签合同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合、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后续签合同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同;3 3、不依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不依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4 4、合同可以到期终止,不得约定终止;、合同可以到期终止,不得约定终止;5 5、劳动

7、合同到期终止、企业不愿续签的要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企业不愿续签的要付经济补偿金;6 6、单位合并分立必须继续履行合同;、单位合并分立必须继续履行合同;7 7、单位违规解聘,员工可选择恢复关系或双倍赔偿。、单位违规解聘,员工可选择恢复关系或双倍赔偿。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固定期限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合同终止合同终止可以到期终止可以到期终止不存在到期终止不存在到期终止合同解除合同解除裁员时,较长固裁员时,较长固定期限合同优先定期限合同优先留用留用裁员时,无固定期限合裁员时,无固定期限合同优先留用同优先留用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工龄、经济补偿

8、金、医疗期工龄、经济补偿金、医疗期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劳动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应当应当订立订立无固无固定期定期限合限合同同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续工作满十年的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合同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订、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限的劳动合同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期限劳动合同外一、劳动合同法

9、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劳动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应应当当订订立立无无固固定定期期限限合合同同劳动者在同一用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满十年以上劳动者在该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续工作满十年的年的连续订立二次固定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续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没有本法第劳动者没有本法第3939条和第条和第4040条第条第1 1、2 2项规定的情形项规定的情形当事人双方同意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延续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提出或者续订、订立劳动合劳动者提出或者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同的劳动者提出订立劳

10、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动合同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同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劳动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服务期服务期出资招用、出资招用、培训、特殊培训、特殊待遇(上海)待遇(上海)提供专项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供专项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竞业竞业限制限制补偿金标准约定违约金数额约定补偿金标准约定违约金数额约定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非凝固化:员工离职更容易非凝固化:员工离职更容易1 1、签订劳动合同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离职,

11、不得扣押档、签订劳动合同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离职,不得扣押档案各物品。案各物品。2 2、员工因用人单位过错解除合同的理由增加、程序简化。、员工因用人单位过错解除合同的理由增加、程序简化。3 3、员工依法解除不必承担违约责任,违法解除需赔偿损失。、员工依法解除不必承担违约责任,违法解除需赔偿损失。4 4、用人单位出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用人单位出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但违约金没上限。但违约金没上限。5 5、竞业限制期间按月支付补偿,期限不超过、竞业限制期间按月支付补偿,期限不超过2 2年。年。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

12、固化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思路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思路n 凝固化:凝固化:用工机制应当岗聘分离,变用工机制应当岗聘分离,变“死死”为为“活活”。n 非凝固化:非凝固化:留人机制应当输堵结合,变留人机制应当输堵结合,变“劳劳”为为“民民”。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凝固化用工应对凝固化用工应对 用工制度:变用工制度:变“死死”为为“活活” 缩减延缓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缩减延缓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对所有岗位进行分类,确定合同签订类型对所有岗位进行分类,确定合同签订类型 永远不签岗位永远不签岗位 可以签订岗位可以签订岗位 弹性控制岗位弹性控制岗位控制用工规模,优先使用派遣、外

13、包控制用工规模,优先使用派遣、外包严格进行合同签订评估严格进行合同签订评估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凝固化用工应对凝固化用工应对 合同管理:变合同管理:变“死死”为为“活活” 无固定期限合同签订管理和配套制度无固定期限合同签订管理和配套制度 设计无固定期限合同文本设计无固定期限合同文本 劳动合同无期限,岗位有期限劳动合同无期限,岗位有期限 设计薪资制度,岗位与工资相联系设计薪资制度,岗位与工资相联系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凝固化用工应对凝固化用工应对 工资机制工资机制: : 薪酬制度应当为用工制薪酬制度应当为用工制度

14、、绩效制度提供支持。度、绩效制度提供支持。1 1、工资实行复合。、工资实行复合。2 2、劳动合同仅约定在岗基本工资。、劳动合同仅约定在岗基本工资。3 3、加大工资结构中企业考核部分。、加大工资结构中企业考核部分。4 4、工资和奖金数额、结构中考核、工资和奖金数额、结构中考核终止补偿金因素。终止补偿金因素。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凝固化用工应对凝固化用工应对 用工成本:经济补偿金用工成本:经济补偿金财务预算中考虑经济补偿金因素。财务预算中考虑经济补偿金因素。劳动者待遇中考虑经济补偿金因素,在员工待遇的增量部劳动者待遇中考虑经济补偿金因素,在员工待遇的增量部

15、分中予以解决。分中予以解决。通过终止劳动合同或改变劳动合同主体减少存量经济补偿通过终止劳动合同或改变劳动合同主体减少存量经济补偿金。金。 终止经济补偿金虽然增加了解雇成本,但由于到期终终止经济补偿金虽然增加了解雇成本,但由于到期终止不再需要其他解雇理由,风险较小,仍然是用人单位解止不再需要其他解雇理由,风险较小,仍然是用人单位解雇员工的首选方式。雇员工的首选方式。 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一、劳动合同法的凝固化与非凝固化凝固化用工应对凝固化用工应对 用工成本:输堵结合,变用工成本:输堵结合,变“劳劳”为为“民民” 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员工推定解雇。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员工推定解雇。 充分利

16、用培训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明确界定培训性质为充分利用培训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明确界定培训性质为专业技术培训,明确培训费用组成和来源。专业技术培训,明确培训费用组成和来源。 运用特殊待遇挽留员工,改变待遇性质,将劳动福利为民运用特殊待遇挽留员工,改变待遇性质,将劳动福利为民事债务。事债务。 设计新的留人手段挽留员工,尽量设计长期支付型的福利设计新的留人手段挽留员工,尽量设计长期支付型的福利待遇,避免提供一次性福利待遇。待遇,避免提供一次性福利待遇。 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思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思路 书面化书面化 集体合同集体合同 规章制度规

17、章制度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 管理证据管理证据 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集体合同效力优先集体合同效力优先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标准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标准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不一致,劳动者可以请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不一致,劳动者可以请求优先适用劳动合同求优先适用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立法变化立法变化 书面化:集体合同和规章制度(化简为繁)书面化:集体合同和规章制度(化简为繁)1 1、规章制度、劳动定额应当经职工讨论,平等、规章制度、劳动定额应当经职工讨论,平等协商协商2 2、集体合同专

18、章规定、集体合同专章规定劳动法劳动法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民主程序制订民主程序制订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劳动合同立法思路劳动合同立法思路 非书面化:职工不必遵守书面约定非书面化:职工不必遵守书面约定1 1、工会、职工有权提出修改规章制度、工会、职工有权提出修改规章制度2 2、工会监督用人单位执行集体合同、工会监督用人单位执行集体合同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非书面化用工应对非书面化用工应对 工会关系:化繁为简工会关系:化繁为简与工会保持合作关系与工会保持合作关系 建立与工会的沟通机制建立与工会的沟通机制 集体合同集体合同

19、 内容要适合于全体职工,对仅适用于小部分职工的特殊内容要适合于全体职工,对仅适用于小部分职工的特殊待遇,不必在集体合同中约定。待遇,不必在集体合同中约定。 内容要能够长期适用,对仅适用某个阶段的事项,不必内容要能够长期适用,对仅适用某个阶段的事项,不必在集体合同中约定。在集体合同中约定。 约定的标准既要达到法宝标准,也要用人单位能够负担。约定的标准既要达到法宝标准,也要用人单位能够负担。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书面化用工应对书面化用工应对 规章制度:化简为繁规章制度:化简为繁在与工会关系良好的情况下,在与工会关系良好的情况下, 规章制度应当予以详细规定规

20、章制度应当予以详细规定行为规范行为规范 违纪行为违纪行为 惩处方式惩处方式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书面化立法变化书面化立法变化 书面化:劳动合同制书面化:劳动合同制劳动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欺诈欺诈任何一方欺诈胁迫订立合同无效任何一方欺诈胁迫订立合同无效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当事人主体、用工内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当事人主体、用工内容、证据判断容、证据判断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劳动合同立法思路劳动合同立法思路 书面化:企业管理依靠劳动合同书面约定书面化:企业管理依靠劳动合同书面约定 1 1、用人

21、单位订立合同有主动告知义务、用人单位订立合同有主动告知义务 2 2、劳动合同文本条款弱化管理权、劳动合同文本条款弱化管理权 、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必须明确约定、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必须明确约定 、双方应当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双方应当按照合同履行义务 、合同任何变更必须协商一致采用书面形式、合同任何变更必须协商一致采用书面形式 6 6、离职交接按约定进行,劳动合同要保存两年备查、离职交接按约定进行,劳动合同要保存两年备查 7 7、事实劳动关系超过一个月支付倍工资,超过一年视为已、事实劳动关系超过一个月支付倍工资,超过一年视为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

22、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劳动合同立法思路劳动合同立法思路 非书面化:员工行使权利不依赖劳动合同非书面化:员工行使权利不依赖劳动合同 1 1、劳动合同文本条款免除员工权利的无效、劳动合同文本条款免除员工权利的无效 2 2、试用期工资标准不低于同岗位最低工资、试用期工资标准不低于同岗位最低工资 3 3、员工可以拒绝违章指挥、冒险作业、员工可以拒绝违章指挥、冒险作业 4 4、员工可以无须通知解除合同、员工可以无须通知解除合同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书面化用工应对书面化用工应对劳动合同:签约管理化简为繁劳动合同:签约管理化简为繁设计合同签订流程设计合同签订流

23、程v 先签订合同再用工,先员工签字再单位盖章;先签订合同再用工,先员工签字再单位盖章;v 避免因为工作过失导致不签合同,对劳动合同资料实行计算机管理,设置合同到避免因为工作过失导致不签合同,对劳动合同资料实行计算机管理,设置合同到期提前预警程序;期提前预警程序;v 一次签订多份劳动合同、分别妥善保管。一次签订多份劳动合同、分别妥善保管。加强用工管理加强用工管理v 人力资源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严格禁止下属部门随意用工;人力资源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严格禁止下属部门随意用工;v 对具体用工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有关劳动合同签订和事实劳动关系风险的培训;对具体用工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有关劳动合同签订和事实劳动关系风

24、险的培训;v 建立用工部门责任制,对具体用工部门随意用工或拖延签订合同的行为追究责任。建立用工部门责任制,对具体用工部门随意用工或拖延签订合同的行为追究责任。完善集体合同完善集体合同v 预先按国家规定的底限标准约定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预先按国家规定的底限标准约定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书面化用工应对书面化用工应对劳动合同:内容设计应当化简为繁劳动合同:内容设计应当化简为繁草拟劳动合同文本,可通过约定减少风险草拟劳动合同文本,可通过约定减少风险v 劳动合同文本设计的关键在于将合同变更改造为合同履行劳动合同文本设计的关键在于将

25、合同变更改造为合同履行岗位描述岗位调整机制岗位描述岗位调整机制 工作地点的约定方式工作地点的约定方式工作交接工作交接v 劳动合同文本应当对合同解除终止所涉及的法宝条件进行细劳动合同文本应当对合同解除终止所涉及的法宝条件进行细化约定化约定录用条件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录用条件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重大变化严重失职和重大损失严重失职和重大损失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劳动合同法立法思路劳动合同法立法思路书面化:企业管理依靠书面证据书面化:企业管理依靠书面证据1 1、试用期解除需要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试用期解除需要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2 2、不能胜任解除需要三

26、次举证、不能胜任解除需要三次举证3 3、严重违纪和严重失职需要证明、严重违纪和严重失职需要证明非书面化:员工无举证责任要求非书面化:员工无举证责任要求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日常工作注意收集证据日常工作注意收集证据 实行书面化管理实行书面化管理试用期不符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合录用条件不能胜任工作不能胜任工作试用期试用期评估评估试用期试用期中期评估中期评估绩效评估绩效评估完成工作完成工作任务事实任务事实确认确认在人事管理中应当将事实调查和性质认定环节拆分在人事管理中应当将事实调查和性质认定环节拆分工资清单工资清单 文件签收文件签收 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二、劳动

27、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二、劳动合同法的书面化与非书面化合合同同合同期合同期-固定薪酬固定薪酬岗位聘任期岗位聘任期-岗位薪酬岗位薪酬在合同管理中配套使用劳动合同和特殊约定在合同管理中配套使用劳动合同和特殊约定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 适用全部的劳动标准适用全部的劳动标准非标准劳动关系非标准劳动关系 适用部分劳动标准适用部分劳动标准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立法变化立法变化劳动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个人用工个人用工承包合同不属承包合同不属于劳动合同于劳动合同个人用工,发个人用工,发包人承担

28、连带包人承担连带责任责任劳务派遣劳务派遣用工单位和派用工单位和派遣机构为共同遣机构为共同被告被告用工单位和派用工单位和派遣机构承担连遣机构承担连带责任带责任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劳动合同法立法思路劳动合同法立法思路非标准劳动关系标准化:非标准劳动关系标准化:1 1、非法用工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向劳动者支付劳、非法用工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2 2、个人承包用工、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个人承包用工、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3 3、劳动力、劳动力派遣实行标准化用工派遣实行标准化用工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

29、化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个人承包个人承包个人个人发包人发包人发包人发包人个人个人劳动者劳动者劳动者劳动者经济经济承包承包关系关系经济经济承包承包关系关系雇佣雇佣招用招用连带责任连带责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劳动力派谴劳动力派谴派谴公司派谴公司用工单位用工单位输出人员输出人员经济承包关系经济承包关系?劳动合劳动合同关系同关系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劳动合同法立法思路劳动合同法立法思路劳动力派谴按标准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力派谴按标准劳动关系管理:1 1、派谴员工至少签订年期合同;、派谴员工

30、至少签订年期合同;2 2、派谴员工劳动报酬按用工单位标准、地区市场工资水平确、派谴员工劳动报酬按用工单位标准、地区市场工资水平确定;定;3 3、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履行双重义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履行双重义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4 4、派遣员工不得连续使用;、派遣员工不得连续使用;5 5、派遣员工有法宝解除情形可以退回派遣机构;、派遣员工有法宝解除情形可以退回派遣机构;6 6、派遣员工可选择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参加工会、派遣员工可选择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参加工会7 7、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

31、化与非标准化劳动合同法立法思路劳动合同法立法思路非标准化:非全日制用工灵活非标准化:非全日制用工灵活标准劳动关系标准劳动关系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一个一个一个或一个以上一个或一个以上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每天不超过每天不超过8 8小时;每周不超过小时;每周不超过4040小时小时每日平均不超过每日平均不超过4 4小时,小时,每周每周2424小时小时合同形式合同形式书面形式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合同内容合同内容必备条款必备条款不得约定试用期不得约定试用期终止条件终止条件合同到期或法定情形出出现;需支合同到期或法定情形出出现;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付经济补偿金随时通知终止;无经济

32、补随时通知终止;无经济补偿金偿金工资报酬工资报酬不低于月最低工资不低于月最低工资不低于小时最低工资不低于小时最低工资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单位,个人共同缴纳单位,个人共同缴纳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思路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思路人才把劳动关系变成经济关系人才把劳动关系变成经济关系庸才维持劳动关系和经济关系庸才维持劳动关系和经济关系蠢材把经济关系变成劳动关系蠢材把经济关系变成劳动关系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思路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思路避免非标准用工被认为是事实劳动关系避免非标准用工被认为是事实劳动关系

33、 人力资源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人力资源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严格禁止下属部门随意用工严格禁止下属部门随意用工 对法律模糊地带予以警惕对法律模糊地带予以警惕, ,不使用个人进行服务不使用个人进行服务 让业务用工部门了解事实劳动关系对用人单位的高风险、让业务用工部门了解事实劳动关系对用人单位的高风险、高成本高成本劳动关系非标准化劳动关系非标准化 临时用工可使用小时工、兼职工员、协保人员、学生、临时用工可使用小时工、兼职工员、协保人员、学生、退休人员等退休人员等 使用劳动力派遣,选择抗风险能力强的派遣公司使用劳动力派遣,选择抗风险能力强的派遣公司劳动关系变为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变为经济关系临时用工使用有资质

34、的注册单位临时用工使用有资质的注册单位企业生产经营推行外包企业生产经营推行外包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三、劳动合同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思路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思路主要外包项目主要外包项目资源外包资源外包后勤服务外包后勤服务外包客户关系外包客户关系外包电子商务外包电子商务外包研发外包研发外包人事外包人事外包销售外包销售外包物流外包物流外包四、劳动合同法的行政化与非行政化四、劳动合同法的行政化与非行政化劳动合同法调整模式劳动合同法调整模式 微观:微观: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 个别劳动关系个别劳动关系 中观:中观: 集体合同集体合同 集体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 宏观:宏观: 劳动基准法

35、劳动基准法 全部劳动关系全部劳动关系 微观:微观: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 劳动仲裁劳动仲裁 用脚投票用脚投票 中观:中观: 集体合同集体合同 社会协调社会协调 用手投票用手投票 宏观:宏观: 劳动基准法劳动基准法 劳动监察劳动监察 生存权生存权四、劳动合同法的行政化与非行政化四、劳动合同法的行政化与非行政化立法变化立法变化劳动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事实劳动关系赔偿事实劳动关系赔偿按实际标准或集体合同按实际标准或集体合同标准从高发放标准从高发放事实劳动关系超过事实劳动关系超过1 1个月不个月不足一年支付双倍工资足一年支付双倍工资无固定期限赔偿金无固定期限赔偿金试用期赔偿金试用期赔偿金按已经履行

36、的超过法定试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支付赔偿金用期的期间支付赔偿金非法解雇赔偿金非法解雇赔偿金按经济补偿金标准双倍按经济补偿金标准双倍争议处理期间工资争议处理期间工资恢复劳动关系、补发恢复劳动关系、补发恢复劳动关系补发恢复劳动关系补发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补偿金基数超过平均工资补偿金基数超过平均工资三倍的予以封顶三倍的予以封顶四、劳动合同法的行政化与非行政化四、劳动合同法的行政化与非行政化劳动合同法调整模式劳动合同法调整模式行政化:劳动合同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行政化:劳动合同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 1 1、监督部门增加、监督部门增加2 2、劳动监察范围扩大、劳动监察范围扩大3 3、行政处罚力度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加大四、劳动合同法的行政化与非行政化四、劳动合同法的行政化与非行政化劳动合同法的行政处罚劳动合同法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力度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加大种类种类行行 为为责令改正责令改正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劳动合同文本缺少法定必备条款劳动合同文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劳动合同法解读:职业病权益保障与裁员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用人单位 A.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B.不得裁员 C.应当在裁员时,优先留用 D.应当在裁员时,多支付1月工资 E.应当在裁员时,多支付2月工资 jvzquC41dnuh0lxfp0tfv8wqdkt:69>1ctzjeuj1fgzbkux134967=7:6
1.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能否适用《劳动合同法》?2、条文中的'劳动合同'的范围是哪些?对于这一问题,先看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简称《法工委释义》)第96条的条文释义。 二、《法工委释义》第96条的条文释义 该条释义如下: 一、我国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基本情况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所谓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jvzquC41yy}/nj|vkok/ew4kphu0njtfqpm0{xsitgtecw|gks{bpun{ky{049623463:9;340nuou
2.【工会普法有奖答题】来啦!本期是女职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解读10.用人单位在哪些情况下,不得解除与女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女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jvzq<84uf0orkuz0eqs0c{ykenkQe8igvcom1@:972;60qyon
3.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谢德成教授解读《劳动合同法》——新劳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合同法》共八章九十八条,分别为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 jvzquC41nni/p€zrn0kew7hp1z}ev8rddf566;870jzn
4.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超过劳动合同法标准如何处理?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问题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jvzquC41yy}/uqzk70io1jwvkerf1ni1326/j}rn
5.实剖《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法源索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jvzq<84yyy4gv;70eqs0rrsizk573:=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