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告原文:这些学校被重点审查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4月28日发布的《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七)》,以下院校的认证申请将面临至少60个工作日的延长审查期:
1. 法国巴黎东部高等教育集团(GESCEP)
证书由教育集团颁发,实际就读院校包括ISEAM/ISEADD学院、ESM-A/EMA-Vendée管理学院和巴黎美国学院等。
2. 法国欧洲管理学院(EBS Paris)
公告强调,这些院校近期“认证数据出现显著异常,相关举报频繁”,且审查期间“建议涉及院校的文凭持有人与就读院校保持联系,了解相关情况”。而早在2024年11月,菲律宾莱康大学、泰国格乐大学等13所院校的硕博项目也因类似问题被加强审查,部分学校甚至被曝“交钱保过”“远程代写论文”。
如何选择靠谱院校?记住这四条“保命法则”
1. 查官网黑名单,避开“高危区”
教育部 的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定期更新受认可院校名单。比如这次被点名的法国GESCEP集团,其下属学院均未出现在法国政府认证的商学院名单中。而菲律宾、泰国部分院校虽在本地合法,但因教学质量差、毕业门槛低,早已被教育部拉入“灰名单”。
2. 警惕“集团办学”陷阱
许多问题院校喜欢玩“套娃式办学”——用教育集团名义招生,实际授课的是未认证的第三方机构。例如巴黎美国学院虽挂着“美国”名头,却未被美国六大区域认证机构认可。记住:凡证书不由大学本部颁发,而是由“集团”“联盟”“中心”出具的,务必提高警惕。
3. 学制衔接要“门当户对”
某些国家私立预科学校与高等教育并不接轨。比如法国一些商学院的一年制硕士,回国认证时可能被判定“学制过短”而受限。建议参考教育部《国外教育机构资质情况认定表》, 确认课程是否被当地政府承认、学制是否符合国际惯例。
4. 中介承诺越夸张,越要留个心眼
“免雅思保录取”“在职读博不脱产”……这些宣传话术往往是坑。去年被查的菲律宾某大学,中介甚至承诺“全程代上网课,论文包过”。结果学生毕业时才发现,该校根本无权授予博士学位。记住:正规合作办学项目必须经过省教育厅备案,可在教育部官网查询批文编号。
资质是前提,口碑才是企业的生命力和客户的试金石。留学监理网不是留学中介,作为监督平台,成立十多年来,已真实服务学生大量,积累了大量关于各留学中介机构的用户评价,可以作为学生 选择留学中介的重要参考依据。
”快速 查询中介口碑
给中国留学生的五条“血泪建议”
1. 提前半年查“学历认证指南”
2025年4月更新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指南》明确,持证明信申请认证已成历史,必须拿到正式学位证书才能办理。建议留学前就登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网,对照受理范围自查(如中外合作办学需核对批文号),避免“读完才发现不被认证”。
2. 选中介先看合同范本
务必使用教育部与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示范文本)》。曾有学生被中介忽悠签约“定制合同”,结果对方隐瞒学校风险,导致学历无法认证。关键条款:学校资质、退费条件、争议解决方式必须白纸黑字写清。
推荐选择留学监理网的合同担保+先行赔付服务
什么是留学监理服务?
留学监理服务是指接受学生委托,从语言培训、留学中介、到留学回国就业落户申请进行全程督办的服务。风险控制要靠制度而不是对个人的信任,合同只有在双方都严格遵守的情况下才真正有效,诸多因素影响申请过程和结果,可以消除侥幸心理带来的风险。
3. 保留所有学习痕迹
从录取通知书、缴费凭证到课程表、作业邮件,甚至Zoom网课记录都要存档。此前有学生读蒙古某大学线上硕士,因无法提供学习证明被拒认证。建议每月整理一次材料,云盘备份并同步给家人。
4. 东南亚、欧洲小众校慎选
本次被审查的院校集中在法国、菲律宾、泰国等地,这些地区存在大量“跨界合作项目”。例如法国GESCEP集团与第三方机构合办课程,学生实际在非认证校区上课。稳妥选择:英美澳加主流院校,或日韩、德国等教育监管严格的国家。
5. 别赌“政策宽松期”
2024年起,英国已收紧陪读签证;法国部分高校的认证问题也非偶然。留学规划至少要预判3年后的政策趋势,比如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国家重点扶持领域,认证风险更低。
留学不是赌博,信息查全是底线
一位因学校被审查而认证失败的留学生曾哭诉:“花了50万,读了三年,结果文凭像张假钞。”这场教育部掀起的学历打假风暴,与其说是“收紧”,不如说是“拨乱反正”——把选择权交给透明信息,而非中介的话术陷阱。
记住,真正的好学校不怕审查,正如麻省理工从不会承诺“保录取”。当你手握offer时,不妨多问一句:这所学校的名字,十年后还敢写在简历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