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去国外贴瓷砖日薪5千?看似美好的“淘金机会”实为新型劳务诈骗
外出务工先交保证金
“同志,我的护照被人骗走了!”4月26日上午,袁先生攥着手机冲进都昌县公安局出入境大厅,屏幕上还显示着单某发来的信息:你只要把报名费交了,其他的都可以贷款。
此外,对方不仅骗走了袁先生新办的护照,还要求他缴纳2000元报名费和12万元用于办理以色列签证,并表明“如存款不够公司可帮忙办理个人信用贷款”。
这时袁先生才反应过来不对劲,赶紧向民警求助。在民警帮助下,袁先生已注销名下的普通护照。
《工人日报》小编留意到,近日,扬州、上海等地也公布了以低门槛、高收入为诱饵骗取钱款的案例,其中部分骗局的目标即为农民工群体。
缴纳报名费后顺利通过体检和考核
据《扬子晚报》报道,2023年2月,泥瓦工李某父子在工地做工时,听工友赵某说其即将出国务工,薪资待遇丰厚。经赵某介绍,办理出国业务公司的仇某接待了李某父子及其他几名工友,称目前新西兰正招收电工、木工、瓦工等工种,月薪3万元保底。李某等5人当即表示报名,每人交了2000元定金,然后回家办理护照等手续。
同年3月中旬,仇某带着李某在内的5名工人前往某体检中心。每人交了1000元费用后,李某等人被安排进行体检,结果显示身体各项指标都合格。又过了几日,李某等人接到仇某的考试通知,考试地点在一废弃工地,项目是砌墙,现场还有几名“监考人员”。李某等人砌完墙后,在场的仇某便告知考试通过了。
交数万元中介费、押金却查不到机票
8个月吸引50余名工人咨询办理
2023年11月,李某等人通过仇某的亲戚约到了仇某,将仇某控制在其办公室内,要求退还报名费等费用。双方僵持30多个小时后,小李发现仇某手机微信账户里有8万余元,便强行拿过手机,转给其父亲3万元,转给自己2万元,转给张某等人1.5万元。李某等人走后,仇某立即报警称自己被非法拘禁。
公安机关在讯问过程中发现仇某可能涉嫌诈骗。经侦查发现,仇某曾帮其他劳务公司负责过相关业务,后在其之前注册的某文化传媒公司的经营范围里增加了劳务服务后便进行招工。由于高薪水、低门槛,短短8个月就吸引了50余名工人前来咨询和办理出国劳务手续。
签合同、体检、考试等均为诈骗幌子
面对检察官的讯问,仇某仍辩解自己有出国劳务办理的能力,也联系了部分用人公司。但办案检察官经审查发现,仇某根本没有将资金费用缴纳给用人公司,而是进行了购买豪车等消费,且其曾经联系过的用人公司办理的均为旅游签证,不具备出国劳务资质。仇某组织签合同、体检、考试等都是其诈骗的幌子,技能考试过程中的“监考人员”是其临时花钱雇来的,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经梳理认定,仇某共收取30名工人累计金额85.8万元。截至案发,已经退还给工人16.27万元,认定诈骗金额69.53万元。
诈骗团伙伪装中介骗取服务费
接报后,青浦警方向上海市有关部门以及出入境部门核实后,发现该公司并未取得开展出境签证、劳务等方面的资质,也未曾开展出境劳务申请等事项,系一个伪装成正规劳务中介的诈骗团伙。4月15日,民警将该以李某为首的犯罪团伙6人抓获归案。
承诺介绍工作却只用话术拖延
经查,2024年12月起,曾从事过劳动中介工作的李某会同刘某某、岳某成立一家空壳公司。在明知公司无合法资质且客户条件明显不符合出境的情况下,该团伙成员仍谎称可以通过材料优化先办理旅游签证,后转换为工作签证的方式出境,且承诺帮助客户在境外介绍工作,期间收取多名有意向出国务工人员,每人1.6万元左右服务费。
因公司实际并无办理出境资质,面对客户催要签证时,该团伙会用客户材料不全、材料需要再优化、还在审批中等固定话术来稳住受害人。截至团伙成员被抓,共计非法牟利50余万元。
公安提醒:
办理出境证件请认准公安出入境窗口,切勿将护照交给私人“代办”。
如遇“先收费后工作”“境外高薪”等话术、已受骗群众请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请立即拨打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