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通过实例和大家聊聊,
作为一名成功的出国护士,
你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品质。
我家算得上教育世家:从国内到国外,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我家人活跃在教育战线。我的女儿有点“另类”:她从基础教育转换到了职业教育,开辟了家族中的新教育天地。我也慢慢接触到她的学生们:在医院工作的护士们、在药店工作的药剂师们、自主创业的康复技能师。
还有最特别,也是最灿烂的一群:出国就业的护士们。
女儿的学校做事很细致,2014年女儿产假结束回到工作岗位,第一件大事就是随校领导一行出发到山东去实地考察威海万方人才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据女儿说,他们先详细地调查了该公司的各项情况,再调研了公司的运转和培训基地,甚至还和受训的外校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最后才确定了合作意向,整个过程长达三个多月。“国外就业首先要对学生、对家长负责,要安全可靠,更要争取就业一人,扶贫一家”女儿的领导定下了国外就业三原则。从2014年到2019年,学校共输出了20多位赴日本、赴德国就业的护士,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同时也逐渐打造了自己的国际品牌,受到越来越多国外医疗机构的青睐。
(2014年赴威海万方人才调研)
女儿宣传国外就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人对外国的医疗机构不了解,甚至有很深的误解,女儿也因此吃了不少的苦。后来她的学生雷平成为了第一位赴日就业的护士,这个小姑娘出身农家,为人淳朴真诚。
现在是大阪一家脑外科医院的正护士了。
正护士工作服
每次她回国,总会千方百计来看望女儿,我也知道了她出国前前后后的故事:当初她决定出国就业,亲朋好友里讥笑者有之、当面讽刺者有之,常常听到的就是“去哪里不好,非要去日本”,或者“农村姑娘,早点嫁人才是正经”,家人顶着压力借遍十里八乡为她筹措出国费用,老师们加班加点为她准备申请材料。
可自从到了日本,用四川人的话来说,她有点“背时”。每次日语模拟考试成绩都很好,一到正式考试就差2、3分,连续考了2次都是如此!那段时间极为煎熬:无数个深夜背着日语单词入睡,梦到自己做错题醒来,洗一把脸就去上课、上班,要兼顾学习、备考、打工、生活开支,还要对父母亲友报喜不报忧。多重压力之下,刚来日本时的蓝天白云、繁华街道、新奇玩意都失去了吸引力。“输不起”这个念头贯穿了整个生活,整个人又沮丧又颓废却无处可诉。
终于,在一个深夜,她在微信上和女儿聊了很久,接下来几天,女儿都不断微信留言,还拜托威海万方的老师们加入开解队伍,威海万方的老师们发挥日本分公司的优势,不仅请日方的老师关注她的心情,更春风化雨很有策略地和她聊人生、聊梦想,讲考试注意事项、提醒考试方法的改变、心理的调整。多管齐下让这个孩子意识到不能把动力变成了压抑自己的负能量。带着这样的决定,她整理了心情,认真吸取了建议,终于一举通过了日语一级考试和日本正护士资格考试。
双证到手
(左为正护士证书,右为日语一级合格证书)
两年多的国外生活将一个四川农家女儿逐渐塑造成为有主见,敢于拼搏的女性,在工作的医院也获得了好评。
通过她,我也知道了日本医院是如何教育新护士的。小姑娘介绍说:“第一个月是“一对一”培训,从如何与患者交流到打针输液,带教老师会手把手地教。因为中日医疗教育、文化等等的不同,工作细节上有较大差异。我的带教老师每天要带着我做工作,还要和我一起进行工作反思、撰写反思报告、参加小组会议。她要求我必须独立分析和思考:病人现在的状况是什么、可能怎么样发展?该如何护理?护理方案有几种,对病人家人的护理计划是什么?和我在国内实习强调操作完全不同。说实在的,整个过程耗时又痛苦,但是却能学到很多东西。
“必须成为独当一面的护士”是医院培训我们的目标。”
(雷平和带教老师)
(雷平在医院停车场)
“刚开始也很辛苦”,雷平介绍说,“日本的医院是包病人餐饮的,所以第一个月她还要负责喂饭、口腔护理、身体清洁等工作;第二个月就开始学习分析病情,收集病人的生命体征,学习别的护士写的病历、得出本周该病人要达到什么康复目的,然后再到病人面前去工作。第三个月就是自己管病人,也要分析病情、汇报护理方案,前辈补充或者纠正,然后再去护理。所有的护理记录都必须输入电脑,没有手写的,而且写的很详细,比如病人是怎么样吃饭的,是用手自己吃还是别人喂,吃了多久都要记录。”
“所以我要更努力地学习”雷平总结道。她工作以后回了几次家,现在不再是被别人嘲笑的对象了,而是成为了村里读了大学、改变命运的模范!她还抽空回到母校参加了一次赴日就业讲座。就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鼓励后辈。
(雷平在日本买的专业书)
女儿总结了雷平的成功:1.本人坚持不懈的努力;2.母校积极的关注;3.威海万方公司完善的后续服务。
因此,她和威海万方的老师们总结了一套工作流程,改进了工作方法。“从实习到培训,从面试到出境。威海万方总是和我及时沟通,交换意见。遇到问题也携手解决。有时候感觉他们不仅仅是做对外劳务的公司,更是配合学校,辅导出国护士成长的老师!”女儿赞许。
紧跟着雷平的步伐,第一位男护士、第一位介护士、第一位介护福祉士......每次和女儿一起欣赏他们在国外的生活、工作照片,我总会感叹万分:这些孩子们选择跳出舒适圈,“志于道,据于德”,一路走来母校、威海万方、亲朋好友无私相助,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也是她们“依于仁,游于艺”,追逐梦想,勤于学习,终于打造了自己的广阔天地,实践了校训“大仁求学、大医济人”。
曾经有人把我们这些“老三届”称为共和国的脊梁,在我看来,江山代有才人出。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道路上,学校里的老师不再是实施教育的独行者了,威海万方的员工们也是教育工作的同行者。他们相向而行,携手互助,真正用新作为开辟了新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