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异乡,位中国打工人在非洲过年实录苏丹孙师傅杜师傅

因着新冠疫情,往年近30亿人次的“春运大迁徙”面临“停摆”。“回家”从未如今年这般艰难。其实在新冠之前,对于远在非洲工作的中国工人来说,从离开故土的那一刻起,“回家过年”就不在计划范围之内。

我叫齐林,是本期的图片摄影师,曾在某国企工作,在肯尼亚做了4年项目经理。杜风彦是视频摄影师,我叫他杜师傅,他从2011年开始骑行,曾独自穿越22国。2016年至2019年,我们几乎每年都有几个月时间一起在非洲拍摄。

有多少华人在非洲工作、生活呢?

有的说100万,有的说200万。无论如何,在非洲的华人是越来越多了,尤其这几年,由于“一带一路”政策和国内经济等因素,从中央到地方,央企、国企、省企、私企,不断地涌入这片大陆。

早上,6点起床,洗漱吃饭,然后伴着朝阳,和本地工一起坐在皮卡车后斗去上工。冬天,工人从早7点干到下午5点。夏天太热,只能起早贪黑。这里所谓的冬夏,都是相对国内而言。撒哈拉“冬季”的晌午有35℃左右,“夏季”更可达50℃,地表可以煎鸡蛋。

这个工程是做高压电网的,就是搭建输电铁塔,之后再布高压线。从苏丹港开始,一个塔接着一个塔,朝着沙漠深处走去。

施工现场在一个光秃秃的山丘上面。老远就看到一台挖机,边上站了一圈人。这些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年龄小的可能才十来岁,站起来不比铁锹高多少。工地负责人说这几天的工程并不需要这么多人。“够了够了”,“你Tomorrow”,“换双鞋”,“No good”……工人的选拔标准很简单直接:身体结实、成年、有鞋——只要有鞋就行,哪怕破了洞露出脚趾。

双方配合着手势,一番喧闹后,部分人拿到了安全帽,算是有了工作许可。没有得到工作的也不会马上离去,就地蹲下来聊天看热闹。

项目刚刚开始施工,如果中间没有突发情况,一年左右就可以完工。算是个工期不太长,工程量不大的项目。项目现在共有24个中国人,后期随着工程铺开,还会再来几十个人。这24个中国人以东北人为主,不少是在马来西亚的另一个工程完结后过来的。岁数最大的五六十岁,已经当了爷爷,最小的是个1995年的小伙子。其余大部分都是和我年纪差不多的80后或70后。整体来说,这几年中国工人的年龄逐渐偏大。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年轻人似乎不太愿意背井离乡来非洲打拼了。

各个企业还是倾向于从非洲本地招工,本地人工资更低,更容易和其他本地人沟通,风险也更小。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工地都在野外,大多数本地工人技术远远达不到要求。这个工地的24个中国人都是技术工人,负责施工、测量、机械等。技术性比较高的工作只能中国人自己干。不太需要技术的工作,一个中国人可以带领几个、甚至十几、二十个本地人一起干。

没过多久,一个本地老者骂骂咧咧地冲上工地。他似乎是对其他本地工人有意见,甚至开始推搡。孙国锋,我们叫他孙师傅(上图右一)是工长,算是工地的主要领导之一,他赶紧站在中间,试图分开两人。虽然对方讲阿拉伯语,但孙师傅似乎知道他们争执的缘由——大概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了。最后,另一个工人把自己的安全帽让给了这个老者,才算结束一场纷争。

事后,孙师傅和我解释,随着工程进行,施工点会一直向一个方向延伸。而路上会路过不同的村子,类似于李家村儿,王家村儿。头一个工地在“李家村”,雇佣的都是“李家人”。几周后,工地进展到了“王家村”。原本是牧民的“王家人”不乐意了,认为工作应该是自己的,是“李家村”的人来自己地盘抢工作了。

■ 技术员正在挖机的辅助下校正基础角钢。

中午,基地来的皮卡车送来了饭菜。中国人一圈,本地工人一圈,坐在地上吃。

我和杜师傅与本地工人坐在一起凑热闹。一个大铁盘子,各种颜色的手在里面抓炖鹰嘴豆吃。抓饭要用右手,左手是上厕所用的。2016年第一次来苏丹的时候我还不习惯,如今已经爱上这种方式了。

吃完饭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喝点茶。旁边有一个本地的残疾人在卖茶和零食,就是一个小摊位,非常小,但他靠这个生活。孙师傅说工地上本来不允许卖东西的,但看着他残疾,照顾他。还有个工人明显看起来未成年,孙师傅说也是赶走过几次,但总回来。干活可能干不了多少,但看他大老远走路过来不容易,有时候也就让他干了。

晚上,经理任中华安排了过年事项。明天是大年三十,工地一共休息两天。这算是开工以来第一个假期,也可能是唯一一个。这个工地平时一周工作6天。倒不是公司不放假,只是就算放假,在这沙漠中心也没有什么可干的。而且大家都想干多些,快干些,多拿些钱,早点结束早点回家。

待任总安排完,大家开始领放假钱。由于汇率的关系,每个人都领了厚厚的一沓苏丹镑。大伙笑眯眯的好似发了一笔横财。领到钱的工人们聚到一起开始打麻将、玩扑克。还有几个工人打开了没有网的电脑,开始刷已经看了很多遍的电影、电视剧——这边没有网络,手机只有2G信号。

这个基地距离苏丹港大概二十公里。附近除了另一家中国企业的工程基地外,零零散散的还有一些本地人的房屋。

基地大院有一个“主楼”和一个“贵宾楼”。主楼是用集装箱和预制板混搭的一层建筑,集合了餐饮、办公、娱乐、住宿等功能。

主楼前面有几个平方的菜地,这是所有中国工地的“标配”。菜地里的菜虽然披着一层黄沙,可作为这里唯一的绿色,却也倔强地生长着。

我入座席间,边上的孙师傅给我递了一听无醇啤酒,还跟我说等会儿再喝。苏丹是穆斯林国家,因此“酒”都是没有酒精的。可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不能马上喝。等终于菜都上齐了,中国厨师让帮厨下班回家。本地的帮厨走后,厨师从外面拎过来一个饮水机用的桶装“矿泉水”,给每人倒了半杯。原来这“矿泉水”都是华人自酿的白酒,只有本地人不在的时候才拿出来。半杯无醇啤酒兑上半杯“矿泉水”就成了“真啤酒”,只不过这啤酒酒精度大概比红酒还高。

一部分人吃完饭就回去休息了,剩下工友坐一起,挨个唱起了歌。轮到孙师傅,他站起来拿着手机播着《父亲》伴奏,看着手机上的歌词唱着: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唱到“都说养儿为防老,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孙师傅看着手机突然哽咽失声,右手使劲抹了一把脸,“不行,唱不了了”,说着坐下来。稍微平复情绪后,孙师傅跟大家说,自己21岁出来工作,干了20多年,和家人“聚少离多”,“在现场施工的时间巨长,结婚十几年了,基本都不在家”。

孙师傅和我说,大家出来都是赚辛苦钱的,都是为了生存,不叫生活。家里面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看病,孩子上学,到处都要用钱。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回家,是回不去。苏丹虽然艰苦一些,可在这一片黄沙里,真是很难找到花钱的地方,还算能攒点钱。

我之前在肯尼亚工作的时候曾被当地同事问过,你们和日本人长得一样,为什么中国人那么财迷?

这时候院子里显得格外安静。我发了条语音给国内的朋友,让他录一条街上鞭炮的声音,好让我也能听个响。

去苏丹之前几个月,我曾受邀在华盛顿参与霍普金斯大学组织的中非讨论会。期间,一个学者的课题挺有意思,关于中国在非工程是否像某些媒体和舆论中说的那么糟糕。她选取了世行支持的在非工程项目,横向对比了中国和其他国家承建的项目。发现中国项目的平均分和其他国家并无不同,只是我们的分数分布相比更两级,有很高和很低的分数。她指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高难度、高风险的项目,只有中国公司敢承接。

2019年苏丹政变,政府人员变动不断,政府项目全面停滞。很多老总统巴希尔时期签约的项目更是面临合同解除和各种尾款支付困难。这个项目也是如此,第二标段完成了架线但是没有通电,最后的一个标段更是完全停滞不前。2020年苏丹更是祸不单行,除了新冠,期间还遭遇了大洪水,尼罗河水位甚至到了百年一遇的水平。

我们镜头中的24位中国工人,大部分在2019年就回国了。现在,工地还剩4个人,他们将在苏丹过一个比以往都更冷清的春节。年后,3位工人将积极办理回国。而1位中国工人将驻守工地,直至再次开工。

这老让我联想起杜师傅讲过的另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工人在撒哈拉沙漠里守点,不会讲本地语言,面对一片黄沙,独自守了17个月。

原标题:《在人间 | 年在异乡,24位中国打工人在非洲过年实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人命不值钱?那些被骗去福岛打工的中国人最后都怎样了?|核辐射|最开始,很多人觉得是不实消息,这些人得不到声援,论坛上也没多少人相信。 直到最近,福岛的伤疤再度被揭开,人们才发现,这里竟然还有中国人。 阿姨被中介介绍去日本务工,不懂日文,从事一些打扫清洗之类的工作。 中介以三年20万的诱人薪酬作为诱饵,介绍外籍劳工赴日打工赚钱。 而工作的地点,正是“福岛”。 即使福岛发生了地震,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3?RNR5273:96OU0jvsm
1.穷留学日本一年要花多少钱/留学该准备多少钱③生活费:(支出6000-赚5000)X12=1.2万 在东京生活,每个月省着用,6000元/月也足矣,去到日本就打工,基本打工一个月也能赚5000以上。 ④升学辅导塾(以半年为期):3万 总共:1+4.5+1.2+3=8.8万元。 也就是说在国内只要拥有8.8万就能出发去日本了。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7:53
2.90后江苏姑娘在日本收破烂,有了4500平米厂房,却嫁大18岁大叔揣着这笔承载着全家希望的钱,露露交了中介费,开始接受培训。说是培训,其实就是学几句蹩脚的日语。两个月下来,她连五十音图都认不全,但居然也让她“蒙混过关”,成功拿到了去广岛马自达工厂做汽车配件工人的签证。22013年12月,当19岁的露露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箱,站在日本的土地上时,她心里可能既有对未来的憧憬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71361987214874=<;a3774?7;:8?/uqyon
3.改变命运有多难?上海男子举债赴日打工15年,如今一家人在美定居八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当时,电视机在中国还是奢侈品,可对日本人来说,电视机电冰箱电话就是普通家庭的标配。去日本打工, 成了当时的一种潮流。然而,42万日元的留学中介费,又让丁尚彪心里凉了半截。42万日元,那是他们夫妻俩15年的工资啊!思来想去,丁尚彪还是决定出去闯一闯。随后,他带着从亲朋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5<9;<941
4.留学问答日本留学费用是多少? 语言学校学费的话,是一年75-80w日元。加上生活费、住宿费,不打工的情况下,一年12w人民币左右~ 后期打工的话一周可以合法打工28小时。寒暑假的话是一周56小时。 自己赚取生活费和住宿费,每年家里只补贴个学费就可以4-5w人民币就可以了。 海外学有什么费用?为什么不收中介费? 语言学校申请的jvzquC41yy}/jjnyck~vg7hqo1gtm8
5.90后江苏姑娘在日本收破烂,有了4500平米厂房,却嫁大18岁大叔揣着这笔承载着全家希望的钱,露露交了中介费,开始接受培训。说是培训,其实就是学几句蹩脚的日语。两个月下来,她连五十音图都认不全,但居然也让她“蒙混过关”,成功拿到了去广岛马自达工厂做汽车配件工人的签证。22013年12月,当19岁的露露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箱,站在日本的土地上时,她心里可能既有对未来的憧憬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484:8;h6384<3;A;;0jznn
6.留学故事:留日女学生在按摩店打工遇纠葛新浪教育到日本后,华住进了日语学校的宿舍。“妈妈可以成为我来日本的桥梁,我不能成为妈妈在日本的负担。”华这样想的。日语稍微过关后,华想出去打工,求同宿舍的学友帮助介绍一下。学友快人快语,说:“我可以通过中介帮你找工作,但你要交5万日元的中介费。你现在手里没钱,我先帮你垫了,等你开了工资,再给我吧。”jvzquC41gf{/ursc0eun0ls1c1813;22:/621:9284789?90ujznn
7.侨胞留学生注意!在海外遇劳务纠纷需牢记这些在新加坡,求助者向大使馆反映缴纳中介费后到新务工,工资、工作性质、工作及生活环境与预期不符,因此与新方中介、雇主产生纠纷。 出国以后发现工作环境和想象的不一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今年10月底,安徽合肥警方破获一起案件,嫌疑人谢某称出国打工能赚大钱,到夏威夷捞海白菜可年入20多万,谢某以旅游签证冒充工作签证,忽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qw1427:1:6/295:295787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