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海盯着手机屏幕,银行短信上的数字清清楚楚:年终福利880美元。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哈哈哈!29000!我拿到29000美元!"隔壁床铺的拉杰什跳起来,手机屏幕在船舱昏暗的灯光下格外刺眼。
陈默海低头看着自己布满老茧和伤疤的双手,那些在机舱高温里烫出的水泡疤痕,那些被钢丝绳割破的旧伤,此刻都在嘲笑他的坚守。
他打开电脑,敲下离船申请,订好五天后回国的机票。
01
12月28日下午三点十五分,"海神号"的广播系统响起:"各位船员请注意,年终福利已发放到个人账户,请查收。"
陈默海正在机舱检查设备,听到广播后擦了擦手上的机油,掏出手机。信号在海上时断时续,等了整整两分钟,银行短信才姗姗来迟。
他点开短信,屏幕上的数字让他愣住了。
迪拜远洋航运有限公司年终福利:880.00美元
陈默海以为自己眼花,又看了一遍。还是880。他退出短信界面,重新点开,数字没有变。心跳开始加速,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去年的年终奖是12000美元,前年是15000美元。今年公司明明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说,因为业绩创新高,年终福利池增加到390万美元,比去年多了80万。他甚至在心里盘算过,今年怎么也能拿15000以上。
结果是880。
机舱的温度接近40度,但陈默海感觉后背发凉。他走出机舱,海风扑面而来,却驱散不了心里的寒意。
船员休息舱里,气氛完全是两个极端。
左边几个印度船员正在欢呼庆祝,拉杰什高举着手机:"伙计们!我拿到29000美元!我的天,这够我在孟买买套房子的首付了!"
他身后的几个印度同事也在兴奋地报数:
"我17000!"
"我12000!"
"哈哈哈,我才来四个月就拿了8500!"
右边的中国船员区域,气氛死一般沉默。
二副老李靠在床上,盯着手机屏幕,脸色铁青。大副老王坐在椅子上,一根烟抽到了尽头,烟灰落了一地。水手长老赵把手机狠狠扔在床上,骂了一句脏话。
陈默海走过去:"都拿了多少?"
老王把手机递过来:720美元。
老李苦笑着摇头:650美元。
老赵的声音压得很低,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920美元。
"我880。"陈默海说。
四个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愤怒和无奈。
老王掐灭烟头:"默海,你在船上干了多少年?"
"十年。"
"我十二年。"老李说。
"我十五年。"老赵的声音在颤抖。
"我们四个加起来,总共47年的资历,年终奖加起来是3170美元。"老王指着左边欢呼的印度船员,"那边那几个,加起来在船上还不到两年,拿走了66500美元。"
船舱里突然安静下来,只听得见机器的轰鸣声和海浪拍打船体的声音。
拉杰什端着两瓶啤酒走过来,递给陈默海一瓶:"陈师傅,要不要一起庆祝一下?"
陈默海看着这个28岁的印度小伙。三个月前,拉杰什刚上船时,连最基本的绳结都不会打。是陈默海手把手教他怎么操作甲板设备,怎么在风浪中保持平衡,怎么处理突发情况。
现在,这个学生的年终奖是老师的33倍。
"不了。"陈默海推开啤酒,转身离开船舱。
他走上甲板,点燃一支烟。波斯湾的夜晚,海面波光粼粼,远处迪拜的灯火通明。十年前,他第一次站在这片海域上,觉得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只剩下讽刺。
手机震动,是财务部发来的年终奖明细。陈默海点开,看到了详细的计算公式:
年终奖=基础工资×岗位系数×绩效系数×国籍系数×资历系数
国籍系数。
陈默海盯着这些字,感觉像是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原来在公司眼里,中国船员的价值系数是0.8,印度船员是2.5。这不是按能力算,不是按贡献算,而是按国籍算。
他想起两年前的那个夜晚。
2022年8月,"海神号"在索马里海域航行,凌晨三点,海盗的快艇突然出现。当时主引擎因为进水出现故障,船速降到了5节,根本跑不掉。
陈默海冒着被海盗发现的风险,在完全黑暗的机舱里,凭着手感和经验,用了18分钟修好引擎。货轮加速到18节,甩掉了海盗。那一晚,他救了全船23个人的命,保住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货物。
公司给了他一张证书和500美元奖金。
他想起去年的那场风暴。
2023年11月,红海遇到50年一遇的飓风。浪头15米高,货轮像玩具一样被抛来抛去。所有人都觉得活不过那一夜。是陈默海在机舱里连续工作22个小时,不断调整引擎功率和船体平衡,硬是把货轮稳住,熬过了最凶险的6小时。
公司给了他一面锦旗和1000美元奖金。
他想起半年前的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
2024年6月,运河大堵塞,正常航道排队要五天。陈默海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找到了一条很少有人知道的辅助航道,只用了8小时就通过了运河,为公司节省了至少30万美元的滞留费和时间成本。
公司在内部通报里提了一句表扬,连奖金都没有。
现在,这些功劳加起来,换来的是880美元的年终奖,和一个0.8的"国籍系数"。
陈默海深吸一口烟,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
02
第二天早上七点,陈默海敲响了人力资源总监哈桑的舱门。
哈桑穿着笔挺的白衬衫,正在喝咖啡。看到陈默海,他脸上堆起职业化的笑容:"陈,早上好。这么早来找我,是有什么急事吗?"
"我想问问年终奖的事。"陈默海开门见山。
哈桑的笑容凝固了一秒钟,随即恢复正常:"哦,年终奖啊。是按照公司新的薪酬政策计算的,都是严格按照公式来的。"
"我看到公式了。"陈默海说,"我想问问,什么是'国籍系数'?"
哈桑放下咖啡杯,打开电脑:"这个啊,是公司今年推出的新政策。你也知道,现在全球航运业竞争激烈,公司必须优化成本结构。"
"所以就要在国籍上搞区别对待?"
"不是区别对待,是市场调节。"哈桑的语气变得公事公办起来,"你看,不同国家的船员,工资基数是不一样的。中国船员的基础工资比较高,所以奖金系数要适当调低,这样才能保持总体薪酬的平衡。"
"平衡?"陈默海感觉一团火在胸口燃烧,"我基础工资6000美元,年终奖880。拉杰什基础工资2500美元,年终奖29000。这叫平衡?"
"陈,你要理解公司的难处。"哈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耐烦,"现在印度船员市场很活跃,我们必须给他们有竞争力的薪酬包,否则招不到人。"
"那中国船员呢?我们工作十年,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为什么不值得有竞争力的薪酬包?"
哈桑叹了口气:"陈,我理解你的情绪。但是航运业就是这样,我们要看市场,看成本,看可替代性。"
"可替代性。"陈默海重复这个词。
"对。"哈桑喝了一口咖啡,"坦白说,现在年轻船员越来越多,他们学习能力强,薪资要求低,工作热情高。公司不可能一直维持高成本的用工结构。"
"所以我们这些老船员,就是'高成本'对吧?"
"我没有这么说。"哈桑摆摆手,"但是你也要承认,船员更替是常态。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在陈默海心上。
"哈桑总监,"陈默海的声音很平静,"我问你一个问题。去年红海那场风暴,如果不是我在机舱里撑了22个小时,那艘货轮能活下来吗?"
哈桑沉默了。
"两年前索马里海域轮渡遇到危险,如果不是我好几天没睡修好引擎,船上23个人现在还能坐在这里吗?"
哈桑避开陈默海的眼神。
"半年前苏伊士运河堵塞,如果不是我找到那条特殊航道,公司要多花多少钱?"
"陈,"哈桑打断他,"我承认你过去的贡献。但是那是过去。公司看的是未来,看的是成本效益。而且说实话,你掌握的那些所谓的特殊技术,真的有那么不可替代吗?"
陈默海盯着哈桑看了十秒钟。
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放在桌上。
"这是什么?"哈桑问。
"离船申请。"陈默海说,"我已经订好了五天后回国的机票。CA847,1月2号中午11点55分起飞。"
哈桑愣了一下,随即冷笑:"陈,你确定要这样做?现在航运业不景气,你出去也不好找工作。而且,以你的年纪,42岁了,还有多少公司愿意要你?"
"这就不劳您费心了。"陈默海转身往门口走。
"陈默海!"哈桑提高了音量,"我劝你考虑清楚。公司不缺船员,缺的是听话的船员。你以为你走了,公司就运转不下去了?太天真了。"
陈默海停下脚步,回过头,眼神冰冷:"哈桑总监,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公司离开我到底能不能运转。"
说完,他推门离开。
03
消息在船上传得很快。
中午吃饭时,整个餐厅分成了两个世界。左边是印度和菲律宾船员,说说笑笑,讨论着年终奖要怎么花。右边是中国船员,个个脸色阴沉,默默吃饭。
老王放下筷子,压低声音:"默海,你真要走?"
"嗯。"陈默海喝了一口水,"机票订好了。"
老李叹气:"我也想走,可是女儿明年高考,家里还有三十万房贷。我老婆身体不好,不能工作。我要是辞职,全家就断了收入。"
老赵咬牙切齿:"这些狗日的,就是欺负咱们中国船员老实,不敢闹事。那些印度小子,拿着高薪,干的活还没咱们一半。"
"别说了。"老孙把筷子一摔,"说有什么用?人家就是看准了咱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轻易撒手。"
餐桌陷入沉默。
陈默海很理解这些兄弟。老王家里有个脑瘫的儿子,每个月治疗费就要两万。老李的女儿要考大学,补习班一年十几万。老赵的父母都有慢性病,药费花销不小。老孙刚买了房子,每个月房贷一万五。
他们都被生活绑住了,不敢冒险。
但陈默海不一样。他父母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算硬朗,有退休金。他没结婚,没孩子,没房贷。唯一的牵挂就是在老家的父母。
所以他可以潇洒地转身,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下午,拉杰什找到陈默海,脸上满是纠结。
"陈师傅,听说你要离船?"
"对。"
"为什么?"拉杰什坐在陈默海对面,"是因为年终奖的事吗?"
陈默海没说话。
拉杰什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压低声音:"陈师傅,我告诉你一件事,但你不能说是我说的。"
"什么事?"
"公司最近在推行一个'印度船员优先计划'。"拉杰什环顾四周,确认没人注意,"他们计划在未来一年内,把中国籍船员的比例从现在的40%降到10%,大量引进印度和菲律宾船员。"
陈默海的手握紧了。
"原因很简单:成本。印度船员的综合用工成本比中国船员低30%以上。"拉杰什看着陈默海,眼神复杂,"哈桑总监和一家印度劳务中介公司有协议,每引进一个印度船员,中介费是5000美元。但我听说,实际市场价只要2000美元。"
陈默海的眼睛眯起来:"多出来的3000美元去哪了?"
拉杰什没说话,但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你怎么知道这些?"
"我表哥在那家中介公司工作。"拉杰什叹气,"陈师傅,我告诉你这些,不是要害你,而是想提醒你。这次年终奖分配这么离谱,背后肯定有猫腻。公司是想逼走你们这些老船员,好省钱。"
陈默海点点头:"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陈师傅,"拉杰什犹豫了一下,"你真的要走吗?我知道这不公平,但是......但是你走了,船上很多事情怎么办?"
"什么事情?"
"就是那些......那些只有你知道的技术,那些特殊的经验。"拉杰什紧张地搓着手,"我听说,你知道苏伊士运河有特殊航道,知道曼德海峡的洋流规律,知道红海的暗礁分布。这些东西,培训手册上都没有。"
陈默海笑了:"既然公司觉得我可替代,那这些东西就让新人自己慢慢摸索吧。反正我这个'高成本'的老船员,不值得传承这些经验。"
"可是......"
"小伙子,"陈默海拍拍拉杰什的肩膀,"我教你一个道理。当你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时,就不要再付出了。人在,技术在;人走,公司才会知道痛。"
04
接下来的三天,陈默海开始交接工作。
新来的轮机长助理卡洛斯是个菲律宾小伙,26岁,刚从航海学校毕业三个月。他满怀期待地跟着陈默海学习,但很快发现,陈默海根本不愿意教。
"陈师傅,这个压力阀为什么要调到这个刻度?"卡洛斯指着机舱的一个设备。
"手册上有写。"陈默海头也不抬。
"可是手册上说的是标准刻度,但我看你调的和手册不一样。"
"那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
"什么实际情况?"
"自己琢磨。"
卡洛斯愣住了:"陈师傅,你不能教我吗?"
陈默海停下手里的活,转过身,看着卡洛斯:"小伙子,你知道这艘船的引擎有多少个零部件吗?"
"呃......不知道。"
"37582个。你知道哪个零件最容易出问题吗?你知道在不同海域、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引擎的运行参数要怎么调整吗?你知道如果主冷却系统出故障,有哪三种应急处理方案吗?"
卡洛斯摇头。
"这些东西,不是培训三个月就能学会的。"陈默海说,"我用了十年时间,在无数次故障和危机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凭什么免费教给你?"
"可是......可是我是接替你的工作啊。"
"那是公司的安排,不是我的义务。"陈默海转身继续收拾工具箱,"公司给我880美元的年终奖,可没包括培训费。你要学,找公司要培训预算,请专业的培训师来教你。"
卡洛斯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尴尬地站在一旁。
晚上,陈默海回到自己的舱室,打开笔记本电脑。
屏幕上是他十年来整理的技术资料,分门别类,详细到每一个操作步骤。
陈默海看着这些文件,它们代表着他十年的心血。每一个字,都是用经验甚至生命换来的。
他想起了第一次遇到引擎故障,在机舱里摸索了六个小时才找到问题。
他想起了第一次遇到洋流漩涡,差点把船困住,最后凭着直觉试出了脱困方法。
他想起了无数次在风浪中调整货物平衡,无数次在高温机舱里抢修设备,无数次在深夜研究航线图。
这些资料,是他献给这份工作的情书。
现在,这封情书要被撕碎了。
陈默海的手指悬停在删除键上。他犹豫了三秒钟,然后,按下了Delete。
"确认删除37个文件夹,总计4.8GB?"
确认。
"已删除,是否清空回收站?"
陈默海又犹豫了三秒钟。
清空。
屏幕上的进度条飞速跑过,十年的心血在三秒钟内化为虚无。
做完这一切,陈默海反而感觉轻松了。既然公司不珍惜,那就让这些东西永远消失吧。
接着,他打开手机通讯录,开始删除那些港口关系的联系方式:
删除。
删除。
删除。
孟买港的装卸队长拉吉夫——欠陈默海一个人情,货物装卸从来不会出岔子。
删除。
科伦坡港的船舶代理苏尼尔——关系极好,能拿到最优惠的港口服务价格。
删除。
一个接一个,陈默海面无表情地删除着这些联系方式。每一个号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份情谊,一张关系网。这些是他十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
现在,全部删除。
删完之后,通讯录里的"工作联系人"分类空空如也。
手机突然响起,是中国船员工会代表刘建国打来的。
"默海,听说你要离船?"
"对,刘哥。"
"别冲动啊,"刘建国的声音很着急,"我听老李说了年终奖的事。这确实不公平,我可以帮你向公司反映,向工会反映。"
"刘哥,不用了。"
"你要考虑清楚,现在外面工作不好找,你42岁了,很多公司都有年龄限制。而且你离开了海运行业,之前的经验和证书都用不上,等于从头开始。"
"我知道。"
"那你还要走?"刘建国叹气,"默海,我理解你的愤怒。但是有时候,我们不能意气用事。你想想你父母,想想你的未来。"
"刘哥,"陈默海打断他,"有些东西比前途更重要。"
"什么东西?"
"尊严。"
"默海,尊严不能当饭吃。"
"但没有尊严的饭,我吃不下去。"陈默海说,"我这十年,忍气吞声够了。从一开始的薪资歧视,到工作分配不公,到现在的年终奖侮辱。我一直告诉自己,忍一忍就过去了,公司会看到我的价值的。结果呢?我越忍让,他们越得寸进尺。"
"那你走了以后呢?"
"走了以后,公司就会知道,有些人真的不可替代。"陈默海的语气很平静,"人在,技术在;人走,公司才会知道痛。"
"你......你把技术资料都带走了?"刘建国试探性地问。
"没有。我删了。"
"什么?!"刘建国惊呼,"默海,你疯了吗?那些资料可是你十年的心血啊!"
"心血又怎样?"陈默海反问,"公司给我880美元,值得我交出这些心血吗?"
刘建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05
第四天,船上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微妙。
几个新来的船员开始慌了。他们渐渐意识到,陈默海走了之后,很多问题没人能解决。
卡洛斯拿着一份设备清单,找到哈桑:"总监,陈师傅拒绝做详细的交接。他只是把设备清单给我,但是很多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他一个字都不说。"
哈桑皱眉:"那就按照操作手册来。"
"可是总监,"卡洛斯打开一本厚厚的手册,"这本手册是十年前编的,很多内容都过时了。而且里面只有标准操作流程,没有应急处理方案,没有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那就慢慢学。"
"学要多长时间?"卡洛斯急了,"陈师傅说,他那些经验是用十年时间,在无数次危机中摸索出来的。我要学十年吗?这十年里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哈桑沉默了。
卡洛斯继续说:"而且我还发现一个问题。陈师傅说他有一份关于苏伊士运河特殊航道的资料,能节省大量时间。但他说那份资料不在公司操作库里,是他个人整理的。我问他能不能给我一份,他说已经删除了。"
"删除了?"哈桑的脸色变了,"他凭什么删除公司资料?"
"那不是公司资料,是他个人的工作笔记。"卡洛斯解释,"按照合同,员工的个人笔记不属于公司资产。"
哈桑咬牙切齿:"这个陈默海,太过分了!"
"总监,"卡洛斯小心翼翼地说,"要不要考虑留住他?至少等他把关键技术交接完再走?"
"不可能!"哈桑一拍桌子,"我绝不会向一个船员低头!他以为他走了,公司就运转不下去了?太天真了!"
但哈桑心里其实已经开始慌了。
十分钟后,运营部回复:"总监,查过了。陈默海在公司操作库里只上传过标准的航海日志和设备维护记录,没有您说的那些特殊资料。"
"那他肯定有私人文件!去他电脑里找!"
又过了二十分钟,技术部回复:"总监,陈默海的个人电脑已经被清理了。我们尝试数据恢复,但发现他用了专业的数据粉碎软件,文件已经无法恢复。"
哈桑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突然想起陈默海说过的话:"人在,技术在;人走,公司才会知道痛。"
当时他不以为意,现在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哈桑开始有些后悔了。
但他是一个要面子的人,绝不会主动认错。他安慰自己:船员的经验都是相通的,新人多干几年也能积累起来。陈默海那些所谓的独门技术,不过是他自吹自擂罢了。
然而,当天下午,一个消息打破了他的幻想。
运营部经理打电话来:"哈桑总监,下个月我们有三艘货轮要通过苏伊士运河,按照正常航道,每艘船要排队三到四天。您不是说陈默海知道特殊航道吗?能不能让他把资料交出来?一艘船节省三天,三艘就是九天,能省下至少五十万美元的时间成本和滞留费。"
哈桑的脸涨得通红:"资料......资料被他删了。"
"什么?!"运营经理急了,"那怎么办?能不能劝他把资料重新整理出来?"
"他明天就走了。"
"明天?!"运营经理的声音都变了,"那您赶紧留住他啊!五十万美元啊总监!够发多少年终奖了!"
哈桑咬牙:"我会处理的。"
那天晚上,陈默海站在甲板上,最后一次眺望波斯湾的夜景。
老王、老李、老赵几个人默默站在他身边。
"默海,你走了,我们心里空落落的。"老王说。
"你是我们的主心骨啊。"老李叹气。
"兄弟,保重。"老赵拍拍陈默海的肩膀,"回国了常联系。"
陈默海点点头:"你们也保重。别被这个鬼地方磨平了棱角。"
"我们没你那个勇气。"老王苦笑,"一家老小都靠着这份工资呢。"
"我理解。"陈默海说,"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但至少要记住,咱们不是廉价劳动力,咱们的技术和经验,值得被尊重。"
几个人沉默地站着,海风吹过,带着咸腥的味道。
第五天晚上11点,陈默海的舱室。
行李箱已经拉上拉链,明天上午的飞机,中午就能到家。陈默海躺在床上,想着回国后的计划。找份陆地上的工作,多陪陪父母,过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收入会少很多,但至少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
突然,手机疯狂震动起来。
陈默海拿起手机,屏幕上弹出一个陌生号码,来电显示:迪拜航运总部运营部。